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的意义。 2.学会控制自身音量和提醒他人控制音量的具体方法。 3.初步养成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养成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好习惯。教学过程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4 分 钟 环 节 一:通 过 听 声音, 体 会 吵 闹 环 境 (一)环节一:通过听声音,体会吵闹环境的不良影响。 1.谈话: 同学们,老师采集了一些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 2.提问:这些声音从哪里来?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学生思考并交流。 4.追问:在校园里,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吵了?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5.学生讨论。 6.小结:吵闹的校园环境会让人心情不悦,影响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在教 室、图书馆、礼堂等这样的公共场合,我们都应该小声说话,不打扰别人。 【设计意图】借助音频,引导学生关注到自己身边的吵闹声,引发学生关的 不 良 影 响。 于吵闹环境不良影响的思考。5 分 钟 环 节 二:通 过 交 流 讨 论,探 讨 在 公 共 场 所 控 制 音 量 的 意 义。 (二)环节二:通过交流讨论,探讨在公共场所控制音量的意义。 1.提问:在其他的公共场所有时也有点儿吵,你遇到过哪些情况? 2.学生交流。 3.出示案例: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有人大声讨论情节。 4.提问: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5.追问: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小点声? 6.学生交流。 7.小结: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是一个文明人的基本素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校园外的公共场所,在 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并懂得小声说话是文明的做 法。6 分 钟 环 节 三:通 过 讨 论 和 体验, 探 究 小 点 儿 声 的 具 体 方 法,初 步 养 成 在 公 共 (三)环节三:通过讨论和体验,探究小点儿声的具体方法,初步养成在 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好习惯。 1.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警示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吗? 2.追问:在生活中的哪些场合你见过这些标志?为什么要有这些标志? 3.学生交流。 4.谈话:那怎么做才能小点儿声? 5.学生交流具体方法。 6.引导:如果我们把自己能控制的声音分为安静、小声、大声三个档,你 会调节好音量吗? 7.小结: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要时刻心中有他人,动作轻小, 自律自觉, 举止文明。同时,在看到“大声 ”的不文明行为时,也要想办法进行提醒。 8.出示儿歌。 9.总结:只有我们自己的声音小了,才能听到更多美妙的声音。希望同学 们都能在公共场所做好小小调音师,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美好动听的声音。场 所 小 声 说 话 的 好 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体验,引导学生总结保持安静对策,为学生提供 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自觉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