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竞赛类大赛作文写作辅导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竞赛类大赛作文写作辅导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竞赛类作文写作指导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参加作文竞赛
二、考试作文与竞赛作文的异同
三、竞赛类作文需做哪些准备
四、竞赛时该有怎样的策略
五、竞赛类作文写作的八大创新
为什么要参加作文竞赛
一、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二、 提振写作信心
三、检验自己阅读理解及运用能力
四、培养创新思维
五、综合素质招生的需要
考试作文与竞赛类作文的异同
一、不同点
1、考试性质不同
考试作文为选拔人才服务,是被动型;竞赛类作文是为凸显写作水平,自愿参加,是主动型。
2、考察目的不同
考试作文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及表情达意的能力,设计考查情感态度和思想品德,为选拔人才服务;竞赛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到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3、命题原则不同
考试作文遵循四个原则:写作的公平性、立意的多元性、命题低难度、取材生活化;
竞赛类作文的命题原则:知识性、科学性、时代性,甚至要求命题符合一定的年龄特征,有些还有特殊的要求,如新概念作文的“两新一真”——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另外,作文竞赛的题目有三道题——一道全命题,一道半命题,一道材料题(给材料,自己命题),以便于参赛者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题目来写。
竞赛类作文题目有时候是一个想象的触发点,有时候是思考的一个台阶,有时候是某种情感的诱发、某种生活状态的反思,有时候是思辨的哲理的审视。但无一不强调与生活的联系,侧重创新思维。比如某省某年的竞赛作文题目为“猛抬头”,它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典型动作,表现人在生活中突然领悟,突然明白,心有所思、思有所得的状态。是什么让你猛抬头,或者低头之后又为什么猛抬头……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阐释空间。又如,某省竞赛作文题目“生活不在别处”。题目由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改编而来。题目是“生活不在别处”,要求我们关注眼前、关注当下、关注自我。你眼前的生活怎样,你对眼前的生活满意吗,又有怎样的理解、期待和反思?文章有很大的立意选择的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的思考领悟来表达。可以这样说,竞赛作文在命题上往往瞄准的是这样一种优秀品质:对生活有思考,对人生有期待,对写作有追求。
4、写作特点各有侧重
(1)文体特征的要求不同 考试作文一般会有文体特征的要求,必须体现鲜明的文体,是记叙文就是记叙文,是议论文就是议论文,有些还要求写书信、演讲稿等;竞赛类一般不作具体要求。
(2)字数要求不一样 考试作文一般不少于800字即可;竞赛类一般不作要求,有些要求是不少于1200字或2000字或不多于5000字。
(3)写作构思不同 考试类作文要求中规中矩,注重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段落划分得当;竞赛类作文侧重各方面的创新,重视细节的描写或哲理的阐述,要求在表达思想感情上要大胆尝试,必须有自我的融入,以我眼观我物,以我心悟我理。
5、评价主体和标准不同
(1)评价主体不同 考试作文由阅卷老师按标准打分;竞赛类作文阅卷者有教授、学者还有作家。
(2)评价标准不同 考试作文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打分;竞赛类作文主要强调各方面的创新,是考试作文中发展等级的升华和深化。
二、相同点
1、都是对写作能力和水平的考查
2、都讲究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
3、都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
4、两者在符合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借鉴、通用。
竞赛类作文需做哪些准备
有言道:“机遇往往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在竞赛前可以作哪些准备呢 总体说来,可以作好以下三项准备。
第一项名曰“读万卷书”。
某项赛事一等奖得主的《茨威格天堂答客问》一文,其中涉及到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巴尔扎克的《克伦威尔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悲惨世界》、歌德的《浮士德》、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等世界名著,且不说这位同学文章的构思精妙,光是看其所读过的书,便令人刮目相看。
《自拍》
运用到的材料有:
1、仓颉造字 2、NASA发射旅行者 3、人工智能 4、希腊神话 5、工业革命 6、香奈儿 7、普拉斯*伍尔夫 8、辛波斯卡 9、伊卡洛斯
阐述的内容是:
自拍是自我的渴望——自拍是每一个个体的需要——自拍是一种自我希冀
得出的结论是:
自拍,是自我本质的表达。
第二项名曰“行万里路”。
,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有着莫大的益处:其一,开阔眼界;其二,增长知识;其三,拓展题材。
如何在“行万里路”中储备写作的资源呢 得做有心人,对于自己足迹所到之处,要做好资料的积累;对于自己心灵所动之点,要善于捕捉划空而过的灵光。处于全球信息化时代的你,还可以用“虚拟”的方式来“行万里路”——从书本上得到知识,在网络上得到感受,同样能够获得成效。
某赛事一等奖《你好》一文,写了三游西湖。一游是“无限的风光”二游是“人文的探寻”;三游则是“寻觅精神价值”。在二游的“人文探寻”部分,提及“见证隐逸文化的《舞鹤赋》刻石、林逋墓,见证藏书文化的文澜阁,见证印学文化的西泠印社”等,这就是资料的积累。在三游“寻觅精神价值”部分,主要写了三堤白居易的“白堤”’苏东坡的“苏堤”’杨孟瑛的“杨工堤”,尤其是写到了白堤几个数字——“一湖清水,一道白堤,六井清泉,二百首诗”——如果不是游览之时注意积累资料,那么,赛时哪来如此精妙的文字!
第三项名曰“思人间事”。
要写好作文,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真正的文学不外是一种对宇宙及人生的惊奇发现和深入思考。没有这种发现,文章自然就少了那点灵性;没有深入思考,文章也就缺乏厚度和力度。一篇文章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在于此。
如由“小悦悦事件”而引发的对社会秩序、道德底线的思考;如对于繁体字中蕴含着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的思考; 对于“回到事物本身”的深刻认识;建议要为父母“超重的爱”减负; 对于“宁静单纯,与世无争”的思考; 对于中国孩子“想象力世界倒数第一”的思考; 对于一棵树的思考……
这些思考是作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些有价值的思想是平时注重思考的结晶。思考,绝非上帝赐予的虚空之物,而是人脑活动的客观存在。恩格斯说它是宇宙上“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小结】汝欲做“好”文,功夫在“赛”外
1、独到的理解来自于生活的思考
2、语义的丰富来自于读书的丰富
3、语言的简洁来自于日常的磨练
竞赛时该有怎样的策略
一是选题策略
前文提及竞赛时将有三选一的题目,如何选题,对于中学生朋友来说也许会有纠结。
A在向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时如是说:“我的策略是挑一个自己最拿手的题目做。因为拿手,所以有把握做好。”
B在向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时如是说:“我的策略是挑一个别人不易上手的难题做。因为做的人少,物以稀为贵,所以有把握得奖。
我个人较为赞同的是A弟子的策略。顺便提醒一下,选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切勿这题做做,那题做做,浪费时间,消磨精力。二是要尽快选定题目,以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写作构思。
二是用时策略。
一半时间用来构思、打草稿,一半时间用于写成文章。如果说,选题用去十分钟的话,那么就是五十分钟时间构思,五十分钟时间成文,留十分钟作最后的检查。
用的时间越少,花的功夫越浅,文章的质量也就越低,评委把你的作文也就扔得越快,抛得越远!
因此,会用时,用好时,也是竞赛作文取胜的一大策略。
三是构思策略
一篇文章,如同一栋建筑物,构思是建筑的蓝图。构思包括审题、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诸多方面。竞赛作文的构思更要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唯有优化构思,才能可能打造佳作。
竞赛作文的性质是“选拔”。在90%左右的淘汰几率中,你的策略首先应当是尽力让评委老师能多看几眼你的文章。这就需要你在构思中尽量做到夺人眼球,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出新”。
总结:
综上所述,唯有“新颖”,才能有机会贏得评委“刮目相看”;唯有让评委多看几眼,才能有机会荣获奖项。
能吸引人、打动人的作文最易得奖。
记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向着竞赛,前进,前进,进!
竞赛类作文写作的八大创新
选材创新
1、选择别人未写的材料——想象塑造,符合常理
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将生活中的浪花写成波涛汹涌、深邃无边的大海。
“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并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旁边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跨出第一步吧,睁开双眼,注意观察,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身边。”
—— 赞可夫(前苏联教育家)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开,百家争鸣”
——毛泽东
2、旧瓶装新酒——老材料写出新鲜感
学生多选的素材——悲欢离合的故事、早恋的故事、同学间的矛盾等等。
奶奶信佛——奶奶是怎么样信佛的?比如平时的动作、言行,她是怎么样做事的,她做的事与她所信的有何联系?
写清洁工——这位清洁工对自己清扫的这段路有怎样的情感?如何体现的?在这段路上他观察到了怎么样的人情冷暖?这段路与他的生活之路、情感之路有什么关联?
拟题创新
拟写标题要做到:小、俏、巧、套、绕,修辞数字名句妙。切入点要小,能够俏皮的引人眼球,平中见奇,套用诗词谚语,不能太直白;巧妙地运用修辞或数字,灵活化用名言警句或古诗词句、现代歌词。
《总有温暖长的过时光》、《突然好想你》、《最是橙黄橘绿时》、《青春,那一场梦》、《青春翻过了墙头》、《一封信的1993》、《远方有桥,近处有岛》。
构思创新
新,即新颖。“新颖”往往与“独特”相互辉映。
有的以选材的新颖、别致取胜。有的以想象的新颖、合理取胜。有的以结构的新颖、严谨取胜。有的以线索的新颖、独特取胜。除此之外,“新颖”还可以表现在出奇制胜的形式上。当然,作文是语言的艺术,竞赛获奖作文离不开语言的出彩。
记叙类的文章尤其要注意伏笔的使用,运用伏笔会使得情节有起伏,但后文必须照应;还可以借鉴欧亨利式的结尾、意识流的写作等。议论性质的文章,可以采用散文化的结构。
应试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假大空、模式化、套路化,作文缺少真情实感,所以竞赛作文在批阅评改标准中,会重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过于中规中矩、缺乏个性色彩、笔墨比较拘束的文章难以取得优秀的名次。
这里尤其要强调真材实料、真情实感、真知“实”见。三个“真”,强调生活中自己的确有感受、有体验,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是自己生命中具有的独特的东西。三个“实”,首先是实实在在的意思,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有一种踏实感的东西,是事实,是真相,是真理。其次,这个“实”在写作上还要求借助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故事,生活中的场景、人物、语言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而不是那种浮泛的抒情和空洞的议论。尤忌行文语言的浮夸,堆砌好词好句、名人名言,让自己的个性迷失在空洞浮华虚无缥缈的文辞之中。
是自己的才是独特的。要有“我”的概念,可以真我,亦可假我,但一定是我。
文体创新
从参赛文章看,学生的记叙类文章的写作显得太单调,就是平铺直叙;议论文就是提论点、列事例、做简析,让人倍感乏味。
我们可以利用日记体、书信体、章回体等体例,选择小说、戏剧等形式来写记叙类文章;可以用辩论稿、演讲稿等形式来写议论性文章;可以用访谈录的形式写记叙性或议论性的文章。
语言创新
语言首先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应当以通顺、流畅、得体为主。一是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将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注重运用富有哲理意味的长句子,就会形成美妙的语言节奏;二是注重语言的“闪亮点”一一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就会形成语言的“闪亮点”。三是运用俚言俗语及富有地域特点的词语,让语句充满浓郁的生活趣味;让记叙文体中人物的语言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及修养。
思维逻辑的创新
参赛作文在遵循人的基本思维规律的基础上,要有所提高才能出奇制胜。它必须体现出写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对社会的独到观察和思考,真正把三者的本质挖掘出来。这就要求写作者具有差异性思维、探索式思维、优化式思维、否定式思维,或者将这些思维有机整合。
思维的触角要多种多样,思维的线路应纵横交错还需经纬分明。
写作中要有独特的故事、独到的认识、独到的角度、独到的思路、独到的语言……而这个“独到”,说穿了就是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经历、独特的发现、独特的生命追求。它要求考生有超越一般的思维,有对问题的深度认识,语言表达有自己的特点。这个道理不难懂,可是不少考生往往把“独特”理解为怪异,理解为超现实的玄妙的东西。今年某全国作文大赛最后的决赛题是“最远的与最近的”,这是竞赛作文的好题目,题目乍一看,按照考试作文常规的思路,好像是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它的重点不在两个事物的关系上,审题立意的突破点在两个事物的独特性、哲理性,强调的是生命中远与近两种状态的复杂关系和变化。没有生活中的思考、没有在瞬间把对生命的思考提炼出来、加以表达的构思策略和习惯,面对这个题目就往往无话可说,或者说出来的是人云亦云的正确的废话。
主题思想的创新
主题健康向上是评价的基本准则,正能量是我们写作时必须弘扬的。但对丑恶现象的认识,对真实人性的思考,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真善美的颂扬。就是说,只要我们是客观真实地去观察了社会和生活,体现了我们对生命、人生、社会的见解,没有违反社会准则和道德,符合公序良俗,就可以大胆地去写。
大赛作文需要体现出新的观察、新的表达、新的思维、新的见解,就需要同学们仔细地观察、思考社会和生活,需要同学们的眼光看得深一些、透一些。
祝同学们勇于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