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含解析)

资源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现实生活中,我们欣赏且提倡的是三种对待他人的态度——推己及人、舍己为人、正己化人。如果我们把这三种态度进行不同的排序,则可能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
你愿意对这三种态度进行怎样的排序?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习近平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引用哈萨克斯坦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
托尔斯泰说:“人生只有一种确凿无疑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约翰·多恩说:“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张国荣说:“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 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 ——哈萨克斯坦谚语
②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抄袭。
答案
1.例文:
一枝独放不是春,和谐共赢春满园
透过历史长镜头端详,哥伦布远航,帆影幢幢;古丝绸之路,驼铃声声;鉴真东渡,烟波浩渺……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魏紫姚黄姹紫嫣红,各有千秋,世界文明异彩纷呈,春色满园。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生存的题中之义。
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全球抗疫为护佑人民安康共同努力;“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全人类对保护地球母亲已达成共识;深化航天合作 造福各国人民,成为探索宇宙奥秘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携手并进,互惠互利,共担责任,共享荣耀是当今时代生存之道。
亮自己的灯,别吹灭别人的灯;走自己的路,别阻挡别人的路,这是发展的必奠之基。
有人“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走唯我独尊,自私狭隘之路。殊不知当吹灭他人之灯时,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就更黑暗,当阻挡他人之路时,也让自己无路可走。修筑美墨边境围墙,拉开贸易战序幕,非法打击华为……在文化排异、种族歧视的滤镜下,文化专制与强权政治只会让唯我独尊的民族走向傲慢与偏见、无知与疯狂。中国始终坚持走“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吹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角,汇聚团结合作的力量,让中国与世界在合作中走向共赢,在共赢中走向共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是未来的时之所需。
真正的“美”是将天下之美汇聚一处,恰如世界文明共生共荣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首先要有“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有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认同,对民族价值和内涵的坚守。“美人之美”要有“和而不同”的广阔胸襟,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当下,我们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
风云激荡的世界舞台,因文明的交流而多彩;气象万千的时代洪流,因文明的互鉴而滚滚朝前。多元文化共生并进,让姹紫嫣红的文明之花,绽放在时代的沃土,成和谐共赢的春色满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供了两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第一句强调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吹灭别人的灯,世界将更加黑暗,自己也会置身于更加黑暗的环境中;阻挡别人的路,一方面会消耗自己的能量,另一方面也不能借助他人的力量实现共同进步。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在世界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没有人能闭门造车、独善其身,社会发展更需要各个国家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独学则无友,孤陋而寡闻”等都讲的是这个道理。
第二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基础上的。花卉姹紫嫣红,组成美丽的花园;社会多姿多彩,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图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理解个性、尊重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和而不同才是发展之道。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共同指向团结协作,包容共存,互惠互利的普遍道理。
第一句是从反面说明不应怎样,材料二则从正面提供了行动的思路。写作时,应当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的基础上,展开思考与联想。
行文构思上,可以从国家发展、国际局势的广阔视角展开思考,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我国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胸怀和思路,阐述如何携手共进,既能让自己走得更远,也能让别人得到光明。还可以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对合作共赢,包容互惠的认识等。
立意:
1.和谐共生,纷彩共赢。
2.在利他中利己,在合作中共赢。
3.合作共赢谋发展,勠力同心创未来。
4.一枝独秀不是春,和而不同春满园。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在审题立意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写作情境。材料给出了对待他人的三种态度:推己及人、舍己为人、正己化人。题目提示我们,对三种态度的排序不同,获得的人际关系的境界也不同。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严格的写作情境,我们必须围绕这三种态度及其排序展开思考,否则会导致偏题。
二是注意写作任务。试题设置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对这三种态度进行排序,二是在排序的基础上亮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意义和境界,解读自己对这三种态度进行排序的根据和理由。
三是注意写作内容。这三种态度之间,事实上并没有绝对的好坏高低之分,在理解这三种态度的概念时,要充分体现出理性判断和思辨能力,明确概念内涵,理性辩证地看待每个概念。对三种态度间的排序和逻辑关系,只要能彰显正确的价值观,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能充分结合青年人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来进行论证,更为佳作。
写作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
1.排序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正己化人”——如果每个人都培养推己及人的意识,要求自己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就能影响和带动自己身边的人,共建和谐社会——以“及人”“为人”助力社会“化人”;在“及人”和“为人”中享“化人”之乐;推己及人,方能“为人”“化人”。
2.排序为“推己及人、正己化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是一般人目前能做到的,“正己化人”对“己”的学识和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舍己为人”是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也是人们由衷钦佩和赞赏的——始于“及人”,终至“为人”;“及人”后“化人”,“化人”后“为人”。
3.排序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正己化人”——现实生活中,“舍己为人”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舍己为人”的机会也不是时时都有的,我们日常能做到的是“推己及人”,部分人能做到“正己化人”——尽我所能,爱人渐深。
4.排序为“舍己为人、正己化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行动,能产生“正己化人”的效果,根源于“推己及人”的思想——“为人”“化人”,源于“及人”。
5.排序为“正己化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以“正己化人”为宗旨,在全社会宣传“推己及人”的公民意识,表彰“舍己为人”的道德模范典型,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创建更为和谐、温暖的社会——“化人”为目的,共建美好。
6.排序为“正己化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正己化人”效果明显,“舍己为人”也能给当事人和知情者以触动,“推己及人”似乎一时看不出好的影响,但是这三种对待他人的态度都有其提倡的价值——小善亦为,修己身以爱人。
立意:
1.推己及人,方能“为人”“化人”。
2.以“为人”之心,达“化人”之境。
3.正己化人为最高理想,推己及人徐徐图之。
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吹灭别人的灯,世界将更加黑暗,自己也会置身于更加黑暗的环境中;阻挡别人的路,一方面会消耗自己的能量,另一方面也不能借助他人的力量实现共同进步。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在世界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没有人能闭门造车、独善其身,社会发展更需要各个国家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独学则无友,孤陋而寡闻”等都讲的是这个道理,可以联想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礼让别人;也可以从“让自己更加光明”“行得更远”联想到“真心帮助别人”让自己的内心更敞亮豁达等。
行文构思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合作发展,共享共赢。要抓“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与“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的辩证关系。可以运用假设论证,如果不吹灭别人的灯,不阻挡别人的路,世界将会温馨和谐,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然后进一步得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主题。可以从国家发展、国际局势的广阔视角展开思考,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我国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胸怀和思路,阐述如何携手共进,既能让自己走得更远,也能让别人得到光明。还可以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对合作共赢,包容互惠的认识等。
立意:
1.合作共赢谋发展,勠力同心创未来。
2.秉持团结合作,赢得光明的未来。
3.合作发展,共享共赢。
4.和谐共生,精彩共赢。
4.例文:
君子有成人之美
古有遗训:“君子成人之美。”诚哉斯言!他人之功,应乐之;自身之功,应低调处之。赞美他人的长处,不自视清高,也不失为一种高雅的人生之境。
他人的长处被我们发现时,应替他高兴,那么,他人也将同样为你的长处而高兴,赞美他人的优异之处,收获的不仅是他人与你同乐的欢愉之景,更是生命的欢欣。
民国的烟雨葬送了多少人杰,却抹不去他们留下的丰功伟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放如刘文典先生,敢于当面斥责蒋介石的他,却也对陈寅恪先生礼敬有加,他认为陈寅恪先生文学水平之高,自愧不如。可见,文典先生即便狂傲,但当发现陈寅恪文学品格上的优异时,也赞赏有加,甚至于直呼:“吾不如之”。其赞美他人之长处,不仅令他备受后人推崇,也令他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千古名家!
让我们逆着时间的步伐,往前追溯。东汉末年,战乱四起,兵临城下,飞沙狼烟,各路诸侯,金戈铁马,只为一纸江山。
三国早年,当时的袁绍手掌大权,当时,在听到手下赞杨曹操已经成立一定势力之时,他嗤之以鼻;当听到曹操擅于打战,谋略之时,更是当场高呼:“其等小辈,堪与吾相提并论?”然而,袁绍尽管家大业大,却不懂赞扬他人长处,令他目中无人。终于,官渡一役,袁家势力,付之一炬。试想,如若袁绍懂得欣赏曹操的长处,重视他,而非看不起他,最终鹿死谁手,亦是两说。正是因为袁绍不懂得赞美他人优点,令他自恃无恐,目中无人,方令他霸业无成,反而成全他人。
相比于袁绍,历史上依旧有许多懂得赞美他人优点之人。武则天赞美骆宾王的才华,成就了她千古第一女帝之美名;章太炎赞美黄侃的多才多艺,令他成为一代名师;李白赞美其诸位兄弟“群季俊秀,皆为惠连”,造就了一代诗仙的不朽传奇!数不胜数,赞美他人长处,不仅能收获意料以外的惊喜,更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涤荡,拂尽一切繁杂与铅华。
君子成人之美,赞美他人长处,何妨为君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是几则关于自己与别人的关系的名言。
【审题】本题材料中有四句名言,分析这些名言,找出共同之处,就找到了本文的立意关键。第一句,习近平引用的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损害了别人最终也必将损害自己。托尔斯泰的名言意思是为别人而生活是幸福的。约翰·恩多的名言意思是人类是命运与共的整体,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大家的哀伤。张国荣的名言意思是,人类既是命运与共的整体,每个人又是独特的个体。由此可知,这几句话主要是分析“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考生经过分析可以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人与人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做事要考虑他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素材准备:
1、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4、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5、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6、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
7、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8、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9、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   
10、我们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而来,要引领世界前进步伐,带动全球发展潮流,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11、“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   
12、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于中外传统命运论的智能创造和卓识开新。融实而和合是打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智慧,是化解人类生存厄运的一种武器。   
13、在全球化、信息革命时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小,牵一发而动全身。民族、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高度融合,彼此依存。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   
14、在此错综复杂的全球环境中,必须高瞻远瞩,“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度越一般世事的种种关系形态,以和合学的思维开放包容性,使各文明之间彼此互相理解、借鉴、尊重、吸收,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未来命运提供智慧卓越的中国方案创造了机遇。   
15、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昔日那种你死我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越来越过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
行文结构:
本题有多种立意角度,从中选择一种角度写作,给文章拟一个鲜明的题目。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中,要善于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结构适宜采用对照式。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5.例文:
谨慎行事,善意而为
生活在人世间,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一定要谨慎行事。人有所为,而后有所不为,人生才有作为。
何为可为呢?首先,当然是心之所向,即自己想做的事。但“自己想”也得有个界定,否则便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处心积虑无所不为了。前者是行为放纵,后者则是私欲害人。所以人之可为应该以不妨碍、伤害其他为前提。
正如材料中哈萨克斯坦谚语所给予我们的正面启示一样:不要去吹灭别人的灯,那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所为不害人,这该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原则。对他人利益漠然视之甚至置若罔闻的人不配人之称呼,因为《三字经》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人之为人该做利己利他之事,最起码不害人,否则吹灭人灯时即便没得到被烧掉“胡子”的下场,过后也不会受人待见,正所谓日久见人心!谁也不喜欢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小人,更何况他还毒蝎心肠,一不小心反咬你一口呢!
TFBORS的粉丝和偶像天团的粉丝口水战不断,双方互相拆台,都只为打击对方如日中天的气焰以换得自家的蒸蒸日上。殊不知害人者也会伤害自己,他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思黑了别人多少,自家偶像也便被黑了多少,当双方的缺点被大摆在镁光灯下,一损俱损两败俱伤时不知他们何种感受,是快乐着对方的损失还是悲伤着自家的毁誉呢?
除了娱乐界,这类害人害己的情形在商界更是比比皆是。就拿著名凉茶品牌来说吧,王老吉和加多宝两家公司为了自身名利,不惜诋毁对方。当企业的理念被利益熏染得辨不清是非时,它的发展方向便会逐渐远离正轨,最终会失去信誉和市场,从而再无竞争力。
还记得林清玄曾说过:“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温暖的情谊走出困境,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当浮名俗利驱使我们做出拆人台、灭人灯的行为时,我们便不再是有情有义有爱有暖之人,而是自私冷酷残忍无道,这样的人生除了能满足私欲,别无他益。
活着的意义何在?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行尸走肉般的人生除了浪费粮食,倒是无害他人啊,而自私之人呢?他活着会贻害无穷,不是很可怕吗?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见贤思齐勇为善行;并时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谨慎行事,知错便改。驱逐私欲不为恶行,植入爱意大为善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由两则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题。前者“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用形象的语言告诉我们,损人者往往也害己;后者“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孟子事物至理名言,一方面是说世界上可学、可做的事情多么多,人不可能样样都学,样样都做,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的人,往往什么都学不好,做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和放弃,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只有放弃学一些东西,放弃做一些事情,才能专心致志地学好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另一方面,“不为”“有为”也可以从道德方面去思考,这样这两句话直接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第一句名言形象直观,第二句名言高度概括;前者从反面入手,后者从正面论述。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在内容上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有所为,有所不为,符合做人道德规范的不损人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审题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选择。
立意:
1、从正面立意,一个人应该有选择性地做事,才能成就大事;
2、从反面立意,一个人做事如果心存害人之心,往往也会害了自己;
3、从辩证的角度立意,不为是为了更好地有为;
写作时,还可以由个人的行为,上升到人类的行为,并进而反思我们人类自身。如果只是抓住“有为”来写,则不是最佳的立意角度。
素材:
1、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的确是无可选择的。但上帝又无比公正,自降生那一刻起赐予每一个人“活”的权利,而活成什么样子,也是自由选择,是高尚,平庸甚或卑劣,自由心做主。当面对行凶的歹徒时,有人选择大义凛然,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人抱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明哲保身、见死不救。当与人相处产生矛盾纠纷时,有人不依不饶,耿耿于怀或伺机报复;有人以大爱、宽容释怀,巧化干戈为玉帛。
2、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为掩护战友英勇负伤。在人生试卷的选择题上,杜富国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战士,大写了奉献精神也感动了中国。“你退后,让我来!”这一作答短短六个字,却彰显了临危不惧的铁骨铮铮,将人生铸成一座恒久的丰碑,永远不倒。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选择不同,得分有别,人生迥异。在路上的你准备好了吗?心向何方?行向哪里?
3、李清照,寻寻觅觅,自赵明诚客死他乡后独身一人肩负之重,难以想象.再嫁那张汝周,想不到却是卑鄙小人,但易安坚持自我原则,宁可自己入狱,也要揭发那小人之行.一个柔弱女子,是以何等的勇气做了这样的事,正由于她的坚守,后人在记住了她那凄切婉转词作的同时,更记住了她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她是当之无愧的乱世中的美神。
4. 金庸说:花无常开,且有盈缺,世事本不能尽如人意。汪国真说:我离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尼采说,我死是为了超生。孙文弃医从政,鲁迅弃医从文,班超投笔从戎。世上有许多人只知苦苦地追求,执着的追求,却不知放弃亦是一种追求。现实中的我们,背负了太多,常想着许多都很重要,许多我都需要加入,甚至希望我能同时做好多事。这样一来,每件事每件事都不见得可以完美的完成。再放下的那一刻,突然明白,要放下一些,再拿起一些,才会得心应手。
层次结构:
文章开篇直接点明要论述的中心论点“人有所为,而后有所不为,人生才有作为。”接下来,首先明确“何为可为”解决人们的疑惑,并且奠定文章的基调。“首先,当然是心之所向,即自己想做的事。”“所为不害人,这该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原则。”通过这两段将问题明确。
然后列举娱乐界“TFBORS的粉丝和偶像天团的粉丝口水战”商界“著名凉茶品牌王老吉和加多宝”的事例来从反面论证这种不可为而为之导致害人害己的最终结果。
最后引用林清玄、臧克家的名言从正反两方面来升华主题,“活着的意义何在”——“谨慎行事,知错便改。驱逐私欲不为恶行,植入爱意大为善举。”再次强调中心论点。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论证完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