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尝试借助图表把实验的过程说清楚并完整记录下来。2.学会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有序地表达。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师提问:杯子里的水会流出来吗?芹菜放在蓝墨水中一会儿,会有什么变化?2.明确习作主题与要求介绍本单元习作主题:“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圈画出书上习作要求,按照写之前、写的时候、写完后的顺序理清楚不同时间段的不要求。回顾本单元课文《蜜蜂》,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先介绍了实验目的,再写了实验过程,最后写了实验感受)。问:这篇课文在写实验过程的时候,还有哪些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使用表示步骤、时间的词语)1、做实验并完成表格。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说一说。3、思考:除了将实验过程写清楚,这篇习作里我们还可以写些什么呢?回顾《蜜蜂》,指出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心理活动以及人物语言。4、试着将刚刚那段话自己加入以上写作手法,自己说说。生:加入联想与想象,先将尺子放到一个平整的桌面上,让它三分之一在桌面外,然后我在上面盖上一张白纸,真像给尺子盖上了一个被子。生:加入心理活动,这时候我真担心,尺子会在我的拳头下跳起而掉到地上吗?生:加入人物语言,我对尺子说:“别慌,我给你盖上被子。”总结:(1)开头: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准备(2)中间:实验过程(强调实验过程是重点)先……接着……然后……最后……加入自己的想象、心理活动、人物语言(3)结尾:实验结果、实验感受第2课时课时目标1.写作的时候准确地把实验过程中新奇的发现、自己的心情写清楚。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过程板块一 自读习作,尝试修改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课件出示:运用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有条理地写清实验过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抒写作者实验过程中的心情变化。2.自读习作,发现不足,在原文上直接修改。3.自评等级。【设计意图】通过星级评比,激励学生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本次作文要求。板块二 范文引路,再次修改1.出示范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品读。(课件出示范文引路)课件出示:【范文引路】我做的一项小实验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新书《疯外套的科学日记》,这本书里面有一个实验叫“葡萄干之舞”。我看了之后觉得非常神奇,所以我决定做做这项小实验。做这项实验之前,我首先要准备几粒葡萄干、一瓶苏打水和一个一次性杯子,接着把苏打水倒进一次性杯子里,然后把葡萄干放进一次性杯子里就可以开始观察了。过了大概5分钟,我去观察的时候看见一些泡泡包围了那些葡萄干,其中一粒葡萄干还浮到了水面上,周围的泡泡像小救生圈一样,但是当那些泡泡逐渐爆开的时候,葡萄干就会沉入水底。又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有的葡萄干升到了水面上,有的葡萄干停在水中间,有的葡萄干留在了水底。第二天早上,我再去观察时,发现那些葡萄干已经变得像小皮球一样圆鼓鼓的,好像马上要爆炸一样。我再仔细一看,发现还真有几粒葡萄干已经爆开了呢!我很高兴这次实验做成功了,但同时我还有个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我查看了《疯外套的科学日记》这本书里对“葡萄干之舞”这个实验的介绍,它告诉我:葡萄干的密度比苏打水大,所以一开始葡萄干会沉到底部。而苏打水里面充满了气泡,那些气泡会让葡萄干浮到水面上去。但是当气泡爆开的时候,葡萄干又会重新掉到水底。这样上上下下的,就好像葡萄干在跳舞,所以这个实验的名字就叫“葡萄干之舞”。通过这次小实验,我懂得了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增长了见识,激起了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以后我还要多做一些小实验,争取也写一本《科学实验日记》。2.以接龙形式朗读全文。3.集体评议: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4.学习范文写法,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设计意图】文章不厌百遍读。再读自己的习作,学生会有新的发现。另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赏析优秀习作,让学生在品评的过程中获得启发。板块三 生生互评,三次修改1.教师鼓励学生根据“三星”评价要求推荐范文。(1)课件再次出示“三星”要求,鼓励学生朗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2)集体评议,投影展示修改过程。(3)综合评定习作等级。2.同桌交换习作,开展互评。3.推荐优秀习作,共同欣赏。师生评议。4.根据同桌提出的修改意见,第三次修改习作。5.工整誊写。【设计意图】本节课,我们要记录实验的具体过程,不但要写清楚过程,还应让语句尽可能生动优美。反复修改,认真誊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教学反思1.利用表格,理清思路。教学中,演示完“牙签旅行”实验后,首先让学生用上表示逻辑顺序的词,照着实验单,把实验步骤说通顺;接着让学生在理清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将在每一个实验步骤中观察到的现象说具体;最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时的心情、推测或思考说生动。2.范文引路,情动辞发。第二课时,教师出示同龄人习作。学生点评时,可以互相启发。让学生在点评过程中明白习作要领,在点评时引起共鸣,为后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好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