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第七单元
单元人文主题:
四时景物皆成趣
单元语文要素: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单元习作要求: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诗词既是人们寄情山水的工具,又是人们表情达意的载体。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诗人们或借景抒情,或寄情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三首古诗词,去看看诗人们都写了什么景,诗词中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吧!
21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结合注释,说说你从诗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mínɡ
地点:
山中居所
时间:
秋天的傍晚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苏轼称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五言律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空旷的山野
新:刚刚
归:归来
下:顺流而下
春芳:春天的花草
随意:任凭。
喧:喧哗
诗意: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的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新”既点出了刚下过的雨
之意,又表现出雨后清新如洗的感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晚”“秋”点明时间和季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两句诗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首联呼应古诗的题目,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诗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动静结合:描绘了山间夜晚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美好景色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你感受到了什么?
山中的人们悠闲自在的生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态描写:描写了人的活动,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诗意: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满足于这种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归隐山林的心愿。
大意: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联诗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情景交融。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后考取了进士。后来他因安史之乱而羁旅在外,但他在客居漂泊途中写下的这首诗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诗多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结合注释和插图,想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啼:叫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自由读诗,思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品读诗句
所见
所闻
所感
月落 江枫 渔火
乌啼
霜满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人看到月亮逐渐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听到了几声乌鸦的啼叫;感受到霜气降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中“月落、江枫、渔火”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满天”其实写的是诗人的感受,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天气很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对
面对、对着、陪伴
愁
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以动衬静: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旅途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歇,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愁 —这首诗的题眼
从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从“霜满天”“对愁眠”“夜半钟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大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词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自由读上阕,边读边想象画面,讨论交流:词人的“身”在哪里?
前往山海关的路上
山上
船上
营帐里
体会感情
山一程,水一程
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
点明行军方向
北京
山海关
路途遥远
身在征途
“山一程,水一程”让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山——崇山峻岭,悬崖峭壁
水——波涛滚滚,巨浪滔天
将士们行军的路途遥远与艰辛。
“夜深千帐灯”
灯火万千,点明了军帐之多,说明队伍庞大,写出了军队的阵势。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朗读下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词人的“心”在哪里?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面对此情此景,纳兰性德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写下了这个触动人心的“碎”字。同学们,是什么碎了?
思乡梦碎
思乡心碎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读到《长相思》的最后一句,你们感受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孤独、思乡、期盼、
煎熬、痛苦、伤感。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身:身在征途
心:心系故园
结构梳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