8.1晨间锻炼 课件(共22张PPT)-《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晨间锻炼 课件(共22张PPT)-《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八章
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本章知识结构
引入案例
某幼儿园的中班体质测试后,根据测试结果,带班教师发现班级的大部分幼儿上肢力量较弱,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的上肢力量,该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设计了网球投掷活动内容,并让幼儿不断地进行重复练习,以期在第二年的体质测试中能提升上肢力量。
思考:该教师设计了哪个体育活动内容,还有哪些其他的组织形式?该教师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组织是否合适?是否能有效促进幼儿的上肢力量?要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本章的学习。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幼儿体育活动各组织形式的重要意义、特点和内容。
2.理解幼儿体育活动各组织形式的常见问题。
3.掌握幼儿体育活动各组织形式的组织和设计。
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晨间锻炼(或早操活动)、户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活动、室内体育活动、运动会等,还可以开展远足活动。各种组织形式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价值,幼儿教师如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选用多种组织形式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这些是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幼儿园各组织形式与一日生活的融合,在理解各组织形式特点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有效地进行各组织形式的组织与实施。
1
第一节
晨间锻炼


CONTENTS
一、晨间锻炼概述
(一)晨间锻炼(或早操活动)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素质
晨间锻炼能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促进良好身体形态的形成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动作发展得更协调、灵敏,从而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晨间锻炼活动一般在早晨进行的,气温相对较低,空气相对凉爽和清新。坚持做早操等体育活动,能提高幼儿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气候、室内外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2.有助于幼儿在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状态下开始一日活动
在晨间锻炼中,幼儿伴随着音乐,轻松、愉快地做着各种身体动作,能使神经系统彻底消除睡眠产生的抑制状态,激发和恢复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工作能力,激发幼儿的愉悦情绪,提高整个机体的活动能力,使其逐步进入良好的活动状态,有助于幼儿在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状态下开始一日活动。
3.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晨间锻炼活动能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还能培养幼儿参与、合作及集体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开展晨间锻炼活动,能使幼儿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使幼儿逐渐体验和认识到体育锻炼是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晨间锻炼概述
(二)晨间锻炼的特点与内容
晨间锻炼从活动方式上看,既可以包括为幼儿提供简单的运动器械(如球、圈、小降落伞、小车、沙包等),鼓励幼儿进行分散、自主的身体锻炼,也可以包括以集体活动的方式组织一些身体锻炼,如做幼儿基本体操,进行走与慢跑交替等体能锻炼。
从活动内容上看,晨间锻炼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富有变化。可以是幼儿的队列练习与队形变换、基本体操的练习,也可以适当安排幼儿韵律操、运动量较小的体能锻炼游戏,如自然慢跑、走、跑交替、绕障碍慢跑、跳绳等活动。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小型的运动器械,如各类球、毽子、沙包、呼啦圈、铁环,让幼儿进行分散、自由的练习。在各种练习中,最好配有音乐伴奏,乐曲节奏要鲜明、曲调活泼轻快。晨间锻炼的操节最好在一定的时间有所更换,进一步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以及做操的兴趣。
晨间锻炼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热身活动,调动幼儿的生理机能由平静状态进入活动状态,可通过走步、慢跑、排队等练习,时间不宜长。第二部分主要对身体进行全面的锻炼,开展以锻炼幼儿的大肌肉群为主的活动,内容可丰富多样。第三部分主要使幼儿身体由兴奋状态转入平静状态,活动强度要小,主要以整理放松活动为主。
二、晨间锻炼常见的问题
(一)提供的运动器械较单一,较少变化
有些幼儿园因为多种原因,如户外运动的空间较小、班级拥有的运动器械较少、班级人数较多导致教师的精力有限或照顾不过来等,在晨间锻炼时,为幼儿提供的运动器械较少,而且变化较少或常年不变,这样会直接影响幼儿对运动的兴趣,进而影响晨间身体锻炼的效果。
(二)运动量不合理
在南方,许多幼儿在家吃完早餐后才入园。有些幼儿园很重视幼儿的晨间锻炼,开展了年级或全园开放式的区域体育活动,通常时间较长,这样容易使幼儿的情绪过于激动和兴奋,易导致运动量过大,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会影响接下来的活动。此外,教师每天的工作量较大,相对更关注幼儿的安全,因此很难有时间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以及深入思考运动器材的选择,也不能全面关照全班的幼儿。
二、晨间锻炼常见的问题
(三)选编的幼儿体操不适宜
1.选编的幼儿基本体操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选择或创编幼儿基本体操时,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动作发展特点把握得不够到位,也没有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进行创编,导致幼儿体操成人化现象较严重,动作难度偏大,忽视了幼儿本应有的活泼、天真,也容易抹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致使幼儿对做操的兴趣减弱。例如,为小班幼儿编操时,动作要简单,变化要少,应以模仿操为主,但是有些教师自我感觉这些模仿动作做起来太过幼稚,因而编排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忽略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果小班幼儿在学习幼儿体操时感觉难以掌握,并失去了原先的兴趣。
2.掌握的动作素材较少,创编内容较单一
幼儿教师掌握的动作素材较少,创编的幼儿体操动作内容较空洞,缺乏趣味性,这些是导致幼儿对操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在进行幼儿模仿操的创编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只是针对动物模仿操进行了创编,而且都集中于小兔子、小青蛙等比较常见的动物,因此操的动作就局限于小兔子跳、小青蛙跳等动作,久而久之就无法再吸引幼儿。
3.操节动作的编排缺乏科学性
由于缺乏编排幼儿基本体操的专业知识,所编排的操节动作不够科学,操节特点把握不准,运动量把握不到位。例如,有的操节一开始就安排了很多跳跃动作,然后是腹背动作等,编排毫无科学性,仅仅是单节动作的堆砌,不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三、晨间锻炼的组织
(一)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
幼儿晨间锻炼的时间和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各地应根据当地幼儿园入园的时间、生活习惯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并灵活调整。
例如,在南方,幼儿通常是在家里吃早餐,然后陆续入园,有的幼儿园就将晨间锻炼的时间安排在幼儿入园后的第一个时段。如果是这样,晨间锻炼的内容最好是以幼儿分散、自由、自主的小型运动器械活动为主,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球、圈、绳、小高跷、小推车等,让幼儿自行选择,自主锻炼;也可以与幼儿一起搭建小型的循环体育游戏环境,让幼儿自主进行身体锻炼。
又如,在北方,幼儿早晨通常到幼儿园吃早餐,如果是这种情况,晨间锻炼或早操活动的时间就应该安排在晚一些的时段进行,以保证幼儿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正常工作。一般可安排在进餐后一小时或更晚的时段进行。晨间锻炼或早操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先以集体形式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或做基本体操,然后再安排分散、自由、自主的运动器械活动。
此外,在安排晨间锻炼的时间和内容上,还应考虑季节和地区的特点。例如,在南方,夏季晨间锻炼的时间可以安排早一些进行,这样户外会比较凉爽;而在北方,冬季晨间锻炼的时间应安排晚一些,待户外阳光较充足、较暖和时再出来锻炼,锻炼内容可选择运动量较大些的运动,如慢跑、跳跃等,也可以与上午其他类型的户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三、晨间锻炼的组织
(二)激发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幼儿每日进行的晨间锻炼应尽量考虑以幼儿自选、自主的身体锻炼为主,并适时地进行锻炼内容的调整或调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并兼顾幼儿在兴趣、需要和能力上的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尽快地进入到积极、愉快的运动状态。
若安排集体形式的幼儿基本体操或其他体能锻炼,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运动内容,难度应小一些,以保证大多数幼儿能顺利完成。也就是说,应以调动幼儿参与到锻炼之中为基本目标,不要过分强调队列练习或动作上整齐划一的动作要求。
为晨间锻炼挑选适宜的音乐或歌谣非常重要,这既能激发和调动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又可以利用音乐或歌谣的转换来引领幼儿的活动。为幼儿选择的音乐要轻松、欢快、节奏感较强,选择的歌谣要朗朗上口、充满童趣,使幼儿在欢快的音乐或歌谣陪伴下,轻松、愉快地进行身体锻炼。
教师应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幼儿面前,并感染和影响幼儿,多鼓励幼儿,多表扬幼儿,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使幼儿在愉快的参与中得到身体的锻炼。
三、晨间锻炼的组织
(三)合理安排运动量
幼儿晨间锻炼的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季节特点以及本班幼儿身体发展的状况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尽可能做到:以分散自主的身体锻炼为主,以集体形式的身体锻炼为辅;以熟悉的身体动作和练习为主,以弱项体能的适当锻炼为辅;提供的运动器械要多样,供幼儿自选,并定期调整;不同学期与不同季节的锻炼内容应有所区别。
晨间锻炼开始时,应带领幼儿做一些热身活动,以免机体受伤。运动量要适宜,不宜大,运动时间不宜长,建议10~20分钟。晨间锻炼结束时,应带领幼儿做适当的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幼儿调整呼吸和情绪,使幼儿逐渐能平和下来,以免影响后续的活动。
三、晨间锻炼的组织
(四)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创编幼儿基本体操
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和创编适宜的基本体操。例如,小班以选择模仿操为主,使幼儿在一边念歌谣或跟唱幼儿歌曲的过程中,做相应的模仿动作和身体动作;中、大班可安排有一定难度的徒手操(如一般徒手操、武术操)和丰富多样的轻器械操(如哑铃操、易拉罐操、小圈操、小旗操、筷子操)。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其操节的动作应尽量简单,有适当的重复,节数要少。随着幼儿年龄的逐渐增长,可适当增加动作的难度和节数。
幼儿基本体操使用的歌谣要浅显易懂,对幼儿操节动作有一定的指引性,贴近幼儿的生活与认知,并富有趣味性。例如,较适合于小班、中班幼儿的童谣有数鸭子、太阳花、螃蟹歌、蚂蚁搬豆等。选用的乐曲要旋律优美、活泼,节奏明快、富有童趣、内容易懂和健康,如幼儿歌曲、有一定民族特色的乐曲或简单的舞曲。
在幼儿基本体操的动作编排上,首先要考虑对幼儿身体的全面锻炼,使幼儿身体各部位(如头部、上肢、下肢、躯干)都进行适当的运动,并使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性、灵敏性、力量、柔韧性等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还要考虑幼儿操节动作安排上的科学性以及顺序上的合理性,使运动量由小逐渐增大,最后再逐渐减小。
三、晨间锻炼的组织
(五)创编幼儿基本体操应体现参与性和互动性
无论是创编新的幼儿基本体操,还是为幼儿选择现成的基本体操,都应该考虑幼儿的参与性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相关的有益素材,观察幼儿的喜好和情趣。在动作编排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利用音乐或歌谣中具有情境性的歌词,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中,激发同伴间互动,以及师幼之间的互动,共同来编排适宜的操节动作。
如果为幼儿选择的是现成的基本体操,应注意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去理解和体验,与幼儿进行一定的交流和互动,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想法和意愿进行适当的动作调整,以增强幼儿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使动作内容更吸引幼儿和适合幼儿。
四、晨间锻炼活动方案
案例:小班晨间锻炼活动方案(P173)
案例中晨间锻炼的内容包含了热身活动、主体游戏活动、放松活动,内容结构完整,符合幼儿运动的基本要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应安排具体内容。欢快的音乐贯穿始终,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运动量安排比较合理,由运动量较小的热身活动,过渡到运动量较大的游戏活动,最后到运动量小的放松活动。
热身活动在欢快的《玩具进行曲》的伴奏下进行,带领小班幼儿走成常见的圆形队形,并进行各种动物的夸张式模仿来达到热身的目的。小班幼儿以模仿为主,这套锻炼适合幼儿进行模仿练习,并能积极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热身充分且具有针对性。
主体游戏内容根据晨间锻炼的时间和运动量进行了合理安排,既有三个集体游戏,又有自由分散游戏。同时充分利用所提供的便于取放的各种器材,从幼儿全面锻炼的原则出发,安排了跑、走、跳等游戏内容。根据幼儿的体能情况,合理安排游戏的顺序,运动量合理的上升—下降—上升,也比较符合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
放松活动不可缺少,案例主要安排了简单的舞蹈放松动作,由于游戏活动中下肢活动较多,因此放松侧重下肢。放松活动需要充分且要有侧重。
2
第二节
户外体育活动


CONTENTS
一、户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及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能让幼儿呼吸到新鲜空气、感受阳光,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场地空间和科学的项目设置能促进幼儿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器械探索和运动,能不断体验自主、成功带来的愉悦感和能力感,从而培养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仅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还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二、户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内容
(一)户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1.选择的自主性
户外体育活动主要进行比较自主、自由的体育活动,幼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起到直接指导或者间接指导的作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运动器材;自由结伴,自主调节活动时间和次数,充分体现活动的自主性,提高幼儿自主运动或结伴运动的能力。
2.环境的开放性
幼儿园创设的户外体育活动环境,主要将园内环境及运动器械、运动区域有效结合,向所有幼儿开放,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3.内容的丰富性
根据幼儿园场地、器材等条件,以全方位、多通道的运动资源支持幼儿运动。例如,场地设置相对稳定的跳跃区、投掷区、平衡区、钻爬区;发展平衡能力的梅花木桩、七彩鹅卵石、轮胎篱笆;生活用品类(梯子、长凳、桌椅)、废旧用品类(纸箱、瓶罐、报纸)的一物多玩、组合多变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幼儿多层次的需要。
4.人际交往互动性
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自主交往、主动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形成活泼、自信、大胆、主动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社会性发展。
二、户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内容
(二)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1.各种大、中、小型运动器械活动
利用大型运动器械的活动,如攀岩墙、攀登墙、滑梯、荡桥、攀爬网、综合器械等;中型运动器械活动,如独轮车、自行车、高跷、羊角球等;小型器械活动,如自制的球、圈、纸棒、沙包等。
2.利用环境和大型设施的户外体育活动
随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利用环境和大型设施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利用的环境和大型设施可以涉及楼梯、游泳池、假山、田埂、突破、树林等,有的幼儿园还在空余的场地上埋上树桩或者废旧的轮胎等来练习平衡。
3.体育游戏
在户外活动时,由于场地、器械数量等原因,幼儿可以自由分组进行体育游戏活动,如“老狼老狼几点啦”、“吹泡泡”、“狡猾的狐狸”、跳房子、跳竹竿、踩高跷游戏等。也可以利用一些自制的玩教具开展体育活动,如利用废旧的报纸制作的纸球、纸棒,利用废弃的饮料罐制作的用于发展平衡或者跳跃能力的障碍物等。
4.幼儿体操
在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会组织三个年龄段的幼儿集体做操,主要是以徒手操、模仿操或者轻器械体操为主。
三、户外体育活动常见的问题
(一)运动场地不足、运动器材缺乏
由于不少幼儿园的户外运动场地较小、运动器材缺乏,使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较难满足幼儿运动和发展的需要。场地和器材是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场地和器械不能合理的搭配以及合理的规划,会直接导致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不高。
(二)活动形式和内容较单一
在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不少幼儿园多以大、中型固定的运动器械为主,为幼儿提供的中、小型移动的运动器材却较少,这样较难满足幼儿的个体运动需要。同时因为大型器械一次性参与的幼儿人数偏少,导致其他幼儿等待时间较长,例如玩滑梯、荡秋千。这些均导致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较单一,从而导致活动的运动量不足,达不到增加体质的目的。
(三)教师的角色缺失
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不少教师往往不清楚自己的角色,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看似很忙,却不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缺乏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察与指导。在幼儿运动中,教师往往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应该观察幼儿的兴趣如何;动作发展情况如何;与器械的探索情况如何;运动量是否合适等。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适时的指导,如有些幼儿不知道如何玩时或缺少同伴时,教师需要及时的引导。
四、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
(一)关注运动安全
在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前,应对全体幼儿提出必要的安全要求。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关注全体幼儿活动安全的同时,重点关注那些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器械上活动的幼儿,必要时给予适当的保护和安全指导。同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举止和行为,当幼儿出现危险动作或互相冲撞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制止幼儿的危险行为,避免出现事故。
(二)提供适宜的运动器械
提供的运动器械应种类多、层次多、功能多、可变性强,以丰富幼儿的运动体验,满足幼儿个体的运动需要,激发幼儿的探索与活动热情,并促使幼儿在运动中获得多种动作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例如,为幼儿提供的滑梯有高、有低,有直线、有曲线的;为幼儿提供的小扁担可以是长短不一、挂钩位置不同、负重材料多样的。尤其应提供那些对幼儿健康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运动器械,如滑行类、摆动类、旋转类、跳跃类、爬行类、攀登类的运动器械。
根据幼儿运动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运动器械的调整与更换。同时,应注意观察和分析幼儿使用这些运动器械的状况,当发现幼儿的使用率出现下降或使用中的难易程度出现偏差时,需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
(三)提供适当的支持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应给予幼儿最大的运动自由,支持幼儿对运动器械进行自主的尝试和探索,不要过多干扰幼儿的运动,除非出现安全隐患或健康问题。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例如,当幼儿尝试多次都无法成功时、或动作出现较大偏差时、或没有同伴玩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出一些建议或给予一定的指导。此外,教师还应对动作能力发展较差、胆小退缩、体态较肥胖等比较特殊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关注和个别指导。
(四)合理安排运动量
运动量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和锻炼实施的关键。只有当运动和心理负荷恰当适宜时,才能有效地锻炼身心,达到发展基本动作,促进骨骼、肌肉、心肺机能的发展,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的目的。运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要求活动和锻炼的强度要适当;动作练习的次数和质量要足够;运动密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