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科目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题名称 11、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的建立 2、通过分析史料、观看图片、视频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文景之治
教学重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我介绍)我先简单的作个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王磊,我是汉族人,我熟练掌握的语言是汉语,我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我喜欢的服饰之一是汉服。同学们你们发现老师的自我介绍中出现最多的字师哪一个字?生:汉,(多媒体展示“汉”字)汉族、汉语、汉字、汉服这些称呼的由来,是因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而得名。哪个王朝呢?教师指着(汉)说出(汉王朝)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汉(汉)王朝。第 11 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齐读课题 1、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 师:学习就要有目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目标 师:要想学习效率高,好的方法不可少,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要求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教师解读:从材料中抓关键词或句子提取有效信息是中考历史必备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平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讲授新知】 (一)、西汉的建立 师: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汉的建立,我们首先了解的是西汉建立的背景 温故而知新:课件展示数轴,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提问了解西汉建立的背景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文54页第一自然段,完成西汉建立的三要素,3秒背诵并当堂检测。 【文物知史】 (课件展示) “汉并天下”瓦当。 教师:学习历史,不止于史书,文物图片也是历史的见证。我们看这片瓦当,“汉并天下”,上面刻的是什么字体?小篆体的“汉并天下”瓦当,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汉统一天下,这就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俗语言:江山易打不易守。贵为天子的刘邦,此时却忧虑万千。为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汉初的社会状况 课件出示休养生息,学生齐答——休养生息政策。 (二)休养生息政策 1、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 课件出示教师讲述: 休养生息是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保养民力,增加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 师: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实施休养生息政策,让我们一起从史料中寻找答案 课件出示史料(提示抓住关键词或句子) 学生:目的是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亡教训。 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教师:治国理念先行,躬身实践紧随。汉高祖采取了哪些具体休养生息的措施?出示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交流】(提示抓住关键词或句子) 小组汇报:士兵还乡务农这叫.... (解甲归田) 释放奴婢为平民这叫....(释奴为民(增加了劳动力) 鼓励农民致力农业生产这叫.... (鼓励农桑) 减轻赋税和徭役,叫轻徭薄赋这叫.... (轻徭薄赋 (农民的负担减轻了,积极性提高了,民心稳定了,经济发展了) 【谁是最强大脑】 教师:史书中也有这些政策的详细记载,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的理解能力以及谁是我们班的最强大脑。 学生读史料对号入座 教师:随着休养生息的推进,西汉经济....学生:发展,社会局势....学生:稳定了。 教师:汉高祖的治国取得了很大成效,在此基础上他的后代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开创了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课件出示:了解汉文帝、汉景帝 师:汉文帝、汉景帝实行了哪些休养生息的政策?让我们一起从史料中获得答案 2、课件出示史料一: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师生解读材料,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多媒体出示史料二:秦、西汉初年:田赋与徭役概况 学生概括:轻徭薄赋 多媒体出示史料三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景帝:针对笞刑,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教师:文字的介绍往往枯燥,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更深入的了解汉文帝 播放视频 从中你了解到了汉文帝身上的什么品质? 学生: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教师:汉文帝汉景帝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西汉王朝进入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课件出示:京师之钱累百巨万(数目巨大),贯朽(穿钱的绳索腐烂)而不可校jiao (查对)。太仓(京师的粮仓)之粟陈陈相因(陈粮压着陈粮),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食货志》 学生: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了。 教师:历史上把它叫....学生:文景之治 教师:它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拓展训练:比较“秦亡与汉兴”,你能得出什么历史启示?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实施暴政,不恤民情,则国家衰亡; 实施仁政,关注民生,则国家强盛。 鉴古治今 . 中华复兴 教师:谈古论今,同学们,今天我们国家的强盛得益于我们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大政方针、治国方略,在关注民生这方面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改革开放、反腐倡廉、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户户通、十个一全覆盖工程、疫情期间更是把老百姓的生命放在首位。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实现中伟大华复兴近在眼前!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本课,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知识点: 一个政权,三位皇帝,一种政策,一种治世。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最后老师收集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来结束本课的学习: 天下初定,创业维艰。 民生凋敝,休养为先。 轻徭薄赋,躬身勤俭。 奖励农桑,关注生产。 文景治世,百姓心安。 和谐盛世,再谱新篇。 六巩固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
文景之治
) (
休养生息
) (
西汉建立
) (
汉文帝
汉景帝
) (
汉高祖
) 质疑解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有目标才能心中有数 方法的引领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并从史料中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框架 图片展示更直观 各种形式的读更有利于同学们走进文本 小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给老师“减了负”从而使本课的重点进行了分解, 当堂问题当堂记忆 相信学生 论从史出很重要 让学生会学,学会,教师做好穿针引线 让历史课多一些有趣 在对比中收获启示 家国情怀教育是历史课必须承担起的使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