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技术(经济)
政治
制度
政治
制度
思想
文化
失败
失败
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1898年
1911年
1915年起
事件
层面
结果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如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和内容等。
3、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年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大权独揽的袁世凯,很快走上帝制之路。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袁世凯在北京祭天
袁世凯的特别代表部分
接受“二十一条”
袁世凯着龙袍像
政治背景:
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复制;
2.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
—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
1915年4月9日 张弼士率中国代表团启程赴美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葡萄酒“张裕解百纳”参赛并获得巴拿马金奖。
1895--1911年间,全国注册厂矿企业687万家,1912-1915年间,迅速激增至2300万家,年均办厂79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背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思想文化背景: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
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复制;
2.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思想文化: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等人为什么要发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名《新青年》
陈独秀
《新青年》
自全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
《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聘任书
北京
上海
迁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阅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
①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③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④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夬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第七卷2号
14岁的阿毛,成了望门寡。父亲将她关在屋里。为了贞烈的名声,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旧道德:
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 —儒家思想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节选鲁迅《狂人日记》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夬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
抨击旧道德
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
《药》鲁迅第六卷5号
(刽子手)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作者认为复辟帝制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百姓买人血馒头治病?
缺乏民主思想
缺乏科学思想
民主:Democracy
(“德先生”)
科学:Science
(“赛先生”)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夬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
1.抨击旧道德
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科学
反对专制、迷信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胡适
陈独秀
著作:《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
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②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著作:《文学革命论》
主张:
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②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白话文),进行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夬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
1.抨击旧道德
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科学
反对专制、迷信
3.推倒旧文学
倡导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4.宣扬马克思主义(后期)
李大钊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新文化运动性质、意义、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③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①没有明确的领导纲领和组织结构,必然走向失败。②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主要是知识分子,大部分普通百姓并没有参与进来,与百姓脱节。③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性质
意义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①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②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作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但是它的积极性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如何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合作探究
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寄语
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合作探究
请为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人的照片配上解说词
例如:
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合作探究
胡适:胡适提倡白话文,是因为白话文的形式适合新思想、新文学的内容。他的目的要使白话文成为新的文学形式。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合作探究
蔡元培: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1916年出任北大校长,在学术上提倡“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