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以礼待人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以礼待人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
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学习目标
1.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2.能够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框,包括“以礼待人”和“做文明有礼的人”两个内容。本课首先引导学生探讨文明有礼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再扩展至“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懂得参加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进而引导学生从态度、用语、仪表等方面提高自己,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本课时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内容知识点难度不大,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和素材。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将学习的内容内化,将来成为一名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学情分析
我国是作为礼仪之邦,对学生的礼仪修养教育也很重视,八年级学生对礼仪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践行方面较为薄弱。通过对学生的文明礼仪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以便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课件及相应的视频
2.由一名学生准备好程门立雪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古代礼仪导入
用现在的拜师礼仪与古代的拜师礼仪作比较,学习古代的拜师礼仪,并用古代的拜师礼仪向老师问好。
二、初识礼
(一)通过阅读材料,小岩一家约朋友吃饭,在就餐前和就餐时,小岩的种种行为:
(1)是否符合礼仪?哪些方面做的不合适
(2)如果你是跟小岩一家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提练的故事进行分析,吸引学生兴趣,解决动画中的问题,即发现问题,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懂得生活中要学会礼貌待人,尊重他人。
教师总结:我们只有学习礼仪、讲礼貌才能与人相处时更加融治,有利于家庭关系的融洽,更有利于社会交往能大增强。
1.礼是什么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内)
校园里的不文明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观看,引出礼的表现。
1.礼的表现是什么?
礼主要体现了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三、尊崇礼
活动一:通过观察老师出示的动画,思考为什么两名同学同样是借书,但是他们行为有什么不同?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思考不同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同后果,进而引导学生以后要成为怎样的人。
教师总结:同学说的很对,蓝色衣服的同学做到尊重他人,在语言文明、仪表举止上都是有礼貌的体现,,而黄色衣服的同学恰好与之相反,他们得到的反馈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文明有礼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活动二:思考1.你认为你的学校哪些不文明行为,这给学校带来了那些影响?2.你对文明校园的期望有哪些?
观看视频,对校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课上师生的互动及视频的的播放,让学生思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除了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以外,还有哪些?引导学生明白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教师总结:通过讨论我们知道,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是蝴蝶效应,我们的一个小举动,引发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结果,我们作为学生,我们的举动决定了校园是否和谐,以后出社会,我们的行为也影响着社会和谐,所以,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三:情境一: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出示任务:两个情境分别体现了外国对国人什么样的态度?谈谈自己的感想。
反馈指导: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各国观众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加油,也体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
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此处可适时介绍《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施行及其意义。
小结: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出示国家军人的图片及国家主席和夫人外交的图片,加深同学们理解上述结论。
践行礼
活动一:视频播放程门立雪的故事,出示问题:你如何评价杨时和游酢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人文明礼貌的行为,引导学生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老师总结: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通过对文明有礼的学习,了解故人是如何践行文明有礼的:
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要说“告辞”。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别送,要说“留步”。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活动二:1.心理小测试---谁能搭上车?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心理试验,让下面四个人分别搭车:
一位身着笔挺漂亮军服的海军军官;
一位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
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
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分析思考,谁更容易搭上车?
教师总结:前两个人比较容易搭到车,第三个人比较困难,而那个男青年很难搭到车。个人的仪容仪表等外在形象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既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又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自尊、尊人以至于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
2.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
容貌整洁,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举止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心理测试及参加社交活动注意的几点,引导学生明白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活动3:学生游戏,通过两组学生比赛理解甄别哪些行为是文明行为?
设计意图:学习最好的结果是学以致用,希望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能够真正做一名文明有的人。
总结: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五、作业布置
请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文明礼仪公约。实例:在---中,我们应该---,不应该---。
A组:家庭礼仪公约、、、、、、
B组:学校礼仪公约、、、、、、
C组:社会礼仪公约、、、、、、
六、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
不文明的行为
语言不文明
举止不文明
仪表不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