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4.12《家庭的记忆》 课件+教学设计(共26张PPT,含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上册4.12《家庭的记忆》 课件+教学设计(共26张PPT,含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与家有关的传统节日
每个同学介绍一个节日:
1号同学:我是“家”文化小使者,我们跟大家分享的是 中秋节。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在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仅次于春节一样的重要节日。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有吃月饼、拜月、赏月、饮桂花酒等。
2号同学:我是“家”文化小使者,我们跟大家分享的是 清明节。清明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左右。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清明节的习俗有祭扫、踏青、放风筝、做小燕等。
3号同学:我是“家”文化小使者,我们跟大家分享的是元宵节。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人的元宵佳节。汉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等。
4号同学:我是“家”文化小使者,我们跟大家分享的是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民间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花糕等习俗。(共26张PPT)
家庭的记忆
传统节日中的“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活动一:家有团圆的记忆
在你的记忆里,去年家里过春节的时候,都是跟谁过的?是怎么过的?
交流分享
活动二:家有温暖的味道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餐。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人就已有吃年夜饭的习惯,吃“年夜饭”可谓是由来已久。
我是小厨师
1.从老师给大家的菜品中,小组合作挑选10种菜品,为家人准备一桌“年夜饭”。
2.每位同学说一说你选择这些菜品的理由。
我是报菜员
1.探究一下我们的“年夜饭”中最常吃的是什么?
2.读资料,说一说这些菜的寓意是什么?
我是推荐官
1.推荐不同地方的有特色的“年夜饭”。
2.推荐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小组交流评价标准:
(1)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2)声音响亮,表达清楚。
黑龙江的年夜饭
新疆哈萨克族的年夜饭
贵州苗家长桌宴
春节期间,海口“何家大院”里,300多人齐聚一堂。
刚从湖南赶到“何家大院”的何掌玉与大姐何碧珍紧紧拥抱在一起,相拥而泣。79岁的何掌玉已三年没有见到86岁的大姐何碧珍,此次的团圆饭让她很开心,看到那么多一块在大院长大的兄弟姐妹,老人不禁喜极而泣。“一顿团圆饭能把大家庭的人和和气气地聚在一起。” 何掌玉说,团圆饭不仅仅是一桌饭菜,更重要的是它像一根绳子,将一家人从各地拉到了一起。
活动三:家有思念的情怀
活动三:家有牵挂的情怀
文化大家冯骥才先生说:“每每望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我都会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一年一度调动起如此动情的千军万马?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节日名称 时间 主要活动 意义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猜灯谜、吃元宵等
全家团圆,共祝美好
活动四:家有文化的传承
节日名称 时间 主要活动 意义
纪念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前后
祭祀、踏青、做小燕子等
活动四:家有文化的传承
节日名称 时间 主要活动 意义
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团团圆圆
节日名称 时间 主要活动 意义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插茱萸等
尊老敬老
活动四:家有文化的传承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责任在肩,家国在心!家庭的记忆
《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中的“家”》是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2课中《家庭的记忆》第三课时。本主题由四个板块组成,主要是从“传统节日中的家”来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的传承。教材内容编排十分明确,在建立与家庭情感联系之后,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家”文化进行体验、感受,引发共鸣以至情感浸润。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以及和学生的交流发现,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大多有和家人过传统节日的经历。但对于传统节日中“家”的认识主要基于个人家庭的角度,并且停留在对相关习俗的了解和感受中,还无法从宏观角度理解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以及隐藏在传统节日背后的中华民族“家”文化。【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绘本故事,学生对“家”有初步的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通过谈话交流,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中“家”的距离,知晓“家”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3.通过观看“过年回家”、“视频家书”等视频,学生的视野从身边延伸到社会,感知中国人对“家”的情感是相通的。
4.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知晓年夜饭的意义,能说出年夜饭的代表性菜品的寓意,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家”是一脉相传的中国印记,提升学生互敬互爱,尊老敬老的家庭美德。
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与“家”有关的传统节日,学生能说出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参与意识,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知晓年夜饭的意义,能说出年夜饭的代表性菜品的寓意,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家”是一脉相传的中国印记,提升学生互敬互爱,尊老敬老的家庭美德。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与“家”有关的传统节日,学生能说出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参与意识,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感。
【教学准备】
1.分组。分成六个小组。
2.调查。完成课本中传统节日的小调查表。
3.课件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绘本,导入新课
1.交流绘本,引出话题。
引入: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看了一本绘本故事,名字叫做《团圆》。你知道这本书写得是什么时间的事情吗?
预设:春节
过渡:春节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吗?
预设: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
过渡:传统节日就是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团圆》这本书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预设:春节全家一起过节的事情。
总结:对啊,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家是每个人的牵挂,中国民族是历来重视家庭的民族,家和万事兴的古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节日中的“家”》,触摸家的温度,感知家的温暖。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中的“家”】
活动一:家有团圆的记忆
1.回忆过节情景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有关春节的小视频,大家边看边想,在你的记忆里,去年家里过春节的时候,都是跟谁过的?是怎么过的?
提问:哪个同学想起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我春节的时候是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过的。我们一起贴春联、吃年夜饭,吃饺子。
预设:我是跟爸爸妈妈过的,我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2.感受当时心情
追问:过春节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我的心情是高兴的。
追问:为什么会这么高兴?
预设:因为全家人能在一起吃饭。
总结:瞧,同学们,春节我们都是跟自己的亲人一起过,有亲人的地方就有家,虽然春节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但是大家对春节全家过年仍然记得这么清楚,牵系我们的就是春节的时候亲人相聚在一起的欣喜,所以,传统节日中的家里有团圆的记忆。
【板书:团圆】
活动二:家有温暖的味道
1.了解“年夜饭”
(1)引入:在同学们的交流中,吃“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仪式。你知道什么叫“年夜饭”吗?
预设:就是过年晚上吃的饭。
(2)出示知识窗:“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餐。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人就已有吃年夜饭的习惯,吃“年夜饭”可谓是由来已久。
2.回忆当时情景
过渡:“年夜饭”可是一年的重头戏,你能说一说,你们家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敬酒,说吉祥话,非常热闹。
总结:这可真是热闹的年夜饭!
3.角色扮演
年夜饭不仅热闹,它还藏着许多小秘密呢!大家想不想揭开这些小秘密呢?现在我们让进行角色扮演,好好探究年夜饭的小秘密吧!我们先来看一下角色扮演要求:
第一个角色是“我是小厨师”。
从老师给大家的菜品中,小组合作挑选10种菜品,为家人准备一桌“年夜饭”。
每位同学说一说你选择这些菜品的理由。
第二个角色是“我是报菜员”,它的要求是:
小组交流一下,你们家里的“年夜饭”常吃的是什么?
说一说他们的寓意是什么?
第三个角色是“我是推荐官。”它的要求是:
根据老师下发的资料,推荐不同地方的有特色的“年夜饭”。
推荐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过渡:各小组赶快打开手中的资料袋,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启探究小秘密的旅程吧!
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小组交流:
评价标准:
(1)小组成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2)声音响亮,表达清楚。
第一个小组交流结束,教师总结:你瞧,你们在准备的时候都想着家人喜欢吃什么菜,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家人。我想,大人在准备年夜饭的时候,也挂念着我们的喜好。年夜饭里有亲人的彼此牵挂,互敬互爱。【板书:互敬互爱】
第二个小组交流结束。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里,过年还有哪些讲究呢?
学生回答。【蒜,说成一壶菜,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教师总结:丰盛的饭菜蕴含着美好的祝愿,年夜饭里有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待。【板书:美好期盼】
引入:现在我们有请第三个小组上台交流,你瞧,他们化身小记者,给大家带来各个地方的年夜饭。
老师化身小记者: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在海南,为大家推荐海南的年夜饭。
第三个小组交流结束。
总结:一桌年夜饭,维系的是亲情,饱含的是圆满。它表现出中华民族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感情让一家人之间亲密无间,即使相隔再远,也能感受到家的和谐温暖,所以,家里有是温暖的味道。【板书:和谐温暖 】
活动三:家里有思念的情怀
1.交流了解回家过年
引入:所以,为了能品尝这种温暖的味道,为了全家人能够团聚,在外的家人也都要赶在春节期间,回家过年。同学们,你家里有没有在外的亲人?
预设:有
追问:过年的时候回来了吗?
预设:回来(没回来)
2.事例引入加强家的情感
过渡:你看,大部分在外的亲人都能够回家过年,每到春节,回乡心切。有位小同学,她要跟我们讲述一下,她回老家过年的经历呢!
教师播放视频《回“老家”过春节》
引入:同学们,你能感受到这位小同学回家的心情吗?
预设:喜滋滋,很快乐
引入: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预设:老家有爷爷奶奶。
总结:对啊,老家是根,在外的游子走得再远,也割舍不了对根的情感。
引入:中国的春运被称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文化大家冯骥才先生说:“每每望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我都会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一年一度调动起如此动情的千军万马?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你瞧,在外的游子为了团聚,奔波在回家路上,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视频。
引入:同学们,看了视频,让你最感动的人是谁?
预设:让我感动的是孩子的父母,父母都期盼着孩子回家过年。
预设:让我最感动的是回家的游子,路途很遥远,也要回家过年。
预设:让我最感动的是那些坚守在岗位的警察叔叔和铁路工人。
总结:是啊,回家的路让我们感动。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为了坚守岗位,没有回家过节的人?
预设:解放军叔叔、超市的阿姨......
总结:你看,很多人为了让大家团聚,却舍弃了自己回家团圆的时间,他们为大家,舍小家,无私地奉献着,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宁。还有在疫情期间,很多人也积极响应号召,就地过节。虽然相隔两地,但他们也用视频家书这样的特别的方式,诉说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播放视频】
总结: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这位医生过节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让我感动。
预设:虽然他们不能回家过节,但他们仍然对家有着深切的思念。
总结:同学们,回家的路再远,爱家的情怀不变。家里有思念的情怀,是无论在哪儿,我仍然记得你美丽的模样!
活动四:家有文化的传承
引入: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预设: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
过渡:我们现在进行一次合作学习,大家做“家”文化小使者,填表格,探究一下与家有关的传统节日。大家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坐姿,保护眼睛。
小组进行交流,出示各个节日有代表性的习俗。
元宵节:
教师总结:元宵节的习俗历经岁月,流传至今,还是一盏花灯一场喜,一碗元宵一团圆的模样,这是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最好的期盼和祝福。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慎终追远,清心明志。对逝去亲人的追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 让家更有力量。
中秋节:
【播放视频】
教师总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年间,苏轼写下这一千古名篇,千百年来传颂不衰,寄托着古往今来人们希望亲人平安幸福、家人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
重阳节:
总结:表达了人们尊老敬老的家庭观念。
过渡:同学们,从这些传统节日中,你是如何感受到人们对家的重视?
预设:吃汤圆团团圆圆,中秋节吃团圆饭
小结:同学们,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国人“家”的情结,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里,每个节日的习俗都沉淀下来,吃月饼,赏花灯,中国人对家的重视,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节日“家”文化。【板书:文化传承】
【出示视频:习爷爷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
引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听了习爷爷的话,在我们的传统节日里,你想怎么做?
预设:有时间,一定要跟爸爸妈妈回家,回去孝敬他们。
预设:如果不能回去,也要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指向板书:家不是一座房子,真正的家是有了团圆,有了牵挂,有了期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希望每一个同学种下爱国爱家的种子,让它在心中生根发芽,开出和谐的爱家之花。课后,请大家继续搜集与“家”有关的传统节日,并讲给爸爸妈妈听,家人共同感受家的文化,家的魅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安定,小家才能安宁,让我们一起爱国爱家爱亲人,责任在肩,家国在心,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中的“家”我是小厨师
角色体验要求:
从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菜品中选取十种菜品,作为今年的年夜饭。
每个同学在选择的时候,要说清楚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要按照顺序一个一个说。
上台交流的时候,每个同学手里拿两个菜品,要说一说你选择这道菜品的理由。
主持词:
组长:同学们,我们小组进行的是我是小厨师角色扮演。
1号同学:我选择的菜是 ,因为 。
号同学:我选择的菜是 ,因为 。
3号同学,我选择的菜是 ,因为 。
6号同学:同学们,你们从我们小组的分享中,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是啊,我们在选择菜品的时候也考虑到了爸爸妈妈爱吃什么,我想他们在为我们准备饭菜的时候,也会想着大家爱吃什么。
我是报菜员
角色体验要求:
读一读下面的资料,了解菜品所包含的寓意。
每个同学选择一种菜品,记住它的寓意。
鱼(年年有余) 芹菜(勤能生财) 鸡(大吉大利)
生菜(生财) 竹笋(生活节节高) 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红烧肉(红红火火) 腐竹(富足) 土豆烧鸡(吉祥如意)
韭菜(长长久久) 红焖鱼头(鸿运当头)
葱爆牛肉(牛气冲天) 四喜丸子(团团圆圆)
清炒白菜(百财聚来) 饺子(招财旺财)
上台交流的时候,每个同学说一个菜品的寓意。
主持词:大家好,我们小组给大家报菜名啦!
其他同学报菜名和寓意。
1号同学:同学们,从这些菜名的寓意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组长:是啊,丰盛的饭菜里有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大家都希望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大吉大利!
我是推荐官
角色体验要求:
1.读下面的资料,组内选取三个推荐官上台交流。
推荐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主持词:
组长:同学们,欢迎大家收看“东西南北团圆饭”这个节目,每到春节,全国各地欢度佳节,请听一听来自各个地方的小记者发来的报道。
1号小记者:大家好,我在黑龙江,向大家介绍黑龙家的年夜饭。东北农村过年很讲究,一家老少吃个团圆饭,要做足各种菜式,象征日子越过越旺。过年自然少不了饺子,在包饺子时还将硬币包在里面,谁能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来年谁有财运。
2号小记者:大家好,我在新疆,向大家介绍新疆的年夜饭。对于新疆布尔津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来说,春节的团圆饭中少不了包尔沙克、烤饼等各种面食,还有羊肉、酥油、奶疙瘩等。此外,饭桌上还少不了马奶子,这种饮料用马奶发酵制成,口味微带咸酸,还有一点点酒香,是哈萨克人的最爱。
3号小记者:大家好,我在贵州,向大家介绍贵州的年夜饭。每到春节,苗王便会请来山寨中二十多位长老,在家摆起了盛大的“长桌宴”。长桌宴上摆出的是最豪华的“阵容”,苗家酸肉、酸鱼等佳肴美酒摆满了一桌。贵州人喜吃酸辣,放眼望去红彤彤一片,真是红红火火,喜庆极了。苗王坐在长桌的尽头,邀长老们举杯共饮,慰劳大家一年来的辛苦劳作。
老师:大家好,我在海南,向大家介绍海南的年夜饭。
组长:同学们,我们发现,虽然地区不同,但是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的习俗是相通的,他们对家有着很深的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