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家的意味教案教材分析第七课“亲情之爱”从家的意味切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家是什么,通过对“家”及“家”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探讨与分享,认识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内容由浅入深,由初识家到更深入探讨“爱在家人家”,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与父母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将“爱”推向深入,让家更美好。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和第六课《师生之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与同学、朋友以及与老师等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懂得了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为本节课学习储备了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基础。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很多学生还不会处理与父母长辈的关系,存在着亲子沟通的烦恼和困扰,这些烦恼和困扰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因此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长辈沟通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课标依据本课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以“我与家庭”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为基础,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科学设计课程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良好的家庭美德,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长辈沟通,能够主动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长辈。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中国人心目中的“家”教学难点:孝亲敬长的方法四、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 案例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同学们,提到家大家都不陌生,那么你了解家吗?你认为什么是家,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出你对家的认识吗?生答。(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导入,在聊天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过渡: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则视频来看看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之为家。【环节一】 “我”眼中的家活动1:说说“我”眼中的家教师:播放视频《中国汉字的演变——家》,运用“击鼓传花”方式随机提问,看了这则视频后,你对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欣赏视频,结合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对家的新认识。教师:正如同学们所言,有人说,“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个“家”指的是一个地方;有人说,“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个“家”指的是“国家”;有人说“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这个“家”指的是一群人。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设计意图:通过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庭,发散思维,让学生全面了解“家”的内涵,感受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明确家庭的确立条件。)活动2:看看“他”的家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那事实上是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家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两则故事(见教材P73“阅读感悟”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有家吗?富豪为什么说那房子不是他的家?(2)为什么中年男子找到了女儿后会认为我又有家了?(3)通过这两个故事的对比,你对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生答。教师小结: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事的层层追问,引导学生感悟家对于我们而言还蕴含的另一层重要意义。)活动3:聊聊“咱”的家教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家庭功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要求:六人一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进行讨论交流,由代表汇报交流成果。生答。教师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功能日益丰富,通过对家庭功能的认识,我们也能感受到父母家人对我们的呵护、付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家庭功能的基础上,在情感上感受家庭的温暖,感激父母为自己的各种付出和关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家庭功能的认识,也锻炼了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过渡:正是这份温暖,让家成了多少出门在外的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家便变成了远离家乡的游子们一年到头最大的念想。春节未至,人们便匆匆踏上回家的路,成就了春运这个独具特色的景观。【环节二】中国人的“家”活动1:感受春运教师:播放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春运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心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人们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是因为家里有亲人温暖的怀抱、有可口的饭菜、更有熟悉的味道。这一切都深深地熔铸在了我们的生命里。(设计意图:学生在观看伴着音乐播放的的图片时体悟“中国春运”这一独具特色的社会现象,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敞开心扉,直抒感受,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活动2:了解家规、家训教师:每一个家庭都有着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请你分享一下你的父母给了你怎样的影响?或者是你的父母说的哪些话、做的哪些事让你难忘?生答。教师:大部分父母都能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实不光是现代,在古代的家庭也有很多教育理念融入了家规、家训里传承了下来。请同学们分享你所收集到的“家规”、“家训”,并分析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学生:分享交流并辨别分析“家规”、“家训”的现代意义。教师小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为一句就是“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百善孝为先,“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那么你了解哪些孝亲敬长的小故事?学生分享。教师: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请同学们齐读课本P74“相关链接”部分。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学生分享交流课前搜集的“家规”、“家训”。尤其是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规家训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对我们的言传身教。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中华家庭文化的重要内涵:孝。并通过对孝亲敬长的小故事的分析明确有些家规家训的现代意义。然后学生通过齐读“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增强孝亲敬长的法律意识。)过渡:尽孝在当下。是不是在每个家庭里都做到了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一则小品来观察一下小明是怎么做的?【环节三】传承“孝”的家活动1:情景剧《小明的一天》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思考作答:小品中的哪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哪些做法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教师小结: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赏析小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学习正确处理与双亲长辈之间矛盾的方法。)活动2:----我想对您说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对小品的赏析,反思自己平常的所作所为: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并在音乐下的感染下制定出孝亲敬长小计划,写在提前准备好的便签纸上。学生:自我反思并制定孝亲敬长小计划。教师利用手机直播投屏方式将学生制定的孝亲敬长小计划上传大屏幕。教师小结: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设计意图:学以践行。引导学生弘扬孝亲敬长、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做家庭的好成员。)教师寄语(设计意图:在课堂小结部分以“教师寄语”的形式发出“与父母来一场双向奔赴的爱”的倡议,实现课程内容的延伸。最后家庭小树和社会大森林的交融传递出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