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十八章 第1节 电能 电功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八章第1节内容。教材通过介绍各种发电设备,让学生了解它们是把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理解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能初步从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了解电能。再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电能表。 由于九年级学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电能"看不见、摸不着,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初步理解电能的概念,再通过学生的日常观察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电能的转化以及应用电能表,学会电能的测量。设计理念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知道电能的单位使是焦耳和千瓦时 认识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的参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为w=UIt,会利用该公式进行相关计算。科学思维 通过电能表的学习,能提升观察、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 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与实验能正确收集数据并整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体会节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学会认识电能表,理解电功,能进行基本计算。教学难点 能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功。课时安排 2课时:教法学法 教法:探究式 引导式 学法:合作式、归纳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在用电,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组讨论: 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站、干电池、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等 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和电池,把不同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思考问题,进入情景。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新课教学 一、电能: 电能的利用 生活中电能的利用无处不在,例如:看电视、用手机都要用电,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学生阅读课本P87页第一自然段,并完成下列问题: 1、灯泡发光:把电能转化成 能。 2、电风扇转动:把电能转化成 能。 3、电热毯:把电能转化成 能。 4、手机充电:把电能转化成 能。 我们在用电的过程中都要消耗电能的。 我们也一定会听到家长说上个月家里用了多少“度”电。 “度”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符号(kW·h); 1度=1 kW·h 电能的基本单位是:“焦耳”(J); 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kW·h)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二、电能的计量: 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电能表来测量。 学生阅读课本P88—P89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右边电能表的单位是 ,此时的读数是 。 小明家电能表上8月底的示数是,9月底的示数是,则小明家9月份消耗的电能 为 kW·h,电能表转盘转了 圈;如果当时的电价按每度电0.5元计算,应付电费 元。 3、某电能表盘上标明“1200 r/(kW·h)”,将一用电器单独接在该表上,当用电器工作4 min后,电能表转盘转了60 r,该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 电能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能源供应日益紧张,每个人都应具有节约电能的意识。看看P89页最后几幅图,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三、电功: 我们知道电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 学生阅读课本P90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电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 过程,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或者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是多少。 2、电流做功的多少跟 、 、 的长短有关。 3、电功的计算公式是: 。随堂训练 例1、小薇同学发现她家的电能表上标有“600revs/kW·h”的字样,当她只开一盏灯时,又发现表盘1min才转一周,则这盏灯工作 多少小时消耗1度电? 例2、有一只节能灯接在220 V的家庭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为90 mA,计算这只灯使用5 h消耗多少度电?例3、手机、数码相机等常用充电电池作为电源,某手机电池的电压为3.6 V,电池的容量为750 mA·h。求:电池充满电后所储存的电能是多少?小结 通过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布置 课本P9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2、3题板书设计 18.1 电能 电功 一、电能的来源: 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二、电能的单位: 焦耳(J)、千瓦时(kW·h)、 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三、电能的计量: 用电能表、 四、电功及计算: 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做了多少功。 W=UIt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