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1.掌握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2.掌握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3.掌握坚定文化自信的措施。 1.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认同国家提出创新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2.科学精神: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各种文化观点,辨识各种文化现象,从中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 3.公共参与:青年学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作贡献。【学习过程】任务1:梳理知识-根据课本自主完成填空-根据填空自主批注课本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一)建设文化强国1.建设文化强国,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为什么(原因/现状)我们面对的文化有 和 、 和 、 和 、 和 、 和 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 、 之势。(2)怎么做(要求)大力发展 ,支持 ,努力改造或剔除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原因、必要性)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 和 。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怎么做/要求)①要广泛开展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②要加强 、 、 、 教育,大力弘扬 ,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③要弘扬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怎么做/要求)建立健全把 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 ,大力发展 ,加快发展 ,提高 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5.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怎么做/要求)要讲好 ,传播好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二)坚定文化自信1.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地位、意义)(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 、 、 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 、事关 、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 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我们为什么有文化自信的底气?文化自信离不开 和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活力不断迸发,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 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 ,完善 ,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3.文化自信是指什么?(1)文化自信不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 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 、 和 的自信。(2)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 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任务2:易混易错知识自主纠偏1.文化自信就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3.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务3:探究案 融入情境/小组合作/按主观题要求写出探究成果/展示与评价探究情境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全社会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网络文明法治保障根基不断夯实《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网络治理系列政策法规出台,促进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促使“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深入人心。●共建共享网络文明新风尚有关部门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丰富网上内容供给;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国好人”网上评议和发布活动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网民崇尚英雄、捍卫英雄;举办“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这些活动在网络空间掀起宣传正能量、唱响新时代主旋律的浪潮。●网络生态环境更加清朗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网络专项整治行动,“清朗”专项行动在全网开展“大扫除”,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打下坚实基础;“护苗”专项行动坚决清理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内容,有效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各方共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网民数量达10.11亿,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网络空间纷繁复杂,文明创建也任重道远。网络世界仿佛是一个“草根”遍布的“草野”,需要让它繁花似锦而不是荒草丛生。(1)结合材料,从建设文化强国角度,说明如何让“草野”繁花似锦而不是荒草丛生。关键词①: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网民崇尚英雄、捍卫英雄;举办“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可联系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关键词②: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国好人”网上评议和发布活动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可联系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③:促使“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深入人心;“护苗”专项行动坚决清理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内容,有效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可联系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关键词④:有关部门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丰富网上内容供给→可联系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其引领作用,大力整治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内容,遏制错误价值观的传播。③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鼓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系,加强对有关企业的监管,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2)请你谈一谈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应如何以身作则,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写出两条)探究情境二:立春时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万众瞩目中惊艳亮相。从“雨水”到“立春”的二十四节气流传,“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涌恣肆,“破冰”出五环的精彩绝伦,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冬奥舞台,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国元素,展现诗情画意的中国式浪漫,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惊艳创意,令世界惊叹,尽得风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中国悠久文化的发扬光大,必然蕴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必然要求构建一套独特的中国话语体系,掌握中国自己的话语权。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人目光向内,认真思考“我们自己是谁”,从以过洋节、吃洋餐为荣到逐步怀念传统节日、习俗,日益回归国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呈现出文化自信之美。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回归国风。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将中国悠久文化的发扬光大,更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任务4:检测案1.(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随着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走上荧幕,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为大众搭建一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这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②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③与时代同行,实现创造性转化④是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2.(2023·江西·校联考二模)2023年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嬉,在极不平凡的2022年,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了国人。《感动中国》评选和颁奖活动旨在( )①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养③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④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任务5:知识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