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
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事》。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为得一智略之士,以设谋计取之,必获。”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随商人船下,至于越州。又衣黄衫,极宽长潦例,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辨才①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②?”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乃曰:“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茶果等。江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酣乐之后,请各赋诗。彼此讽咏,恨相知之晚,如是者数次,于是诗酒为务,僧俗混然。
遂经旬朔,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辨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辨才。辨才熟详之,曰:“是则是矣,然未佳善也。贫僧有一真迹,颇是殊常。”翼曰:“何帖?”辨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辨才曰:“禅师临亡之际,亲付于吾。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纇③,曰:“果是响拓书也。”纷竟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辨才出赴邑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遣却帛子在床上。”
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摘自何延之《兰亭记》)
【注】①辨才:辨才禅师。②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③纇:丝的结,引申指缺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
B.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
C.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
D.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癸丑:干支纪年的癸丑年。古人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的次序。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肖系统,可知,永和九年是牛年。
B.倾盖:盖,马车上的伞盖。倾盖指途遇好友,停车靠近交谈,伞盖倾斜相交,选文(二)指朋友间的亲切交流。
C.旬朔:旬,十日为一旬;朔,农历每月初一。旬朔,十天或者一个月,泛指不长的时日。
D.响拓:实为“向拓”,是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法书墨迹因年代久远,纸色沉暗,字迹难辨,故在模制时,须向光照明,以纸覆帖(常用油纸、蜡纸),勾勒其原字笔画,再以墨笔填充,故而又称“影书”“影覆”。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名士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的思考。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语言清畅精警,富有哲理。
B.选文(一)中的“乐”字绾住《兰亭集序》前半部分的内容,既是对雅集的一种概括,也为下文的“岂不痛哉”蓄势。
C.唐太宗为了得到《兰亭》帖,答应了萧翼的请求,将王羲之、王献之的三四份杂帖送给了他。
D.何延之《兰亭记》叙述的是书法史上的大事,描述了萧翼入寺寻机得到《兰亭》帖的故事,将萧翼的狡黠写得十分舒展生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买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文本二】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徒导之从子也 从子:侄子
B.固求市之 固:坚决
C.使人耽之若是 耽:耽误
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B.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C.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D.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受人器重。他为人刚正,书法卓绝,深受家中长辈和名士阮裕的看重。
B.王羲之为人淡泊。他不喜欢京城的生活,初次到浙江,就有在此终老一生的想法。
C.王羲之性情率真。他遇到好鹅,不惜主动用书法作品求取,得到后乐不可支。
D.王羲之书法名盛。他用自己的书法帮助老妇人卖六角竹扇,人们争相购买。
8.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2)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暴(晒干) ② 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禀赋,资质) ⑥非能水也(善,会)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者彰(清楚)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善假于物也
B.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蟹六跪而二螯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圣心备焉
D.①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木直中绳, 以为轮
1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项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⑧死生亦大矣
A.①⑤|②⑦|③⑥|④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②⑦⑧|④ D.①③⑤⑥|②⑦|④|⑧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人之相与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择师而教之 吾从而师之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孔子师郯子、苌弘”中的“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耻相师 B.吾妻之美我者
C.悦亲戚之情话 D.稍稍宾客其父
1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死生亦大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若属皆且为所虏
16.对下列文章篇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过秦论》 ②《出师表》 ③《察今》 ④《送东阳马生序》
⑤《〈指南录>后序》 ⑥《论积贮疏》 ⑦《答司马谏议书》
⑧《左忠毅公逸事》 ⑨《石钟山记》 ⑩《师说》
A.除③⑧外,篇名中均含文体名称,如“表”“序”“疏”等。
B.⑤中的“序”是书序,“后序”是附在《指南录》书后的一篇序文。④中的“序”则是赠序,相当于现代的临别语。
C.“表”“疏”是臣下写给皇帝的奏章。
D.“说”是议论文;“记”则可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书”指书信体。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①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②妻称丈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③对别人的尊称。
B.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指儒家的六经,《乐》《诗》《礼》《书》《春秋》《易》。
C.子规:杜鹃鸟的别称,又名蜀魄、蜀魂、催归。这一意象常用于游子思乡、古人送别等诗中。
D.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万乘,诸侯出兵千乘,后世以“万乘”称皇帝。
18.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东晋)孙绰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
1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望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比喻
C.耀灵纵辔,急景西迈 西:西边
D.原诗人之致兴 原:推究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都抒写了乐和悲,王文临悲希望有所作为;孙文则用吟咏台阁、寄情山水的方式来化解悲。
B.两文都写景抒情,王文借俯仰天地美景而生乐情,孙文则全身心融入大自然而后感恩天地所赐。
C.两文在结构上有类似之处,分为写景叙事和阐述道理两部分,王文先描写后议论,孙文则反之。
D.两文语言清新而自然,写出了兰亭山水之优美;骈散句结合,顿挫有致、洒脱流畅且音韵和谐。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二、情景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能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视听乐趣的前提的句子是: , 。
(2)《兰亭集序》中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用两句话进行了批判,这两句是: , 。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借用自然景物形象地概括自己的入世和出世的两句是: , 。
(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傲然自得的情怀得到寄托,身心安然舒适的两句是: , 。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现集会当天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2)人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相似的感叹: , 。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将世人大体分为“静者”和“躁者”两类,并形象地概括这两类人的生活内容的句子是: , ; , 。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这一思想倾向的两句是: , 。
三、选择类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B.门虽设而常关 时矫首而遐观
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不如因善遇之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其真不知马也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都) 少长咸集(全,都)
崇山峻岭(高) 审容膝之易安(深知)
B.夫人之相与(交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C.感慨系之矣(附着) 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意态,情趣) 舟遥遥以轻飏(船缓缓前进)
D.茂林修竹(修整) 列坐其次(旁边)
向之所欣(从前) 景翳翳以将入(日光)
参考答案:
1.D 2.B 3.C 4.(1)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尽情享受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2)他多才多艺,富有权术、智谋,可以担当这个使命,一定会得到《兰亭》帖。
5.C 6.A 7.C 8.(1)王羲之曾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他的志趣。
(2)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
(3)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
9.A 10.B 11.C 12.D 13.D 14.D 15.D 16.B 17.D 18.(1)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2)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9.C 20.B 21.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 22.(1)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2)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欣欣向荣,心情全都十分舒畅。
(3)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
23.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24.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5.A
26.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