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少年有梦 教学设计设计依据1.教材依据: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也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面对中学生活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帮助学生澄清。少年有梦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有梦就有希望”。这一目主要围绕“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展开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在少年时期一定要有梦想”。第二目“努力就有改变”这是本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目开始和学生破解 “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一难题。2.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政治认同部分的“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以及健全人格部分的“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3.学情依据: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也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面对中学生活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帮助学生澄清。4.方法依据: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目标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梦想及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积极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政治认同。通过分析并掌握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努力成为公平正义的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的法制观念,通过认识自身梦想,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健全坚忍不拔、乐观开朗、自立自强等意志品质的人格。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教学难点:如何确立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袁隆平院士的梦想文字材料——“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攻克了曾经难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师:谈到梦想,老师想到了这句话。同学们猜出来是谁了吗?1994年,美国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袁隆平院士用一生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而这源于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同学们知道是哪两个吗?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这是他对杂交水稻高产的理想追求,也是他最大的梦想。那么,什么是梦想呢?如何像袁隆平院士一样实现我们的梦想呢?让我们通过走进今天的课程——《少年有梦》来解开我们的疑惑。【设计意图】通过讲述袁隆平院士两个伟大的梦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梦想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探索梦想的兴趣。二、新课讲授环节一:有梦就有希望——梦想的含义1.学生浏览课本,并找出梦想的定义,回答“梦想是什么?”明确定义——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师:禾下乘凉梦是对未来水稻产量的美好愿望与期待,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袁爷爷对对全世界人类都能吃饱饭的美好愿望,所以,同学们的梦想是什么呢?活动1:以课本定义为准,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梦想。师:同学们的梦想五花八门,但一定要心中有梦,并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前进【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中的活动,在了解梦想定义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思考并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梦想。环节二:有梦就有希望——梦想的作用今天老师向大家分享一位特殊朋友的梦想。活动2:播放视频 无臂少年——彭超师:2019年5月16日,荣获全国自强模范。2021年3月29日,彭超因初试、笔试和面试成绩达到法学院录取分数线,顺利被同济大学法学院拟录取。2022年1月,顺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22年3月,作为第50棒火炬手,参加了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据悉,彭超同学的下一个目标是博士。思考:是什么支撑着彭超同学一路走到今天?(学生回答)师小结:彭超虽然失去了双臂,但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仍然勇敢的拥有着梦想,与命运搏斗。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并追求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或平凡或伟大,因为: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生命主题。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这也是梦想对我们人生的意义,不论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多艰难的历程,也不论其是否真的能实现,我们也一定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砥砺前行!活动3:阅读课本第11页探究与分享+中国人的航天圆梦历程师: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明朝万户也做了许多的努力,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我们国人的探索从未停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航天梦推动着我们人类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师: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正在续写新的传奇,为是实现中国梦而凝聚强大力量。(了解中国梦——课本第10页相关链接)【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彭超的事例,体味梦想对于个人的影响,感受拥有梦想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课本上展示的中国人的航天梦事例,感受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梦想对于人类的重大影响。环节三:有梦就有希望——梦想的特点活动1:阅读课本第10页探究与分享——苏翊鸣事例补充材料:在2015年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的那一刻,一颗奥运梦想的种子就在苏翊鸣心中开始萌发。“希望有一天身披国家队战袍,在家门口为国争光。”尽管那时苏翊鸣在演艺圈已是小有名气的童星,不过演艺的缘起也是始于对滑雪的热爱。多年后的今天,苏翊鸣非常感谢自己当初的决定,“特别感谢自己,那个时候能够有这样的梦想。”思考:结合苏翊鸣的事例,谈谈你对“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的理解,(学生发言)师小结: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明确的人生目标,对于个人来讲,少年时期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前行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于国家来讲,我们应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少年的梦想,应当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设计意图】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苏翊鸣是很对学生心中榜样一般的存在,借榜样的力量,理解并体悟少年梦想的特点,认真思考自己应当树立怎样的梦想。环节四:努力就有改变——如何实现梦想?活动1:视频——外卖小哥的追梦路师:雷海为是来自杭州的一位外卖小哥,却凭借着自己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与追逐,战胜了来自北大的文学硕士彭敏,一跃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的冠军,并在成名之后果断拒绝了消费名气的广告与代言活动,而选择入职成都一家教育培训学校,担任一名老师,负责教学资料的编写,从事跟古诗词有关的工作,并坦言“我觉得工作非常有乐趣,越做越有劲”思考(1)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颗红星指的是什么?——梦想(2)雷海为是如何守护心中的这颗红星?——努力师:树立梦想之后,更重要的便是付诸行动并不懈的追求,因此,我们说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活动2:文字材料“尽管外卖的工作很忙,但雷海为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诗全部背下来。等餐、等红灯、睡觉前……只要一有时间,就掏出手机背诗,他说:背一首,我就开心;一天没背,就觉得少了什么。目前,他的诗词储备量有1193首了。”思考:(1)什么激励着雷海为在努力追梦的路上越走越远?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志向是人生的航标,志之所驱,无远勿届,努力需要立志。(2)经过长期努力,雷海为积累了丰富的诗词储备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功崇惟志,业广为勤,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努力需要坚持。活动3:文字材料 “雷海为介绍,背古诗词先理解诗词背景及诗词大意后再去背,会更容易。此外, 要重复性记忆。记性再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慢慢忘记,只有不断的重复记忆,才能让自己牢牢的掌握这些古诗词。雷海为说:我会专门给自己准备一个本子,用于把自己背过的古诗词写成目录,每背一首就写上一首,闲暇时间,都会将背过的古诗词复习一遍,时间长了,就能久久印入脑海,永远都不会忘记。”思考:雷海为是如何牢牢记住数量如此之多的古诗词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多多探索,寻求探索实现梦想途中的方法与技巧。努力需要方法。比如分清轻重缓急、科学用脑、每天进步一点点、珍视团队合作等。活动4:课本第13页拓展空间——在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制定一份属于你的努力计划。【设计意图】以外卖小哥的追梦之路为例,通过视频或文字材料向学生展示外卖小哥具体的追梦历程,引导学生思考外卖小哥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感受并分析应当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环节四:课堂总结齐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总结:少年强则国强。希望同学们放飞梦想,莫让青春年华付水流,为实现个人梦、民族梦、国家梦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