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 群落的结构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P22)2.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P23)3.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P24)4.原始合作: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P24)5.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翠鸟捕鱼。寄生: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P24)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P25)7.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除了光照,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P26)8.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P26)9.群落的结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例如,某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P26)10.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P28)11.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釆集、调查。(P30“探究·实践”)12.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P30“探究·实践”)知识点默写1.群落是指在 聚集在一定地域中 种群的集合。2.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长期 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5.捕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寄生是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 的现象。7.种间竞争是指 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 的现象。8.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 ,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9.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为 、 等,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为 等;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 和 有关。10.“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二者之间具有 关系。1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12.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取样方法常用 法,进行采集、调查。统计方法通常有 和 。13.“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 (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分层”现象,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具有 的空间结构。14.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15.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 。如植物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 的利用率,并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知识点默写参考答案】1.相同时间 各种生物 2.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4.共同生活 5.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6.危害 7.两种或更多种 相互排斥 8.空间位置 9.光照 温度 水分、无机盐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10.捕食 11.不同群落 12.取样器取样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13.不属于 群落 14.不属于 15.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光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