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4-1)【课题编号】1-04-01【课题名称】电力供电与用电保护【教学目标】应知:1.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2.了解节约用电的基本常识。应会:会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重点:用电保护【难点分析】难点:节约用电和用电保护【学情分析】电力系统的组成情况,学生可能并不系统,但对其中发电厂、用电负载、变压器有简单的认知,因此应通过本次课给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可通过观看视频等手段,了解电力系统;节约用电的关键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要注意给学生讲清意义,培养学生的习惯;用电保护的方面可借助网络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资源】多媒体及电力系统资料【课时安排】1学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三峡这一巨大的水利工程,说明水力发电厂,进而引入火力发电厂及其他类型的发电厂,发电厂所发的电能否储存,如何应用,通过视频观看电力系统的介绍。二、新课教学教学环节1:电力供电教师活动:投影电力系统的供电多媒体视频或运用电视片进行分析介绍;学生活动:观看电力系统的介绍,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环节2:节约用电教师活动:老师通过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明确节约用电的意义和措施;学生活动:通过学习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环节3:用电保护教师活动:用多媒体进行用电保护的资料演示;学生活动:观看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方式及应用场合。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力系统的组成、节约用电的途径、用电保护的方式等,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电力系统组成:发电厂、变配电所、输配电线路、用户节约用电的措施用电保护: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四、课堂练习“学习指导与练习”填空题第1、2、3题。五、课后作业1.总结平时你对节约用电的认识;2.参观建筑设施,了解用电保护的方式。【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4-2)【课题编号】2-04-01【课题名称】照明灯具【教学目标】应知:各种照明灯具的结构及应用应会:1.会根据实际场合需求选择合适照明灯具;2.学会安装荧光灯和荧光灯的故障分析排除。【教学重点】重点:常用照明灯具的结构及应用【难点分析】难点:荧光灯的安装和荧光灯的故障分析排除【学情分析】常用的照明灯具是白炽灯和荧光灯,这两种灯具是学生较熟悉的照明灯具,老师可通过实物进行分析其结构原理和特点,特别是注意二者在光效方面的比较,荧光灯的光效率比白炽灯高。节能型电光源作为新型电光源应用越来越多,其使用方便和光效率高,可结合实物向学生进行介绍。而荧光灯的安装可结合实训内容进行,同时借助万用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组装和维修能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演示法、现场教学法【教具资源】荧光灯组件、单相电源、万用表【课时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奥运会奇妙的照明效果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白炽灯教师活动:运用实物教学,让学生观看白炽灯的结构,说明其特点。学生活动:通过实物了解白炽灯的结构,并理解白炽灯的特点;教学环节2:荧光灯演示1:荧光灯的起动过程教师活动:实物演示荧光灯的组成情况,师分析其工作原理;学生活动:观察荧光灯起动时现象,掌握荧光灯的工作过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演示2:荧光灯的组装及故障分析过程教师活动:实物演示荧光灯的组装,师对学生的组装进行实训指导,组装完成后设置故障;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荧光灯的组件组装,运用仪表测试各部分的电压和电路电流,并运用万用表分析故障现象;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学环节3:节能新型电光源及应用教师活动:通过电子镇流器的接线,了解新型电子镇流器的结构组成情况,简介碘钨灯和高压钠灯;学生活动:运用课堂实验,了解电子镇流器的组成与接线;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三、课堂小结1.常用的灯具有白炽灯和荧光灯,其中荧光灯的结构复杂,但光效高。2.电子镇流器式荧光灯的节能效果更好,应用越来越广。四、课堂练习想想练练五、课后作业“学习指导与练习”填空题第4 、5题、选择题第1、2题,简答题第1、2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4-3)【课题编号】3-04-02【课题名称】变压器【教学目标】应知:1.单相变压器的类型、工作特点和应用;2.三相变压器的类型、工作特点和应用。应会:单相变压器的变电压和变电流实验的实际接线【教学重点】重点:单相变压器的变电压和变电流原理【难点分析】难点:单相变压器的变电压和变电流原理【学情分析】变压器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实物,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一个教学重点,使用可拆式的变压器为教具,直观性强,能激发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变压器的工作的原理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使用直观的变压器实物为教具,以电磁感应知识为突破口,能降低其理论难度,再配合动画模拟,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进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为学习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奠定基础。三相变压器是电力传输中主要的电气设备,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学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用简单的实物和多媒体手段相结合使学生对其外观、结构和铭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后续专业技术课和技能训练打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练习法【教具资源】单相变压器、可拆式三相变压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强化电磁感应的知识,并出示单相变压器实物介绍其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变压器的结构教师活动: 出示可拆式变压器,引导学生观察其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变压器的结构是为了利用互感原理实现电能传递。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可拆式变压器各部分的组成,理解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学习原理打基础。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环节2: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结合变压器的结构来学习其原理,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尽量降低理论推导的难度,只要使学生理解变压器变压、变流关系即可。学生活动:充分利用仿真软件或变压器的实物进行变电压和变电流的实验,根据数据总结变电压和变电流的关系式。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环节3:变压器的外特性及损耗与效率教师活动:师简介变压器的外特性及损耗方面的知识;学生活动:生了解变压器的外特性及损耗与效率。教学环节4:三相变压器教师活动:出示可拆式的三相变压器和单相变压器,引导学生观察其组成,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三相变压器与单相变压器的区别,用多媒体投影其铭牌,解释其各部分的含义。学生活动:仔细观察三相变压器的组成,区分与单相变压器的不同,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理解铭牌中各数数值的含义,为使用变压器打基础。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总结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一种静止的实现电能传递的电气设备。 可按以下知识点进行归纳。(1)变压器的基本部件是铁心和绕组,电力变压器还包括油箱和其他附件。每个变压器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组,其中与电源相连接的是一次绕组,与负载相连接的是二次绕组。铁心是变压器的磁路部分。为了减少铁心内部的损耗,常用相互绝缘的硅钢片叠装而成;绕组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用绝缘铜线绕制而成。(2)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变流关系为:(3)变压器的外特性曲线是描述输出电压U2与输入电压U1的函数关系,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主要有两部分:铁损耗和铜损耗。变压器的效率η是它的输出有功功率P2与输入有功功率P1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变压器的效率比较高,一般电力变压器的效率都在95%左右。四、课堂练习:想想练练五、课后作业“学习指导与练习”填空的第6-15题,选择题第3、4、5、19-28题,计算题第1、2、3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4-4)【课题编号】4-04-02【课题名称】特殊变压器【教学目标】应知:特殊变压器的结构原理能力培养目标:自耦变压器与互感器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重点:特殊变压器的使用方法【难点分析】难点:变压器的结构原理【学情分析】自耦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是今后实验、实训课中经常使用的电气设备,且设备体积不大,教学时采用实物教学,并引导学生与普通单相变压器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便于掌握其使用,避免一些错误的操作。【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资源】实验用自耦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学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自耦变压器的应用,利用调压器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自耦变压器教师活动:出示实验用的小型自耦变压器,引导学生观其结构,注意其与单相变压器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它的使用限制和注意问题,运用多媒体投影多种自耦变压器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活动:仔细观察自耦变压器的外形及其结构,理解它与单相变压器不同的是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不但有磁的联系还有电的联系,明白它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环节2:仪用互感器教师活动:出示常用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引导学生观其结构。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用互感器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发现互感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仪用互感器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活动:通过观察互感器实物及多媒体投影的使用方法,掌握仪用互感器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自耦变压器和互感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1.自耦变压器的一次、二次绕组之间不仅有磁耦合,电路还互相连通,所以不能作为安全电源变压器。2.电工测量中常用的仪用互感器有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为防止互感器一次、二次绕组之间绝缘损坏时造成危险,铁心和二次绕组的一端应当接地。电压互感器用于测量高电压,使用时必须注意:二次绕组不许短路。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大电流,使用时必须注意:二次绕组不能开路。四、课堂练习想想练习五、课后作业“学习指导与练习”填空题的第17-19题,选择题的第6-8题、第11、13题,判断题的8-16题,简答题的第4-6 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4-5)【课题编号】5-04-03【课题名称】常用低压电器【教学目标】应知:低压保护类电器的结构与原理应会:1.熔断器的选择和正确使用;2.断路器和热继电器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教学重点】重点:低压保护类电器的选择和正确使用【难点分析】难点: 熔断器和热继电器的选择【学情分析】低压保护类电器主要指熔断器、断路器、热继电器,主要对电动机进行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正确选择熔体和熔断器的规格,热继电器的电流整定等,老师可借助实物配盘教学时,通过实际整定,提高学生认识。【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具资源】熔断器、断路器、热继电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学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发生短路和过载故障时,如何才能保护电动机本身,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熔断器教师活动:投影熔断器的外形、符号、结构及作用,并分析熔断器的选择;学生活动:观察熔断器,初步掌握其结构原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环节2:断路器教师活动:结合多媒体动画分析断路器的结构、原理及保护方式;学生活动:观察多媒体动画,理解断路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环节3:热继电器教师活动:结合多媒体动画分析热继电器的结构、原理及保护方式,并分析其选择方式;学生活动:观察多媒体动画,理解热继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低压保护类的结构和分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1.短路保护:熔断器、断路器2.过载保护:热继电器、断路器3.低压保护类电器的选择原则四、课堂练习五、课后作业“学习指导与练习” 选择题第30-32、34题,简答题第8题,填空题第24、25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4-6)【课题编号】6-04-03【课题名称】常用低压电器【教学目标】应知:1.掌握低压开关、按钮、行程开关的结构、符号及原理;2.掌握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的结构原理。应会:会低压控制电器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重点:常用低压控制电器的使用方法【难点分析】难点:常用低压控制电器的结构与原理【学情分析】常用低压控制电器的拆卸比较费力、费时,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强,对新事物兴趣较高,因此选择多媒体动画展示其内部结构;低压开关的具体应用,选用直观的实物拆装步步深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资源】刀开关、组合开关、接触器、按钮、时间继电器、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根据已配盘上的电器元件,引导学生认识低压控制电器的名称,进而开始学习和分析,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低压开关教师活动:展示各种低压开关的多媒体动画,进而通过实物,师分析其符号及作用、安装方法。学生活动:仔细观察,认识常用各种低压开关的外形,理解其结构及作用。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环节2:按钮和行程开关教师活动:拆装按钮和行程开关的实物,认识其结构与原理,讲解其符号。学生活动:观察按钮和行程开关的结构,理解其使用方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环节3:交流接触器和时间继电器教师活动:展示交流接触器与时间继电器结构的多媒体动画,进而拆装其实物,分析符号及作用。学生活动:观察交流接触器和时间继电器的结构,理解其使用方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低压控制电器,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1、低压开关、按钮、行程开关的作用和符号2、接触器和时间继电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用与符号四、课堂练习:想想练练五、课后作业“学习指导与练习”填空题第22、23题,判断题第19-28题,简答题第7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4-7)【课题编号】7-04-04【课题名称】现代控制技术简介【教学目标】应知:1.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理解变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了解传感器的分类与使用。应会:了解现代控制技术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重点:PLC、变频器和传感器的结构原理【难点分析】难点:变频器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情分析】PLC、变频器、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较多,但本节内容只是简介,学生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就可,因此一是可以借助参观,了解其实物及作用;另外,还可通过多媒体图片辅助介绍,使学生了解其应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演示法、参观法【教具资源】PLC、变频器、传感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学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PLC及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PLC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可编程序控制器教师活动:分析PLC的使用场合及应用,有条件可带学生观看PLC的应用;学生活动:理解PLC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教学环节2:变频器教师活动:投影变频器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变频器的应用;学生活动:观察变频器在控制电动机转速方面应用,初步掌握其应用方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环节3:传感器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场合,重点强调传感器的作用;学生活动:观察多媒体动画的演示,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三、课堂小结回顾现代控制技术简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1.PLC:结构、原理、应用2.变频器:结构与原理3.传感器:结构与原理、应用四、课堂练习想想练练五、课后作业“学习指导与练习”技能应用题第2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