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绛 链接生活 ——11 《老王》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走进杨绛 链接生活 ——11 《老王》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走进杨绛 链接生活 ——《老王》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过程
尝试了一次关于杨绛的群文阅读教学,选择了《我们仨》《干校六记》《杨绛传》和课本中的《老王》形成一个群文组合。接下来呈现教学中的重点环节。
一、体悟善良
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一个词“善良”来概括文中“我”和老王的优秀品质。
接下来,组织学生从文本找出“善良”的证据。
老王的善
活动:学生回答时进行词句品读,然后整理并屏显关键句。
1.他生活困顿,经济拮据,但却想给我们“优惠”。
原文:老王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2.他身体残疾,备受轻视,但却不怨天尤人。
他瞎了一只眼,乘客不愿坐他的车,叫他老光棍,还恶意揣测他瞎眼的原因。可是并没有因此抱怨生活,而是真诚待人,用心生存。不仅真诚对待我一家,对待其他人也是如此,如对待“愿意降格为货”的老先生。
3.他行动不便,病入膏肓,但却给我们送香油和鸡蛋。
他已经病得很严重,第二天就去世了,但是至死不忘我们的恩情,行动再困难都要把香油鸡蛋送给我们。
补充南怀瑾的话: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qiān)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链接疫情:
65岁的孤残老人訾万则,自己生活困难,却在疫情中捐款2万元;
88岁的董金老人生活简朴,居室简陋,晚上舍不得点灯,却为疫情捐款2万元;
惨遭保姆纵火失去妻儿的林生斌捐赠价值9万元的口罩;
原在口罩厂打工下岗在家的郝进,把作为工资抵押的15000只口罩一次性捐出……
——自己身处不幸,却依然保持善良,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杨绛的善
活动:学生回答时进行词句品读,然后整理并屏显关键句。
1.杨绛的生活也很不幸,连老王都担心他没钱(原文:老王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但是“我”和家人还竭尽所能的帮助老王。
杨绛当时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又是怎么在不幸中保持善良的?
不幸: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干校六记》之《下放记别》和《误传记妄》
文化大革命时期,花甲之年的杨绛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受尽了折磨和屈辱,她的毫无生活经验的老伴下放了,她的老实巴交的女婿冤死了,她家的房子被“工人阶级”蚕食了,她们迟迟得不到回城的机会……
善良:
引导学生阅读《杨绛传》(文革时期她是如何帮助别人的。)(钱钟书去世后,她捐出他们的全部稿酬版税,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
“文革”期间,无疑是杨绛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但她始终不忘同处逆境中的同事。甚至还帮助那些曾经批斗过她的同事。
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且不以个人名字命名。
2.杨绛,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老王,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连普通人都看不起他,杨绛却不仅帮助他,还对他平等相待。
原文1.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原文2.后来我坐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通过两个“闲”字可以看出杨绛是以平等之心对待老王的。)
原文3.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老王经常上我家来,这是朋友式的交往。)
引导学生看《杨绛传》
杨绛善于写她生活中的小人物,如《赵佩荣与强英雄》《阿福和阿灵》《林奶奶》《老王》《顺姐的“自由恋爱”》,这里面有车夫、门房和保姆。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与她和家人都相处非常和睦。他们都把杨绛当成自家人,杨绛对他们倾注了深深的同情。
3.杨绛对老王已经这么好,这么照顾了,但她却心怀愧疚(原文: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只是老王最后一次来我家,我害怕得糊涂了,没请他坐坐喝口水;自己真诚地给老王钱,却在反思这是在侮辱老王。她已经为老王做了这么多,却还在自责反思,这是难能可贵的。
引导学生速读《干校六记》,找出杨绛念着身边人好的细节。
在干校时总念着别人的好。
链接疫情
张定宇,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妻子被感染,自己身患渐冻症,走上了生命倒计时,却一天二十四小时无间隙的工作。他说:“我要多做一点事情,把时间多赢一点回来。”
——不把自己的不幸当不幸,只是心念他人,是一种莫大的善良!
【编者语】
《老王》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个不幸者的善良。而从《我们仨》《干校六记》《杨绛传》中依旧可以深切感受到杨绛的善良与自省。心怀悲悯是刻在杨绛骨子里的高贵品质。而这次疫情中就有太多善良的故事,特别是不幸者的善良,感动着我们。罗素曾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于是邵老师把教学的第一议题确定为“体悟善良”。
二、品味淡然
当时的杨绛也在遭遇着不幸,字里行间你读出杨绛怎样的心境?(原文:笑着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以幸运者自居))
剃阴阳头,杨绛安慰他(钱钟书)说:“兵来将挡,火来水挡;总有办法。”她笑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洗脸可以连带洗头,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个光头。”——《杨绛传》
引导学生感受《干校六记》的语言
从大作家巴金的散文里我们可以听到他对文革的控诉,从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散文里我们可以感到文革给人带来的苦难。然而,杨绛在自己的散文里,把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和屈辱漂洗得一干二净。
德国学者莫芝宜佳记得:“……令我最钦佩的是杨绛在钱钟书最后四年生病的艰难日子里所表现出的坚强与从容” ——《杨绛传》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杨绛
链接疫情:
1.方舱医院里读书身影
2.方舱医院的广场舞
【编者语】结合当前疫情,邵老师把第二个议题确定为“品味淡然”。对于有些家庭,特别是疫区的孩子来说,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就算是对我们的学生而言,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麻烦。平时这样那样的挫折也一定伴随着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细读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杨绛日子并不好过,但是字里行间却没有一点对苦难中的怨怒,而是以一个“幸运者”自居。因此,这一教学设计从文本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感受进取
1.告知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当时杨绛已经70多岁,引出她一生笔耕不辍。
2.引导学生读《杨绛传》(杨绛翻译《堂·吉诃德》)
他继续写他的《管锥编》,我继续翻译《堂·吉诃德》。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我们仨》
钱钟书逝世后,杨绛一如既往,闭门谢客,潜心读书。——《杨绛传》
九十二岁高龄的杨绛独伴青灯,用心记述他们这个特殊家庭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杨绛传》
德国学者莫芝宜佳记得:“……钱先生去世以后,杨绛虽筋疲力尽,却差不多没有休息,就出版了钱先生的遗著。” ——《杨绛传》
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在人生边上》,102岁出版《杨绛文集》。
3.链接疫情:方舱医院的学生、寻网上课的学生。
【编者语】这篇文章是杨绛在73岁高龄的时候写下的,而通过阅读另三个文本可知,杨绛一生笔耕不辍,不管是在苦难的文革中,还是病痛的折磨下;不管是失去了亲人,还是自己年事已高,杨绛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姿态。而在这次疫情中,从网络上得知,有那么多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令人感动。而我们的学生,有一些却因为是网课,自我约束力不够,学习松懈。于是邵老师把第三个议题确定为“感受进取”。
四、课后练笔
读了杨绛的《老王》,了解了杨绛的经历与品质,你有怎样的感想呢?请你写下你的课后感想。
【编者语】本次群文阅读的设计是基于疫情背景下,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达到“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邵老师的这堂课不只是为了扩大阅读量而扩大阅读量,而是更注重文本的质量以及多文本阅读为学生带来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操地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