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自主预习1.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如何弘扬主旋律?(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意义?(3)如何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4)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何区别?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2.自主生成问题请填写在小组自主生成问题单上,学科长汇总。归纳释疑1.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类别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形式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方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水、看风水等 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殖民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文化,邪教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如(如法轮功),黄赌毒等态度 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加以剔除或改造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2.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一个真正有科学文化涵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只有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的统一,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3.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1)区别类别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含义 指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和才智能力,优化社会风气、行为规范以及价值取向为目的的文化建设 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特征 政府扶持、社会赞助 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目的 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性的和高品质的文化需求,谩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满足人民群众般性的文化消费需求资金来源 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 消遣性、娱乐性、盈利性(2)联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文化产业为文化事业提供载体和物质基础,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提供内容和动力。4.坚定文化自信(1)来源: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意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底气: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5)基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6)内容: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5.当前我们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原因(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2)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资源。(3)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深厚实践基础。拓展巩固1.2022年春晚小品《休息区的故事》主题鲜明,紧扣时代,围绕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中心主旨进行展开和演绎,讲述了双职工医护夫妻主动投身抗疫事业的故事,是无数奋战在抗疫一线工作者的真实写照,讴歌了医护人员无私忘我的伟大奉献精神。材料表明文化创作①要以弘扬伟大精神为立足点 ②要反映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精神③要树立时代新风,培育科学精神 ④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立文之道,惟字与义。”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倡导健康文化风尚,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材料表明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泡”在图书馆、走进文化馆、漫步博物馆、徜徉美术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有了更多更高的诉求。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大力推动文化场馆建设,实现免费开放与数字化发展,努力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措施①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②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④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举行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七一勋章”颁授仪式……近年来,一系列举措诠释着党和政府对这些引领者、示范者的尊崇,更彰显了全社会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美好风尚这些举措有利于①加强公民教育,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魅力④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强调,要进一步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需要①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主导作用 ②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③大力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④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墨子》是墨家递给世界的一张“中国名片”,上面镌刻着“兼相爱,交相利”的普适价值,描绘着“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美好愿景。品读《墨子》A.有助于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B.将体味到中国人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C.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D.有利于激发中国人民伟大的奋斗精神7.央视重磅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被网友誉为“封神之作”。节目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采用古今对话的形式,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充分展现其中蕴涵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节目播出后,不仅在国内迅速引起强烈反响,更是引发了海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海外掀起了一波中国“典籍热”。这表明,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有利于①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②扩大文化市场,迎合海内外观众文化消费需求③融通文化资源,促成经典文化向流行文化转化④建设文化强国,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2年2月15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共建黄河流域合作发展平台,深化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品牌打造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建设“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区,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办好黄河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打造“孔子故乡——好客山东”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品牌。该《规划》①活化文化遗产,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福泽世人③讲好黄河故事,在交流中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④展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理念和价值,提出了新安全观、文明观、生态观、人权观、正确义利观等系列进步理念、主张和倡议,同零和博弈、强权政治等陈旧思维形成鲜明对比,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和超越,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外交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这表明习近平外交思想①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包容性②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是中华文化优越性的重要见证④具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知识,分析在推动我国文艺繁荣发展中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5DBCAD 6-9ABCC10.答案: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③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④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