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班级: 姓名: 序号: 组别: 小组评价:课型:新授课 科目:物理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成缩小实像的条件及其应用. 2.知道物体成放大实像的条件及其应用. 3.知道物体成放大虚像的条件及其应用.[学习过程] 评价活动 我的评价对正 目标 12 自主学习 (8分钟) 1.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 的范围,像距在 __________的范围. 3.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______________的范围,像距在______________的范围. 5.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在_________________的范围. 2.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 3.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 6.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 ☆☆☆对正 目标 2 合作探究(5分钟) 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 1.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80cm、60cm、40cm、30cm、25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在这几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像距的共同点是在____________之间,说明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20cm,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出现清晰的像.在这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成大小 (填“放大”或“缩小”或“相等”)、 (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和像距 。 3、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18cm、15cm、13cm、11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在这几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 (填“放大”或“缩小”)、 (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在f与2f之间 ,像距的共同点是 ,说明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 。 4、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10cm,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能否成像。 5、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8cm、6cm、3cm,在透镜的另一侧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得到烛焰的像.但是,此时若把眼睛移到光屏的一侧,你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物体成的是 (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填“实”或“虚”)像.物距的共同点是 ,说明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 . ☆☆ ☆☆☆交流反馈(3分钟) 针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从组长开始顺时针交流答案,互相纠错,意见不一致的到邻组寻求帮助.对正 目标 3 精讲提升(10分钟) 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A.大于100mm B.等于50mm C.小于50mm D.介于50mm和100mm之间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3、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cm小于20cm B.等于20cm C.小于10cm D.大于20cm 4、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変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放大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D.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对正 目标 123 巩固拓展(10分钟) 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 A.100 mm以外 B.恰为50 mm C.50 mm以内 D.略大于50 mm 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 A.大于10 cm B.小于10 cm C.大于20 cm D.在10 cm和20 cm之间 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 A.40 cm B.30 cm C.20 cm D.10 cm 5、如果要使距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 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 6、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给的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f=4厘米 B.f=8厘米 C.f=12厘米 D.f=16厘米 7、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厘米 B.15厘米 C.10厘米 D.5厘米 8、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 cm处移到15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9、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归纳梳理](用知识框架、鱼骨图、思维导图来概括知识体系)[作业布置][教与学的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