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4.14《请帮我一下吧》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下册4.14《请帮我一下吧》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4请帮我一下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人士求助是生活中需要的基本能力,遇到困难时要有主动求助的意识。
2.引导学生分辨哪些困难应该向人求助,那些事情应该自理。帮助学生学会求助的基本技能。
3.使学生懂得不仅要接受别人的帮助,懂得感恩,也要学会帮助他人,让友爱与互助精神得到传递。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时,懂得要积极、主动地向他人求助,锻炼其求助技能
教学过程
一、教师示范,唤醒体验
片段一:大家都会有困难
师:上课前有个小朋友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出示图片:西安biangbiang面)她问我会不会写biang?这可把我难倒了,那个字的笔画太多了,我还真不会写。你们会吗?
生:不会/太难了/笔画太多了…….
师:原来我们都一样,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呀。没关系,我们回家后上网查一下资料,看谁掌握得又快又好,好不好?
生:好。
师:昨天请同学完成一张课前研学单,你在生活中、学习中,或者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四人小组内来交流一下。
生:……
为唤醒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导入环节,直接以自己为例,和学生交流自己遇到的一个难题,以一个遇到困难的老师形象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并追问“你们会不会呀?”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借助课前研学单,鼓励孩子们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作集体交流。通过这样的环节设置,让孩子们一步一步认识到原来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困难,优秀的同伴、身边的老师也不例外,进而意识到每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克服一个个困难的过程。
二、联系生活,提升认知
片段二:(出示书本P54的四幅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想?
生:紧张、害怕被批评、会着急等等
师:在紧张、害怕、担心的同时,你会怎么做呢?
生1:水彩笔没水,可以和同桌借用。
生2:字不认识,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生3:我要补充,可以查字典。
生4:鞋带散了,我可以请别人帮我系。
生5:我们长大了,应该自己尝试解决,如果是我,我会请别人教我系鞋带。
生6:球掉入水中,可以自己去够。
生7:我不同意,水边会有危险,应该请大人帮忙。
生8:我也同意请人帮忙。如果球漂走了,确实够不着,那就算了。还有就是以后踢球时,要记得远离湖边……
小组交流结束后,继而追问他们遇到类似的困难后是怎么做的,回忆自己解决困难后的心情。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认识到,遇到困难不可怕,每个人都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它,想办法解决困难。
螺旋上升的情境,让孩子们一步步克服自己“全部求助”、“不敢求助”或“不愿求助”的心理障碍,同时突破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沉着应对。还有孩子更是从中学会了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总结出“下次不在湖边踢球”的经验,孩子们在原有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再一次得到深化。
三、集体辨析,明理导行
片段三:我要求助吗?(出示小咕噜的麻烦事)
师:小朋友们,小咕噜遇到了哪些麻烦事啊?
生:……
师:小咕噜遇到了这么多困难,一定非常着急。你能帮帮它吗?
生1:有的可以自己解决,有的我需要找人帮忙。
师:哪些困难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需要求助他人呢?一起来分一分,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2:衣服丢了,不会跳绳,迷路,毽球上树,这几个困难不是很难,可以尝试独立解决。不过,我也有可能请别人帮我一下。
师:是的,有了小伙伴的帮助,我们可以很快解决自己的困难。
生3:我的选择和他们不一样。如果只是在家附近迷路,可以尝试自己找一找回家的路。如果在陌生的环境中迷路,一定要求助。
师:你考虑得非常周到,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4:毽球要看在什么位置,如果用手或者借助扫帚就能够到,那就自己解决。如果够不到,就请大人帮忙。
师:我也同意你的观点。上周我们学校二3班有个小朋友把足球踢上了树,他自己爬上去拿球,结果一不留神,摔了下来,把胳膊摔骨折了。看来,在解决困难时,我们千万不能有冒险或者逞能的念头,否则就会造成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还有补充的吗?
生5:屋子冒浓烟、近处有巨响,说明肯定有很大的危险,需要求助他人,因为这个困难靠我们小朋友一个人肯定是解决不了的。
生6:我想补充,冒浓烟和有巨响时,我们应该快速远离这里,同时及时把情况告诉遇到的大人,让他们及时报警。
师:是的,遇到不同的困难,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小困难,我们可以自己解决,不能抱有依赖心理。遇到大困难时,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及时向人求助,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小咕噜的麻烦层层递进,很好地帮助孩子们从开始时的“小困难,先尝试,我能独立解决它”阶段,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大麻烦,会求助,人人参与战胜它”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认真聆听每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差异性,鼓励他们结合具体的情境,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同时关注孩子们的思辨性的养成,懂得智慧地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