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目标1.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水的密度。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重点难点1.重点: 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密度的测量2.难点: 比值定义法,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92-9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猜想与假设:①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________。②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________。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本实验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用天平、量筒等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再计算相同体积内的质量,进行比较。(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比较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密度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公式:ρ= ,ρ表示________,m表示________,V表示________。变形式:________________。3.密度基本单位: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换算关系:1g/cm3===103kg/m3。4.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1.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同学们分成四个大组或者若干个小组,每组测量一种物质,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1组: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2组: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3组: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4组: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物质 实验 次数 质量 m/g 体积 V/ cm3 比值(m/V)数值 单位1232.归纳总结:(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2)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__。(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应填写为________。二、密度的测量交流讨论:1.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2.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讨论完成: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我来闯关1.由密度公式可知,对于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 )A.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B.体积越大,其密度就越大C.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质量跟体积成正比2.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是( )A. B. C. D.3.一支粗细均匀的蜡烛,燃烧掉一半,剩下的半支与原来的相比( )A.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4.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 )A.纯水 B.酱油 C.酒精 D.植物油5.用天平测量一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将该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g/cm3。6.夏天,自行车轮胎充气后(密封良好)在阳光下暴晒,轮胎内气体的质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我的收获参考答案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猜想与假设:①相同的 ②不同的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控制变量法(1)天平、砝码、量筒(2)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3)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二、1.质量 体积2.密度 质量 体积m=ρV、3.kg/m3 g/cm34.体积为1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合作探究】一、2.(1)相同(2)不相同(3)g/cm3我来闯关1.D 2.B 3.D 4.B 5.24.2 2.426.不变 变小7.3∶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