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3.2 斜面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践活动,知道利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和从下往上搬运物体都能省力,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并且能以实验数据为证据,说明斜面能省力。探究实践:通过搭建斜面模拟向下和向上搬运物体,对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具有认识和研究斜面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引水工具叫作连筒,早在我国唐朝中期以后就开始盛行,杜甫曾多次在诗句中对这一工具加以赞颂。春水【唐】杜甫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科学聚焦连筒就把把无数竹筒串接在一起,连接成封闭性的水渠,形成规模或大或小的引水系统。连筒引水是利用什么原理把水从一处引到另一处的?利用斜面科学聚焦从古至今,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工具与技术,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斜面就是这样的情况。说说你见过的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呢?科学聚焦无障碍通道滑梯盘山道科学聚焦引桥桥区匝道台阶科学聚焦(1)进行测试怎样知道技术和工具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2)进行评价建立评价指标,评价的指标可多可少模拟测试和实际测试科学聚焦一、模拟测试: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实验材料木块、塑料槽、水、盛水的瓶子、水槽、石块、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抹布科学探索视频演示科学探索任务1沿斜坡滚落石头将一个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低处B动手试试科学探索实验步骤①用木块和塑料槽在桌面搭建一个斜面②在水槽的两端确定A、B两点,用笔划横线做好标记③把装有大小石块的口袋放到A处,放手让石块口袋自然下滑④观察石块能否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从高处A自然滑到低处B科学探索实验记录任务目标 是否完成任务 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沿斜坡滚落石头搭斜坡运水是否科学探索任务2搭斜坡运水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科学探索实验步骤①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②一端搭在小木块上,另一端用水槽接住。如果搭建的水槽稍长,中间容易脱节,可以用一个稍小一点的木块在水槽中间支撑一下③将一杯水从水槽高处导入,观察是否能流到水槽中科学探索实验记录任务目标 是否完成任务 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沿斜坡滚落石头搭斜坡运水是否是否通过斜面将物体从高处搬运到低处时,物体可以借助自身的重力从高处沿斜面滑到低处,这个过程人不需要额外施加力。科学探索二、模拟测试:用木板搭一个斜面,模拟搬运物体的过程木块、塑料槽、石块、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测力计实验材料科学探索视频演示科学探索动手试试将两个物体(比如木块和石块)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任务3沿着斜面从低处向高处拉物体科学探索将两个物体(比如木块和石块)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任务4直接提升物体科学探索注意事项②实验中小木块要匀速运动,边拉边读(测力计指针基本保持不动)①测力计在使用之前先调零③重复实验三次,求平均数科学探索实验记录任务目标 是否完 成任务 用力情况(填测量数据,单位N) 拉木块 拉石块 1 2 3 平 1 2 3 平沿斜面从低到高拉物体直接提升物体是是实验证明:两种方法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不同,斜面可以省力!1.21.21.21.22.82.82.82.82.02.02.02.04.44.44.44.4科学探索 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 在模拟测试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不相同。例如:将物体从高处运送到低处时,使用斜面能让物体借助自身的重力,沿着斜面滑到指定的地点。将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时,不使用斜面,用力要大一些,而使用斜面,用力要小一些。科学研讨2.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将物体从高处运送到低处时,使用斜面比直接运送要更方便、更容易。将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时,使用斜面比直接提升要省力。科学研讨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刀、斧、盘山公路、桥梁等。斜面的应用对人类影响是巨大的。科学拓展科学拓展斜面是一种能帮助人们省力的常见工具,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深远影响。课堂总结课堂总结课堂总结课堂总结一、选择题1. 下列都具有斜面特征的是( )。A. 刀子、螺丝钉B. 盘山公路、车轮C. 核桃夹、大桥引桥A课堂练习2. 菜刀的刀刃是由两个斜面组成的。下列是三把用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厚度相同的菜刀剖面图, 最锋利的是( )。A. B. C.点拨: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也就越锋利,从图中可知A 的坡度最小。A课堂练习3. 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观察下列螺丝钉,螺丝钉( )旋进木头时最省力。A. B. C.C课堂练习4. 在做“模拟古人搬运物品”的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石块向下滑行时,可以用手推动石块帮助运动B. 我们可以制造不同的斜面坡度来感受速度的不同C. 在模拟实验中,可以多尝试几次,并且可以搬运不同的物品A课堂练习5. 下列三个斜坡,高度一样,要将同一个球推上斜坡,( )最省力。A. B. C.A课堂练习二、填空题1. 人们利用________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等设施,组成了水利系统。2. 直接提升重物,测力计读数________ (填“大”或“小”);利用斜面提升重物,测力计读数________ (填“大”或“小”)。说明斜面可以________。斜面大小省力课堂练习三、判断题1. 使用斜面和直接提升重物进行比较,使用斜面一定可以省力。 ( )2. 斜面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斜面省力的情况。 ( )3. 用斧头劈柴,利用了斜面原理,旋转楼梯没有用到斜面原理。 ( )√××课堂练习四、读图题下图是大桥的引桥示意图,自行车从哪边上桥更省力?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行车从右边的斜坡上桥更省力,因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课堂练习五、以下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斜面的坡度与省力关系的实验。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 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斜面的坡度越__________ (填 “大”或“小”)。小课堂练习2.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斜面的坡度越小,________;坡度越大,___________。越省力直接提起 斜面A 斜面B 斜面C2.5 牛 1.8 牛 1.6 牛 1.4 牛省力越少课堂练习3. 在实验中,如果发现实验数据有问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 )。A. 直接修改数据B. 向同学索要数据C. 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数据C课堂练习六、综合创新题在一次外出活动中,细心的华华发现所有的高架桥都无一例外地建有长长的引桥。于是她产生了疑问:引桥为什么要建这么长呢?难道引桥越长汽车越容易爬上来吗?为了解除疑惑, 她做了如下实验:1. 选择一长一短两块木板作为“引桥”,分别架在同一高度的平台两侧。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模型向上移动,结果( )。A. 长板用力小 B. 短板用力小 C. 两块板用力差不多A课堂练习2. 在华华做实验的过程中,梦梦给华华提出了一些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A. 两块板应当架成一个角度B. 两块板最终抬升的高度应当保持一致C. 拉动小车模型时不必注意速度B课堂练习3. 华华在长板和短板上各拉小车模型一次,将两次拉力做对比之后,她得出结论:斜面越长越省 力。你认为她的实验( )。A. 数据合理,步骤严谨B. 次数过少,应当重复几次,排除偶然性C. 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可以进行猜测,没有必要做实验B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 斜面.pptx 模拟古人搬运物体.mp4 用斜面搬运物体.mp4 第2课-斜面.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