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 程序 成果导入→设问→师生探讨→内容分析→拓展训练→总结→作业布置实施 环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 知 学 习 过 程 新 知 学 习 过 程 新课导入 复习:1、牛顿运动定律。 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二、新课教学 (一)从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 播放资料:汽车的运动、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导弹击中目标等。 思考:我国科技工作者能准确地预测火箭的变轨、卫星的着地点,他们靠的是什么? ——牛顿运动定律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例1: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 问题:(1)本题的研究对象是谁? ——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2)它共受几个力作用? ——四个力,分别是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 (3)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 ——沿物体运动的方向,即向右;大小为2.2N。 (4)本题要求计算位移和速度,而我们只会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依据是什么? ——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保持不变。 总结: 基本思路: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学量)。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 75Kg,以v0 =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 30o,在 t = 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问题:(1)本题的研究对象是谁? ——滑雪者。 (2)它共受几个力作用? ——三个力,分别是重力、支持力、阻力。 (3)它们之中哪个力是待求量?哪个力实际上是已知的?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重力是已知力,阻力是待求量,合力沿斜面向下。 总结: 基本思路:先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受力分析图,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示意图(受力和运动过程); 3、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4、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求所求量。 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步骤,并画出受力分析图,教师板演解题过程,并提示学生注重代数式的运算,必要时再代入数值 师生总结 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步骤,并画出受力分析图,教师板演解题过程,并提示学生注重代数式的运算,必要时再代入数值 师生总结 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使学生认识到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使学生认识到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技 能 训 练 过 程 例题精讲 例: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已知F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7°,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cos37°=0.8,g=10m/s2)。 分析:画出物体受力分析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动力学公式求解。 四、巩固练习 滑雪者以v0=20m/s的初速度沿直线冲上一倾角为30°的山坡,从刚上坡即开始计时,至3.8s末,滑雪者速度变为0。如雪橇与人的总质量为m=80kg,求雪橇与山坡间的摩擦力为多少? (g=10m/s2) 五、拓展训练 作业:练习册练习4.4。 讲授法 讨论法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梳理思路,总结归纳 巩固新知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巩固性原则 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课 堂 小 结板 书 设 计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从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 二、从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 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步骤教 学 评 价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