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品千年茶香,话世代友谊。2023年5月21日“国际茶日”前后,我国先后在全球41个国家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以茶为媒,让海外受众沉浸式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国茶文化,讲好每一个中国故事。由此可见( )
①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世界各国普遍认同我国的传统茶文化
③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④茶文化既属于中华民族,又属于整个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年9月,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在郑州举行。大会会标以指纹为底色,代表文明研究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以甲骨文“河”字为主体,体现黄河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会标整体设计体现了河流与文明的关系,呼应了“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的论坛主题。该会标设计( )
①表明了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彰显了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实践中孕育产生
③反映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民族性的基本前提
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河北唐山素有“北方瓷都”的美誉,其陶瓷雕金技艺更是历史悠久。唐山陶瓷雕金技艺非遗传承人戴佩维将传统技艺与美术绘画、印刷技术、现代装饰风格相结合,在众多瓷种上实现雕金装饰的艺术创作,使雕金技法更加丰富多彩。下列对于唐山陶瓷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与核心
②陶瓷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③唐山陶瓷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④要对唐山陶瓷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多方面的展示、交流与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不断走深走实。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进沿线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了解和理解
②通过深化各领域人文合作,可推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③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实现不同文化的趋同发展
④通过深化文化交流,促进了多元互动人文交流大格局的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古希腊陶器上的飞马一路东行走进中国,与从东向西传播的丝绸相遇,成为丝绸之路沿途使用最为广泛的织锦纹样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都出土过不少这样的织锦实物。这表明( )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繁荣的要求
③飞马织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渗透
④一带一路消除了不同文化间的隔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江苏是多民族大省。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江苏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昆曲、苏绣、南京云锦、秦淮灯彩、扬州雕版印刷、苏州宋锦、宜兴紫砂陶、无锡惠山泥人、徐州琴书等,南北交汇、兼容并蓄。这些文化遗产记录着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据此可知(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③应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统一
④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海口市某区深入挖掘本土清廉文化资源,系统培育发展清廉文化品牌,不断丰富清廉文化内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做好教育导廉、文化育廉、研究促廉,持续助力清廉建设。建设清廉文化有利于( )
①引领风尚,教育人民
②全盘继承传统文化
③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④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其吉祥物“琮琮”的设计灵感源自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并结合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鼓舞人们激发生命活力,创造美好生活。这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②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民族冲突
④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就能充满活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2023年8月31日,江西省精心组织了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成立系列活动,让国外嘉宾欣赏了中国瓷器技术的更迭革新,了解千年瓷都悠久的制瓷历史,助力陶瓷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中华瓷器文化走向世界,这一做法( )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加强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接,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③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④能够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电影《封神》一经上映,便以其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剧情,成为今年最热门的电影之一。许多国外观众和评论家都称赞这是一部“有魅力的好电影”,不仅在于独特的视觉特效、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更在于其深邃的主题和富有哲理的内核。这说明了(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融合过程要坚持以我为主
③文化交流增进国家间文化认同
④高质量文化产品有其独特魅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23年7月7日,“2023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营”在山东济宁启动。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营旨在搭建中外青年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平台,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活动( )
①继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②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融合
③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促进文化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取长补短,海纳百川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3.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川剧青衣与说唱歌手对歌,流行歌手与说唱俑联动,蜀派古琴与小提琴和鸣,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在舞台上碰撞、交融……这一文化盛宴令中外观众赞叹不绝、回味隽永。闭幕式上的文化表演( )
①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声音
②表明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让世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传承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这表明( )
①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实现文化统一
②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5.阅读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2019年5月15日,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当年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进一步推动了亚洲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在取长补短中实现共同进步。
近年来,随着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取得了丰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赴东方之约,见证开放中国。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2年11月5日 10日在上海举办。进博会不仅是全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集中地”,也是人文交流的“大舞台”。世界透过进博会看中国,中国与世界的优秀文化也在此交流互鉴。
全国多省市在本次进博会上设置了展台,展示百年老字号品牌、年度新品、非遗技术。四川清音《绣蜀》讴歌了“天府之国”的雄阔境界和灿烂前景;国家级非遗赣南采茶戏展示了浓郁的客家文化;观众在杭罗织造技艺传承人指导下,亲自上机体验手工织造过程;牛羊肉泡馍、麻酱凉皮、黄桂稠酒等“老字号”美食则展示着陕西非遗美食的魅力……
来自摩洛哥的铜质手工艺摆件、巴西的“生命之恋祈祷图腾”、智利的马普切部落银制装饰品、玻利维亚的锡制骑士人偶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世界名画马克 夏加尔的《巴黎的天空》、爱德华 蒙克的《藤椅上的模特》、草间弥生的《南瓜》、班克斯的《爱在空气中》等让文物艺术品板块成为进博会最具艺术气息的展区,人们足不出境就能欣赏到高质量艺术名品。
进博会打开的,不仅是商业、物质的交流之窗,也是文化、精神的交汇之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东西文化交融并蓄、熠熠生辉,共谱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华章。
进博会是文化、精神的交汇之窗。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文化部分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行文化交流。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多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国家间文化交流互鉴,让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2022年7月26日,2022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分论坛在北京举办,赫尔辛基市文化和休闲部常务部长劳拉·阿尔托说:"北京在赫尔辛基举办的春节庆祝活动深受芬兰当地人欢迎,芬兰也曾带着‘你好,赫尔辛基'来到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为北京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芬兰和赫尔辛基的机会。”“文化交流在诸多方面至关重要,它既有助于呈现不同文化之美,又有助于创造一个更美好、联系更紧密的世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茉莉花两千年前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与茶因缘结合,形成了今日茉莉花茶文化系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2022年7月17日至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青田县举办,与会代表强调,要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推动遗产地更多互动,碰撞出更多文明的火花。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知识,分析举办上述活动会产生怎样的文化影响。
18.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节日符号。
春节文化传递出的喜庆感、包容性和互动性拉近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每逢春节,越来越多的国际政要用中文送出新春祝福,世界各地标志性建筑也陆续点亮“春节红”,许多国家还想方设法添加春节元素以吸引中国游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春节的时代性和国际性更为凸显。
2023年,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欢乐春节”在世界各地如约上演。这一创办22年之久的全球文化嘉年华,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当地民众和海外华人华侨送去了新春祝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国春节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性节日符号。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A
6.D
7.B
8.B
9.C
10.C
11.D
12.A
13.B
14.D
15.①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首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人才交往等活动,借助大众传媒手段,推动中外优秀文化资源和信息的相互传递、沟通和共享,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③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促进国家民心相通。
16.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流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进博会展示百年老字号品牌、年度新品、非遗技术和国外高质量艺术名品。②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东西文化交融并蓄、熠熠生辉,共谱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华章。
17.①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举办上述活动,有利于推进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举办上述活动,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发展,既发展民族文化,更繁荣世界文化。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举办上述活动,可以借鉴其他文化的长处,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让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18.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以及经济利益驱动,春节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不断增强;博大精深的春节文化在国家、现代传媒技术等因素的助推下,加速了国际化步伐;春节文化所包含的团圆、幸福、祥和等理念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成为中国春节能被全世界接纳的情感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