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7.1 家的意味(32张PPT+教学设计+3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7.1 家的意味(32张PPT+教学设计+3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家”是什么
“家”的意义
中华文化中的“家”
如何孝亲敬长
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逐步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社会适应性
初中学生的父母常常为孩子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而担心
初中学生也往往为自己不能与父母建立良好关系而苦恼
父母与初中学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家”是什么
家是地域?
“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
运用你的经验
家是房子?
“那座房子就是我家”
家是一群人?
“爸爸、妈妈、妹妹、爷爷、奶奶,还有……我们是一家人”
家是吃饭的地方?
“回家吃饭喽!”
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家与家庭并不是同一概念。
观看视频《家庭关系的确立》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的内涵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
小两口结婚成了家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
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
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
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随父或母再婚组建
新的家庭
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家庭关系
确立的条件
“家”的意义
我们要学会感激父母所提供的各种呵护、亲情的播撒、感情的投入、物质的保证、未来的期望、现实的教育等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
承担着多种功能
①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醉汉说那是房子,我没有家?
为什么爸爸、妈妈回乡创业,小明和妹妹如此高兴?
家不仅是房子、地域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家里有亲人,有亲情
这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家”
②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打工人”整年在外奔波
终于要回家了
即便是一张20多个小时的站票
即便待在塞满了人的车厢里
也没关系
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谈谈当时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以及家人的表现。
中华文化中的“家”
观看视频《家的意义》
③ 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家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怎样理解家的重要性)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心灵有所依靠。

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重点知识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良好的家规,才能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一生。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
观看视频《家规的故事》
《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思是“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就是仁的根本啊!”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
“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九条
成年子女对父母有
赡养扶助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四十九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孝亲敬长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重点知识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如何孝亲敬长
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① 尊敬
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怎样孝亲敬长?
重点知识
② 聆听
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聆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怎样孝亲敬长?
重点知识
③ 感恩
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怎样孝亲敬长?
重点知识
知识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 7.1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本框所属单元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本框所属课程 第七课·亲情之爱
教材分析 第一框“家的意味”,分为两个层次:其一通过对家庭功能的分析和对亲情的情感体验,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其二通过体悟“中国春运”这一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
课标要求 理解中华民族孝梯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知识目标 1.知道“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2.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孝亲敬长
难点 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学情依据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有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是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是人际关系的稳定性、深度、亲密程度的主要调节器。”初中学生渴望得到爱,更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现实却恰恰相反,一些父母在爱的旗帜下,不约而同地推行“专制”。于是,两代人在爱与被爱之间发生了无休止的“战争”。 父母与初中学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初中学生的父母常常为孩子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而担心,初中学生也往往为自己不能与父母建立良好关系而苦恼。初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既亲密又复杂,探讨其发展规律和解决路径对双方关系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准备 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挖掘本课课程资源的准备。一方面,收集相关视频、音频资料,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收集一些古代和现代孝亲敬长的故事,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准备 以请家长以写信的方式介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 教学过程 ↓
教学 过程 导入: 父母与初中学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初中学生的父母常常为孩子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而担心 初中学生也往往为自己不能与父母建立良好关系而苦恼 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逐步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社会适应性
展示第一节标题:“家”是什么
运用你的经验:“家”是什么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 家是地域? “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家是房子? “那座房子就是我家” 家是一群人? “爸爸、妈妈、妹妹、爷爷、奶奶,还有……我们是一家人” 家是吃饭的地方? “回家吃饭喽!” 操作建议 1.走进情境。先让学生阅读所列情境,了解活动意图。 2.调动经验。让学生思考与家有关的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最好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用有亲身感受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一个港湾、一片蓝天、一把伞、一个安乐窝等。这本身就是学生通过体验而表达感情的过程。 3.理论上升。教师点评学生发言,进入后续内容的讲解。 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从严格意义上说,家与家庭并不是同一概念,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庭,旨在让学生生疑,为讲家庭含义提供悬念,作好铺垫。即使讲家庭的含义,也不是教学重点,而应强调思想教育点。 爱家要知家。设计本活动的意图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导入对于“家”的内涵的教学内容;二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三是体验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四是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一要提示,二要鼓励,并可以谈自己的理解,以情动人。
观看视频《家庭关系的确立》
家庭的内涵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相关链接:家庭关系的确立 家庭关系确立的条件: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结婚成了家 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 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操作建议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生活中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是由婚姻关系建立的 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是由血缘关系建立的 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是由收养关系建立的 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具体说明生活中家庭关系的建立。 3.总结提升。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注意事项 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关照部分学生的隐私问题。例如,再婚家庭中的学生的感受。教师在表达家庭关系时要注意只需阐述观点,不带感彩。 教材正文揭示了家庭的内涵,明确了家庭关系确立的条件。“相关链接”陈述了家庭的外延,进一步阐述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旨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结合家庭的内涵和外延更好地理解“家庭”和“家庭关系”。
展示第二节标题::“家”的意义
探究与分享:家庭的功能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我们要学会感激父母所提供的各种呵护、亲情的播撒、感情的投入、物质的保证、未来的期望、现实的教育等 操作建议 1.分组讨论。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2—3项功能。 2.交流分享。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3.情感升华。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在点评中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每项功能时,还应引导学生深入下去,把对各项功能的认识上升为对家的意义的认识。例如,生育功能:功能解释——家庭是法定的人口繁衍的基本单位,意义认识——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感受自己在家庭中享受的温暖,在理解家庭功能的基础上,感激父母所提供的各种呵护、亲情的播撒、感情的投入、物质的保证、未来的期望、现实的教育等。
【重点知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①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指导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阅读感悟:心灵的港湾 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附近的居民。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 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房子说:“那不是你的家吗 ”醉汉说:“那……是我的房子。” 小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他和妹妹跟着奶奶生活。爸爸、妈妈经常会和他们视频聊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去年春节,爸爸、妈妈决定要在家乡创业。小明和妹妹知道后高兴地蹦了起来,激动地说:“太好了,我们一家人可以在一起了。” 操作建议 1.阅读故事。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故事内容。 2.提出问题,交流感悟。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醉汉说那是房子,我没有家 为什么爸爸、妈妈回乡创业,小明和妹妹如此高兴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交流感受。 3.总结提升。家不仅是房子、地域,家里有亲人,有亲情,家是心灵的港湾,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注意事项 在交流感悟环节,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点评、提升,以引导学生懂得家的另一层重要含义。 本活动选取两则故事,旨在引导学生感悟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关注亲情之爱,激发学生体悟家人之情。
【重点知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②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指导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观看视频《老师的良苦用心》
观看视频《春运回家有多难》 探究与分享:中国的春运 展示多张照片: “打工人”整年在外奔波,终于要回家了。即便是一张20多个小时的站票即便待在塞满了人的车厢里,也没关系。 车站挤满了买票、候车的人潮。人在旅途,赶路回家需要体力,为了填饱肚子,人们选择吃快餐盒饭,有的则吃方便面,有的就吃面包,而有的只吃鸡蛋……虽然简单,但却吃得津津有味。旅途中,对于这些回家的人们,路途上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早一点到家,早一点与家人团聚。 曾经的绿皮火车在大量民工返乡过年时,会出现“爆满”的情况,每个人连转动身体都很艰难 大批乘客聚集在火车站广场外准备进站。一乘客晕倒,在极度拥挤中其他人只能把其抬高救出 一位背负着超大行李的母亲怀抱孩子匆忙赶车,准备回家过年 曾经还无法网上购票时,一名排了两天队的购票者披着棉被等待买票 今天各地的高铁站建得非常宽阔,但每到春节都会人满为患 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操作建议 1.课前准备。课前可收集春运期间交通繁忙的有关报道或者图片,课堂上进行描述。 2.提出问题。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3.交流分享。请亲历过春运的学生谈谈当时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以及家人的表现。 4.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由此导入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 本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春运这一特有的现象,帮助他们明白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教师要以温和慈爱的笑容、温柔富有激励的目光、亲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公正激励性的评价等,使学生感到平等、安全,愿意表达其感受和心情。
展示第三节标题:中华文化中的“家”
观看视频《家的意义》
【重点知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③ 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指导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探究与分享:家规、家训的收集与分享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良好的家规,才能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一生。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 观看视频《家规的故事》 操作建议 1.课前准备。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家训。 2.交流分享。课堂上让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家规、家训。 3.辨别分析。让学生思考哪些家规、家训应该继承和发扬。 4.总结提升。选择与“孝”有关的家规、家训,引导学生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活动通过对家规、家训的收集和分享,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的家庭美德内容,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分享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思是“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就是仁的根本啊!” 相关链接: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 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九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操作建议 1.思考交流。孝亲敬长仅仅是道德要求吗 2.阅读感悟。法律对孝亲敬长有哪些规定 3.自我反思。在生活中,作为中学生你能在哪些方面做到孝亲敬长 注意事项 一是在明理,让学生知道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增强孝亲敬长的法律意识。 二是在践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做到孝亲敬长,做一个孝顺的青少年。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部分子女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本活动给出了宪法、民法典、老年人权着保靡法的相关规定,旨在让学生了解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的法定义务。
【重点知识】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指导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展示第四节标题:如何孝亲敬长
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观看视频《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李百药祖孙三代爱的传承》
【重点知识】怎样孝亲敬长? ① 尊敬 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② 聆听 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聆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 感恩 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指导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知识小结
随堂练习 (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以下符合孝亲敬长要求的是( B ) ①主动分担家务劳动 ②遵从家长的所有安排 ③减少交流避免冲突 ④经常去看望家中长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有人说,春节是中国人的信仰。每年春节都是中国人的一次人口大迁徙,不管“一票再难求”“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这是因为( D ) ①在外拼搏一年,实在太累,回家放松一下 ②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 ③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④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车厢里,人们用五湖四海的方言聊着对儿女、对父母的思念,聊着回家过年的打算……列车朝着家的方向飞驰,汇成了2023年春运流动的中国。这说明( B ) A.浓浓的亲情能有效避免亲子冲突 B.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C.家是心灵的港湾,可以消除一切负面情绪 D.“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凡事要顺从父母 “我是第一次做妈妈,尽管岁月已吹白我的头发。送你上学第一天,要你勇敢我却哭了。后来你每次离家挥手说走啦,当告别已变得轻松,可我的心还会空……”2023年兔年春晚一首《是妈妈是女儿》感动无数人。请分析一下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的原因( D ) 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③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 ④父母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而且抚育我们成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在中华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子女应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律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孝亲敬长( D ) A.就是要求子女做到对父母处处尊重,事事顺从 B.这一传统美德只要有了法律保障就能发扬光大 C.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D.要求子女只要做到精神上慰藉就是孝敬父母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