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归纳主要事件及蕴含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2.分析文章“以言见人”的特点,分析语言的特色;3.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四、教学方法:集体阅读法、点拨法、交流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先来看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习近平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从题目和内容看,这是写给谁的词?(焦裕禄)写作目的是什么?(赞美焦裕禄)那么焦裕禄是做了什么事情让习近平写下如此高的赞美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看看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吧。(二)作者简介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穆青所写的作品有:《管得宽》《一厘钱精神》《驯水记》等。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1925年生,河南新野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和解放前夕他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天》《管得宽》等。1949年后冯健被调新华社工作。1965年冬,他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写出了那篇曾经感动了亿万读者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周原(1928—2011)原名乔元庆,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人。1948年,周原选择了新闻工作,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穆青等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使他闻名全国。(三)写作背景“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加上从1959年到1961年,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新中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进入1961年后,大旱蔓延黄河、淮河和整个长江流域,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的小麦比上一年最低水平又减产50%。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迎来了历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6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一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将开始。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从国家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1965年春,穆青考察调研期间途经河南,当听到焦裕禄的事迹时,顿感主题重大。当即拍板决定,把焦裕禄的事迹作为重大报道推出。之后,穆青、冯健、周原深入兰考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采访了解情况,掌握了焦裕禄大量的感人事迹。通讯写成后,数易其稿,最后由穆青审定并请示中央领导后由新华社播发。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介绍了焦裕禄如何对待群众、对待贫困、对待严苛的自然条件,“忘我”“完全”“彻底”为兰考人民服务的事迹。通讯发表后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四)主人公介绍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五)字词梳理1.明确字音盐碱(jiǎn) 鲜血(xuè) 抡着(lūn) 淤塞(yū sè) 堌(gù)阳跋涉(bá shè) 部署(shǔ) 颤抖(chàn) 噙着(qín) 巍然(wēi)2.解释词语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不辞劳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白帐子猛雨:雨下得又密又猛,好像天地间挂了白色的帐子。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神情自若:指神情态度十分自然,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3.思考探究(1)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2)划分文章层次(3)通过对焦裕禄事迹的了解,体悟焦裕禄优秀品质。(六)文本探究1.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焦裕禄这一典型形象?请举例说明。2.小组探究:小标题的作用3.思考:总结概括文章中(小标题)体现的焦裕禄同志的品质。小标题 品质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热爱群众,无私奉献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肉体虽死,精神永存4.思考:前四节已经概述了焦裕禄的生平事迹,为什么还要写第五节?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小组交流,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文章第四节第10段中,焦裕禄嘱咐完成的“没写完的文章”指的是什么?结合前后文思考。(2)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焦裕禄为什么不及时进行治疗,来更好地服务人民,治理兰考?你认为怎样做对他、对兰考更有利?6.思考:“他没有死,他还活着”中的 “他还活着”有几层含义 7.小组合作探究,总结概括“焦裕禄”精神。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能从焦裕禄身上学到什么?“县委书记的榜样”能否成为我们的榜样?8.新闻通讯在写作手法上常常将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相结合,请说说这一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参考提示:1963年,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开始提倡“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他说:“可以夹叙夹议,既有形象的细节描写,又允许有简短的议论和记者的感受。”《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就是穆青“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一大力作。比如通讯开头就用数字来记叙兰考的受灾程度,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灾区面貌,并用抒情的笔触表达对主人公焦裕禄的深情。全文最后部分又用议论的方式点明焦裕禄的精神和意义。这些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撼动人心。同时,也启示着我们:在写人物通讯时,要特别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富有波澜性和感染力。人物通讯有多种表现手法,如“以事写人”“以言见人”“以景见人”“以论写人”“细节表现”“夹叙夹议”等。思考:这篇人物通讯的特色是什么?1.小标题法2.“以言见人”特点3.典型的动作描写4.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叙事、抒情、议论等(七)语段赏析1.新闻通讯是用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因此常能触动读者的心,从文中摘录一处触动你的文句,并谈谈感受。2.文章中有几处这样的叙述——“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焦裕禄想:‘嗬,洪水呀,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等等,以上例子都是焦裕禄的内心活动,是外人无从感知的,你如何理解作者在报道写作时这种的处理?(八)写作特点用散文笔法写新闻(1)形散神聚(2)表现手法多样(3)真情实意(九)全文总结焦裕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烈士,干部楷模。他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兰考正在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事迹和崇高的品格感动了一代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