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2-1)【课题编号】7-02-01【课题名称】电容元件【教学目标】应知:1.电容器的基本作用是储存电荷,电容反映了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的大小。2.电容值、允许误差和工作电压值是电容器的主要参数。应会:会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来判断较大容量电容器的质量好坏。【学情分析】电容器电容这一节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一种基本元件,在以后专业学习中经常用到。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容量知识是处理好本节教材的关键。学生在有实物、有实验、有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会降低学习难度。为了适应学生特点,这节课应尽量减少单纯的理论讲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边看实物,边做实验,边看多媒体课件中学会这个元件的特性、应用、检测方法。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类比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万用表、各种电容器【课时安排】1学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课桌上的实物认识电容器,通过看多媒体课件屏幕上电路板图片知道电容器在电器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知道电容器的作用很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电容器教师活动:利用电容器实物与模型讲解电容器构造与图形符号。通过富兰克林放风筝的实验的小故事进一步得出电容器的基本作用:储存电荷。播放电容器充放电flash动画,小组合作讨论,教师补充讲解,使学生理解电容器是通过不停的充放电来工作的。电容器是一种储能元件。教师可以演示电容器放电产生电火花的实验,通过二极管整流后用220 V照明电源给电容器CBB61充电,充电完毕后,将电容器两极直接连接。此时会出现电火花,便于学生理解“瞬间电流”的含义。学生活动:观察电容器模型,了解电容器构造,观看电容器充放电flash动画,分组讨论得出电容器的基本作用是储存电荷。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因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产生的瞬间电流。教学环节2:电容教师活动:比较电容器与水容器,想一想不同的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一样吗?常把电流比做水流,在这里也可以把电容器比作水容器,在教师的启发下提问酒杯的装水能力与水缸的装水能力一样吗?以便于学生理解。夸大的对比,幽默的语言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不同的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不一样该,把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跟它两极间的电压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学生活动:在类比的作用下,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注意电容为电容器固有特性的含义。教学环节3:电容器的分类及参数教师活动:出示各种类型的电容器,简单讲解电容器的分类以应用特点。请同学们分小组观察标注很清楚的直标法电容器,试着读出电容器的参数。讲解个参数的含义,注意耐压值。学生活动:观察认识电容器,会读电容器的参数,理解个参数的含义。观看多媒体演示常见电容器及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了解各种新型电容器。教学环节4:电容器的质量判别教师活动:复习充放电时的瞬间电流,演示电容器的质量判别方法,边演示边讲解判别原因。学生活动:分组练习电容器的质量判别方法,注意各组组长的带头作用,必要时要对本组个别学生辅导。三、课堂小结小组合作总结本节内容,对重点知识如电容的含义、电容器的参数、检测方法、,可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巩固提问,强化学生理解记忆。也可以对个别学生抽查提问,达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四、课堂练习1.电容器的图形符号是 ,用字母 来表示。2.电容器的基本作用是 ,是通过 来实现的。3.电容的公式是 ,单位是 。4.电容的物理意义 。5.电容大小与带电多少 。6.电容器的两个主要参数为 、 。7.检测较大容量电容器质量的具体步骤。请同学到讲台前现场演示。8.电解电容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五、课后作业想想练练【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2-2)【课题编号】8-02-02【课题名称】* 磁场【教学目标】应知:1.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来判断。.2.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磁场的强。应会:会判断电流的磁场方向的方法(安培定则)。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会用左手定则来判定安培力的方向。【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关于磁场的知识。这一节,只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加深。重点在于介绍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要让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即可。不做过多理论性的计算题,只需会判断方向。【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类比法、练习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电磁继电器、磁铁、电源、导线若干、铁屑、小磁针【课时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做个小实验,磁铁可以吸引铁屑,这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引出课题。复习初中的关于磁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磁场的基本知识教师活动:以复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磁场、磁极,进一步介绍磁感应线。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初中的磁学知识。画出常见的磁场。教学环节2:电流的磁场教师活动:以复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电流可以产生磁场。进一步引导学生,不同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是不一样的。做小实验,三种电流的磁场,通过实验让学生比较分析三种情况下磁场的区别。教师引导得出安培定则,并和学生一块练习。强调电流磁场的应用,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接触器等等,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初中磁学知识,电流可以产生磁场。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磁场的区别。学习安培定则,练习定则的使用方法。分组讨论电流磁场的应用,各组可以举例说明。教学环节3:磁场的基本物理量教师活动:介绍物理量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的物理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注意公式的使用范围。学生活动:听课,理解这两个物理量,做简单练习公式的应用。教学环节4:安培力教师活动:做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当把磁铁的两极调换位置改变磁场方向,或者不改变磁场方向而改变电流方向,导线的运动情况的变化。推导公式F=BIL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学习左手定则,练习安培力方向的判断。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实验,分组讨论,总结规律。学习安培力的计算公式,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分组练习安培力方向的判断(左手定则)。讨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知道把一个通电的平面线圈放在磁场中,它会受到力矩作用而转动,电动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三、课堂小结小组合作总结本节内容,对重点知识如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力,可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巩固提问,强化学生理解记忆。也可以对个别学生抽查练习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的使用方法,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本节课重点应是方向的判断,不要求理论公式和F=BIL的计算。四、课堂练习1.用 来表示磁场的强弱。用字母 表示,单位是 。2.用 来描述磁场在某一范围内分布情况,用字母 表示。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 的作用,它的方向判断可以用 。4.如图2.1所示,请标出小磁针的北极。5.如图2.2所示,已知通电电流的方向,请标出导体的受力方向。图2.1 图2.2五、课后作业想想练练【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2-3)【课题编号】9-02-03【课题名称】* 铁磁性物质【教学目标】应知:1.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具有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2.铁磁性材料可分为软磁性材料、硬磁性材料、矩磁性材料、压磁性材料。3.磁通经过的闭合路径称为磁路。【学情分析】初中学习过磁化,在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介绍磁性材料介绍,要尽可能做到与实际相联系。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要求不高,简单了解即可。【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类比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自制线圈、铁棒、铜棒、电源、导线若干【课时安排】1学时(45分钟)引入新课:以复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磁化有关知识。做小实验做中教部分的试一试,强调把通电线圈中的铁棒换成铜棒再去吸引铁屑,请同学们观察,总结与材料有关。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磁化教师活动:讲解磁化的微观解释.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初中的磁学知识。教学环节2:铁磁性材料教师活动:讲解铁磁性材料的分类,看有关于磁性材料的视频,介绍各种材料的特点及应用,重点介绍软磁性材料。以电磁继电器为例,说明软磁性物质的特点。学生活动:听课,看视频材料,理解各类材料的区别。教学环节3:磁路教师活动:讲解磁路,与电路相比较,便于学生理解。介绍减少漏磁的重要性。简单了解主磁通的感念。学生活动:听课,分析磁路与电路的区别。找到磁路中与电源部分,导线部分,电阻部分相类比的部分。三、课堂小结小组合作总结本节内容,对重点知识如磁化、铁磁性材料、磁路进行巩固,强化学生理解记忆。重点铁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应用要加强巩固。四、课堂练习软磁性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五、课后作业想想练练【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2-4)【课题编号】10-02-04【课题名称】* 电磁感应【教学目标】应知: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应会:1.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可以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2.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学情分析】初中学习过电磁感应,在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简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要尽可能做到与实际相联系,多做实验,从实验中总结规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要求不高,知道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会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类比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电流计,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电池【课时安排】2学时(90分钟)引入新课: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受到这一发现的启发,人们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利用磁场是不是能够产生电流呢?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终于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电磁感应现象教师活动:用实验方法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正确引导学生,注意磁通变化的原因。实验一: 实验二: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在教师引导下不论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还是磁场发生变化,实质上都是引起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总结出: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磁通量发生变化。教学环节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教师活动:在总结实验一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变化原因,引导得出右手定则。在总结实验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变化原因,请同学们把草图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N极插入 S极插入 N极抽出 S极抽出线圈中(原)磁场方向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俯视)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表格中的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当线圈中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当线圈中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阻碍磁通量的减少。理解“阻碍”的含义。进一步小组分析楞次定律的判断方法,总结楞次定律的具体步骤。教学环节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师活动:复习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前提条件,磁通量的变化,结合前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相关因素。分析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讲解磁通变化率的含义。理论联系实际,讲解电磁感应的应用。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在老师引导下,讨论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相关因素。分析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学习知识链接,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三、课堂小结小组合作总结本节内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比较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的应用范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公式。重点在于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要对其加强巩固练习。四、课堂练习1.如图2.3所示,试分析当线圈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1)上下运动(2)向右运动(3)向左运动(4)以通电导线位圆心做圆周运动。2.如图2.4所示,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试分析导体上电流的方向。(I)图2.3 图2.4【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2-5)【课题编号】11-02-05【课题名称】* 电感元件【教学目标】应知:1.通过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称为电感现象。2.电感器的主要参数为电感量、标称电流、品质因数。*3.涡流有利也有弊。应会:用万用表判别电感元件的质量好坏。【学情分析】学习、认识一种元件应主要是元件的特性、参数、检测方法等。学生以学会这些为目的,在复习电磁感应现象,简单了解电感现象的基础上,学习、认识电感元件就显得顺理成章。这节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元件实物为主线,以应用为拓展。在学习电感与元件过程中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有很好的课堂效果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实验法、类比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电感线圈、电源、小灯泡、各种电感器、万用表、铁心、导线若干【课时安排】1学时(45分钟)引入新课:以复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图2.5中当滑动变阻器向左运动时会不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引出新课。指出,电感线圈由于自身的电流变化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图 2.5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电感现象教师活动:按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总结: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又要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加,使电流I不能很快地增大,故灯泡HL1要慢慢地变亮。按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总结: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又要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减少,使电流I不能很快地消失,故灯泡HL要灯泡不会立即熄灭,而是发出短暂的强光。必要时可简单介绍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如图2.6所示。图 2.6学生活动:分小组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引起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由于通过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称为做自感现象。理解电感现象的含义。教学环节2:电感器(一)电感器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电感器在电路中的实际应用,强调电感器的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出示几种常见的电感器,讲解电感器的符号以字母表示,同时复习电阻器、电容器的符号,比较记忆。学生活动:听课,看视频材料,认识电感器,学习电感器的符号以字母表示。(二)电感器的主要参数及分类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解电感器的分类、参数。同时复习电阻器、电容器的参数,比较记忆,便于学生掌握。学生活动:听课,看教学视频,了解常用电感器,了解电感器的参数。注意:线圈的电感是由线圈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它与线圈的尺寸、匝数和线圈中有无铁心有关,与线圈中有无电流及电流的大小无关。(三)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感器质量教师活动:边演示,边讲解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感器质量的方法、步骤。学生活动:各组长其带头作用,分组训练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感器的质量,注意万用表量程的选择、注意观察万用表指针的摆动情况。教学环节3:涡流教师活动:出示日光灯整流器铁心,引导学生分析铁心,铁心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薄薄的硅钢片叠压而成的。分析其中原因,讲解涡流的利弊。联系实际,介绍高频炉和电磁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观察铁心的结构,了解涡流原因及其应用。三、课堂小结在教师引导下,小组合作总结本节内容,对重点知识如电感器的参数、电感器的质量判别、涡流进行巩固,强化学生理解记忆。电感器的质量判别方法可以请同学示范一遍,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四、课堂练习1.由于通过线圈本身的 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称为自感现象,又称电感现象。2.电感器的主要参数有 、 、 。3.将万用表 挡,测量电感器的线圈 ,根据测出的电阻值大小,来判断电感器的质量好坏。4.把整块金属放在交变磁场中,金属块内将产生 。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漩涡,因此 。五、课后作业想想练练【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