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利润预测及计划【教材版本】张海林.财务管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张海林.财务管理习题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利润预测、利润计划的涵义,学会利润预测与利润计划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润预测的方法中的量本利分析法。教学难点:理解收入、成本与利润的关系。【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利润的构成情况,那么如何制订企业年度目标利润,运用何种方法进行预测并编制利润计划就成为本次课学习的重点。二、讲授新课(68分钟)(一)利润预测1.利润预测利润预测是指企业在营业收入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销售量、商品或服务成本、营业费用以及其他对利润发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期内可以实现的利润预期数进行预计和测算。讲解:从字面上来看,利润预测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收入,另一个是成本费用。只要我们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影响利润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就能确定企业可能实现的利润数。所以,利润预测方法就是本次课学习的重点。下面,先让我们了解利润预测的作用、内容和步骤。2.利润预测的作用设疑: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利润预测?它有什么作用?回答参考:正确的利润预测是企业编制利润计划的前提,有利于企业实现目标利润,并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3.利润预测的内容设疑:企业利润预测包括哪些部分?其中哪个部分是利润预测的重点?回答参考:利润预测应该包括营业利润预测、投资收益预测、补贴收入预测和营业外收支预测等内容。其中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因而营业利润预测应是利润预测的重点。4.利润预测的步骤设疑:通过利润预测可以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那么请问什么是目标利润?企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主营业务利润,因而请问预测主营业务利润的步骤包括哪几步?回答参考:目标利润是企业在计划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利润水平,是企业计划期生产经营活动综合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现。主营业务利润预测的具体步骤包括:①提出计划期利润目标的理想数额。②采用科学的方法测算计划期可能实现的目标利润数额。③将计划利润目标的理想数额与可能实现数额进行比较,最后确定目标利润数额。5.利润预测的方法讲解:测算计划期可能实现的目标利润数额是利润预测的核心步骤,其中常用的测算方法有比例计算法、量本利分析法、因素分析法。(1)比例计算法:根据利润同有关财务指标的比例关系来测算计划期目标利润数额的方法。常用的比例关系有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①销售利润率法,是指利润与主营业务净收入的比值,其中主营业务净收入是扣除销售折扣与折让后的收入。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目标利润=计划期预计主营业务净收入×上年销售利润率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历年已有生产的产品利润的预测,即可比产品利润的预测。举例(教材例1):②成本利润率法,是指利润与成本的比值。这种方法可对不可比产品的主营业务目标利润进行测算,其中不可比产品就是指企业的新产品。其计算公式:不可比产品的主营业务目标利润=计划期不可比产品生产成本总额×不可比产品应销比例×不可比产品预计成本利润率其中:不可比产品应销比例是该批不可比产品销售量占生产量的比例。举例(教材例2):课堂练习:某企业目前只生产A、B两种产品,计划生产新开发的产品C产品,A、B两种产品的。销售利润率分别稳定在15%和12%左右,经预测计划年度A产品、B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可达到545万元和267万元;C产品计划年度生产成本总额为80万元,预计应销比例为95%,预计成本利润率为18%,要求测算该企业销售产品的目标利润(采用比例计算法)。提示:该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其中A、B产品是可比产品,可采用销售利润率法预测产品的目标利润;C产品是不可比产品,可采用成本利润率法预测产品的目标利润。[参考答案]A产品的目标利润=545×15%=81.75(万元)B产品的目标利润= 267×12%=32.04(万元)C产品的目标利润= 80×95%×18%=13.68(万元)企业销售产品的目标利润=81.75+32.04+13.68=127.47(万元)(2)量本利分析法。讲解: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商品销售数量、成本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预计的销售量、销售价格和成本费用资料,测算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数额的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成本费用按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可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其计算公式:主营业务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数量×(预计单位销售价格-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单位销售税金)-固定成本总额适用范围:适合于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的目标利润的预测。举例(教材例2):课堂练习: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单价分别为40元和60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20元和36元,单位税金及附加分别为4元和6元,年固定成本200000元。求:当甲产品销售4000件时,需销售乙产品多少件时利润为80000元。[参考答案]设乙产品的销售量为Q,则根据量本利分析法的计算公式得:4000×(40-20-4)+Q×(60-36-6)-200000=80000∴ Q=216000÷18=12000(件)(3)因素分析法。讲解:以上期的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根据计划期间影响主营业务目标利润的各项因素,来测算计划期目标利润额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主营业务目标利润=上期产品销售利润+计划期各种因素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利润(二)利润计划讲解:利润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利润预测结果,利用一定的表格形式,对未来某一时期内的营业活动及其财务成果进行的规划。1.利润计划的组成设疑:企业的利润由哪几部分构成?回答参考: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所构成。讲解:利润总额计划是由营业利润计划、投资收益计划、补贴收入计划和营业外收支计划组成。其中,营业利润计划是利润总额计划的主体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营业利润计划是由主营业务利润计划、其他营业利润计划及有关期间费用计划汇集而成。2.利润计划的编制(1)主营业务利润计划的编制。讲解:主营业务利润计划是利润总额计划的核心,其编制一般采用直接计算法,即按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内容,分别计算每一种产品的主营业务利润,然后汇总确定全部主营业务利润。其计算公式:主营业务计划利润=主营业务计划收入-主营业务计划成本-主营业务计划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计划收入=∑(某种产品计划销售数量×该种产品计划销售单价-该种产品销售退回、销售折让的预计数)主营业务计划成本=∑(某种产品计划销售数量×该种产吕计划单位制造成本)主营业务计划税金及附加=∑(某种产品计划销售收入×该种产品税率)举例(教材例4):(2)其他业务利润计划的编制。讲解:其他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大,因而其他业务利润计划的编制可采用分析计算法,即在上期其他业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分析计划期主要变动因素的影响,综合计算确定其他业务利润。其计算公式:其他业务计划利润=其他业务计划收入×(上期其他业务收入利润率±计划期其他业务利润升降百分比)举例(教材例5):提示:其他业务利润率是其他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收入的比值。(3)利润总额计划的编制。讲解:由于相对于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这些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很小,所以在分别制定这些项目的计划时,一般都可以在上期实际数额的基础上,考虑其计划期的增减变动,而后分析计算确定,最后可汇总编制企业的利润总额计划。课堂练习:参见《财务管理习题集》。三、课堂小结(5分钟)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利润预测及计划,要求大家掌握的两个内容:(1)掌握利润预测的方法,特别是比例计算法、量本利分析法。(2)掌握利润计划的编制,重点是主营业务利润的计划、利润总额的计划。四、布置作业(15分钟)参见《财务管理习题集》。[板书设计]一、利润预测 1.利润预测的作用 2.利润预测的内容 3.利润预测的步骤 4.利润预测的方法 (1)比例计算法 ①销售利润率法 ②成本利润率法 (2)量本利分析法 (3)因素分析法 二、利润计划 1.利润计划的组成 2.利润计划的编制 (1)主营业务利润的编制 (2)其他业务利润计划的编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