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提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导入(3分钟)
1、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15—17世纪人口迁移、物种交换。
2、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证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3、历史解释:理解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不同文明区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
4、唯物史观: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家国情怀:通过大航海时代的学习,培养学生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培育家国情怀,树立包容开放的文明观和世界观。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重点: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
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并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
2、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阅读“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40页第一段思考人口迁移原因、表现、影响
2.根据40页第二段思考物种大交换原因、表现、影响
3.根据41页第一段思考疾病传播的原因、表现、影响
二、阅读“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思考以下问题: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特点 其具体表现有哪些(具体三条航线) 对世界影响如何(40页学习聚焦、P43第三段)
三、阅读“早期殖民扩张”,思考以下问题:
1.拉开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的是哪一事件 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产生了什么影响
2.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含义
3.新航路开辟对中国影响如何(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分为经济、文化、外交)?
思(10分钟)
材料1 玉米到17世纪成为欧洲人的食品。由于有了玉米,原本在17世纪下半期出现人口衰退的法国和意大利,到18世纪开始回升。
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也大大增加了中国的粮食产量,对明清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马、牛、羊等牲畜被欧洲人引入美洲,为生活在美洲的人们提供了肉食、奶类、皮毛和畜力。老鼠也藏在船舱里飘洋过海到达美洲,影响了美洲原有的生态链。
材料2:从1514年开始的15年间,巴拿马有大约200万印第安人死亡;在圣多明各,欧洲人到来之间约有印第安人上百万,到1548年只剩下不到500人。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到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和凝聚力。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
议:(7分钟) 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展:(7分钟)
1.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世界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开发;
2.改变了食物的来源和结构,
3.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4.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一)人口迁移
1、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表现:
(1)欧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2)非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3)其他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也有族群混合现象
评:(10分钟)
3:影响 (1)改变人口地理分布,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2)促进世界物种交换;
(3)也带来疾病的传播。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改变)
(二).物种交换的特点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哥伦布大交换》
欧洲主导
内容丰富
范围广
结果具有双重性
具有长期性





小麦
大麦
燕麦
橄榄
葡萄
裸麦
马铃薯
玉米
番茄
可可
南瓜
花生
甘薯
欧亚
美洲
美洲
全世界
疾病
史料1: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
——《新全球史》
史料2:1699年某位日耳曼传教士的记载可谓不无夸大:“印第安人,这么轻易就会死去,只消见到、嗅到一名西班牙人,就足以令他们失魂丧命。”。……欧洲人带来的天花、麻疹、流感、斑疹伤寒、白喉、疟疾、肺结核和黄热病等传染病的流行,使北美洲印第安人口在一两个世纪之内减少了95%。
1.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2.影响: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疾病传播
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二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经济格局改变)
对比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出现了那些特点呢?
1.全球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
2.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印度洋贸易(西欧国家)
(2)大西洋贸易(西、葡、英等国“三角贸易”)
(3)太平洋贸易(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
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葡萄牙)
印度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出程
中程
归程
大西洋贸易(西、葡、英等国“三角贸易”)
影响:①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造成非洲落后
②美洲:为美洲的开发提供劳动力,同时改变美洲的族群结构
③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葡萄牙主导的跨洲贸易
葡萄牙参与中日丝银贸易
西班牙主导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太平洋贸易: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阅读教材41-42页,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海路贸易变化及影响。
1.传统印度洋贸易:
2.新兴大西洋贸易:
3.新兴太平洋贸易
欧洲商人在与阿拉伯商人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
①葡萄牙主导的以澳门为中转,丝银(瓷器)贸易;
②西班牙主导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①刺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白银货币化;
三、早期殖民扩张(政治格局和文明格局的演变)
1.概念:
2.表现
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最先进行殖民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早期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
①葡萄牙: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地区;美洲的巴西
②西班牙: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亚洲菲律宾
③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先后崛起的西方列强 15~16世纪 西班牙、葡萄牙
17世纪 荷兰(“海上马车夫”)
18世纪中后期 英国(“日不落帝国”)
三、 早期殖民扩张(政治格局和文明格局的演变)
影响:
1、对殖民地(亚非拉):①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②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2、对殖民国家(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4、对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A商品种类增多
B贸易范围扩大
C经营方式变化:出现了股份公司、证劵交易所
D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E新兴商业帝国崛起
原因: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
影响: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经济关系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
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一.结束了世界各地的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二.人口迁徙、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三.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四.早期的殖民扩张
1、对欧洲
(1)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2)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
2、对殖民地(亚非拉):①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②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五.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科技发展,冲击基督教神学。
六、对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
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
外交:①欧洲国家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葡萄牙入侵澳门、荷兰入侵台湾);
②中国政府的对外闭关锁国;
③发起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
经济: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③引发货币体制和赋役体制的变革。
④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⑤高产作物的引入,引发人口膨胀;
文化:①传教士来华,西学东渐;②丰富了中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此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五卷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五卷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案提示:欧洲通过掠夺金银、种族屠杀、奴隶贸易、贸易垄断等获得巨额财富,流入欧洲,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1.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对外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人民带来了 深重灾难,亚非拉地区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
3.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4.现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
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5.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种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全球
联系
的初
步建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人口迁移
动植物交流
疾病传播
传统印度洋贸易
新兴大西洋贸易
新兴太平洋贸易
改变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改变世界经济贸易格局
早期殖民扩张
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荷、英、法的殖民扩张
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世界逐步连为一个整体
本课小结
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逐步形成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解析: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可知,“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赐福”是指哥伦布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新物种传入欧洲,产生了积极影响,丰富了欧亚的物种资源,改变了当地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他西行所带的甘蔗是诅咒”是指原产于欧亚的甘蔗等传入美洲后,殖民者建立单一种植园经济和使用奴隶劳动,产生了消极影响,阻碍了美洲农业的正常发展,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灾难。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哥伦布引发的物种交换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破坏生态环境”无关,排除B项;“改变人们饮食习惯”的说法片面,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C项;“阻碍美洲农业发展”的说法片面,排除D项。故选:A。
6、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 )A.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阻碍了美洲农业发展
A
检:(3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