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开封前注意保密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本试题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近地面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会出现时空差异。图1为华北平原某地近地面大气中CO2浓度不同月份的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图11.该地近地面大气中CO2浓度日变化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该地近地面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规律表现为( )A.夏季比冬季高;白天比晚上高 B.夏季比冬季高;白天比晚上低C.夏季比冬季低;白天比晚上高 D.夏季比冬季低;白天比晚上低3.下列因素中,对近地面大气中CO2浓度影响最小的是( )A.植被状况 B.大气运动 C.地表湿度 D.人类活动广州塔(23.1°N,113.3°E)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又称广州新电视塔,塔身主体高454米(不含天线桅杆)。图2为广州塔景观图,图3为广州塔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图2 图34.图2景观最有可能拍摄于北京时间( )A.5:00—7: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5:00—17:005.图2景观的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2月5日—1月5日 B.3月5日—4月5日C.4月5日—5月15日 D.6月5日—7月5日局地风指在不考虑区域背景风(如季风、盛行风等)的条件下,因局地的海洋与陆地、山地与谷地、山地与平原、城区与郊区之间存在热力差异而产生的风。图4为杭州市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图46.夜间,P地局地风的风向为( )A.西风 B.东风 C.北风 D.南风7.山麓地带的局地风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图中山麓地带由山地风(从山地吹向平原)转向平原风(从平原吹向山地)的时间段应为( )A.3:00—5:00 B.8:00—10:00 C.14:00—16:00 D.18:00—20:008.白天,与M地相比,P地的局地风大小及原因是( )A.P地较小 P地的平原风与城市风相抵消B.P地较小 P地的山地风与城市风相抵消C.P地较大 P地的平原风与城市风相叠加D.P地较大 P地的山地风与城市风相叠加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以藕池口为界被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位于上荆江河段的荆南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可分流上游来水,最终通过河流注入洞庭湖,这是洞庭湖重要的补给水源。表1为不同阶段荆南三口入湖的水量(单位:亿米3)变化,图5为荆江河段及洞庭湖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表1阶段 汛期6—10月 非汛期11月—次年5月I 下荆江裁弯前 1156.9 174.6Ⅱ 裁弯后至三峡大坝使用前 — —Ⅲ 三峡大坝使用后 459.6 40.6图59.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Ⅲ入湖水量的变化表现为( )A.汛期和非汛期都有明显减少 B.汛期明显减少,非汛期变化不大C.汛期变化不大,非汛期明显减少 D.汛期和非汛期都没有明显变化10.非汛期入湖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峡大坝在6—10月削弱洪峰 B.三峡大坝在11月—次年5月补水调度C.下荆江裁弯导致上荆江的水位下降 D.洞庭湖流域降水增多导致湖水水位偏高11.下列关于荆南三口入湖水量变化产生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导致洞庭湖的湖泊面积增大 B.使进入洞庭湖的泥沙量增多C.导致洞庭湖的容积和调蓄能力增加 D.影响荆南三口水系鱼类的生长繁殖地质工作者通过地质勘探发现,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的地层中(距今约14.8 Ma-13.8 Ma)(Ma:百万年)发育着一系列古三角洲。经过分析,专家认为,古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该时期全球变冷事件引发海平面变动的结果。图6为珠江口盆地古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图612.中大陆架三角洲面积较大,其形成原因可能有( )①海退速度较快 ②海底平坦开阔 ③径流入海分散 ④洋流影响明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距今约14.8Ma—13.8Ma时期内,本区域经历了( )A.持续性海退 B.间歇性海退 C.持续性海进 D.间歇性海进14.海岸线从b过渡到c期间,内大陆架三角洲处的河流( )A.侧向侵蚀作用增强 B.侧向堆积作用增强C.侵蚀下切作用增强 D.河床沉积作用增强旱涝急转指在前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且已出现旱情的情况下,紧接着在短期内发生高强度降水并形成洪涝的气象水文事件。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指7—8月降水量与5—6月降水量的相对差值数,可以直观反映旱涝交替出现的情况,正值表示旱转涝,负值表示涝转旱,绝对值越大说明旱涝急转越严重。图7为中国部分地区LDFAI平均值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图715.5—8月,下列城市降水变率最小的是( )A.桂林 B.肇庆 C.潮州 D.三亚16.下列关于该区域LDFAI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最重要的意义是指导旅游出行C.能反映出该区域汛期内降水总量的空间分布D.东部和南部多为正值,可能与台风活动有关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山体主体为花岗岩,周边出露的围岩为奥陶纪(距今约4.5亿年)地层,山上花岗岩峰林地貌广泛发育。研究发现,中三叠世末(距今约2.3亿年),该地区上升为陆地。现代地质勘测表明,山体周边有三条大的断层发育,同时山体内还有众多小断裂。图8为三清山地区断层与断裂分布示意图。图8(1)判断三清山出露的奥陶纪地层的岩石类型,并说明理由。(4分)(2)三清山是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断块山,简述其形成过程。(6分)(3)断块山山顶一般相对平缓,但三清山山体内地势起伏较大,峰林广布,试分析其原因。(6分)(4)三清山区域内发生滑坡的频次较低,试分析其原因。(4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佩枯错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紧邻喜马拉雅冰川的大型湖泊。全新世(距今约11ka)以来,受季风降水和冰川融水的影响,佩枯错湖泊水位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也在湖泊南部入湖河流的河床上留下了地质痕迹。图9为佩枯错位置示意图,图10为佩枯错水位变化与本区域古气候变化示意图。图9 图10(1)佩枯错内部盐度差异较大,南部低于北部,试分析其原因。(4分)(2)分别指出A、B、C三个时段湖面水位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2分)(3)分析湖泊水位变化对入湖河流河床形态的影响。(6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中国南海某岛礁整体呈椭圆形,属珊瑚环礁,环礁所包围的海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瀉湖。通过吹填工程,我国现已在P处建成了机场跑道。图11为该岛礁示意图。图11(1)估算该岛礁内瀉湖的面积(直接写出整数值,单位是平方千米)。(4分)(2)分析机场选址在P处的原因。(6分)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地理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D C B A A B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C D C B C B D二、非选择题17.(1)岩石类型:变质岩(2分)。理由: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浆侵入时,高温高压使周围的岩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2分)。(2)早期,该地区地层发生多次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2分);后地层抬升,并形成三条大断层,中部岩体沿断层面相对上升,周边岩体相对下降,形成地垒(2分);地层上升过程中,表层受侵蚀,使花岗岩完全露出,成为山体主体(2分)。(3)山体内次一级的小断裂众多,岩层断裂处易被风化侵蚀(2分);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流水侵蚀作用强(2分);隆起时间早,受外力侵蚀的时间长,导致侵蚀作用明显,地势起伏较大(2分)。(4)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结晶好,岩体坚硬,因此山坡体相对稳定,少滑坡现象发生。(4分)18.(1)南部发育有多条入湖主要河流,大量泥沙堆积于南岸,湖水浅,水量少(2分);大量淡水河水汇入,稀释作用明显(2分)。(2)A时段特点:湖泊处于高水位(2分)。主要原因:此时(西南)季风不强,但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有大量冰川融水补给湖泊(2分)。B时段特点:湖泊水位明显下降(2分)。主要原因:此时(西南)季风强度已明显减弱,降水量减少,同时经历长时间消融损耗后,冰川融水补给也减少(2分)。C时段特点:湖泊水位再次下降(2分)。主要原因:(西南)季风进一步减弱,降水量减少,同时太阳辐射较弱,冰川消融减缓(2分)。(3)湖泊水位下降时,入湖河流的落差加大,河流流速加快(2分);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下切(2分);湖泊水位间歇性下降,导致入湖河流形成阶梯状河谷(2分)。19.(1)36平方千米。(4分)(上下误差小于6个单位给满分;上下误差小于10个单位给2分;上下误差大于10个单位不给分)(2)P处岛礁面较宽,(岛礁面的水较浅,)吹填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2分)P处岛礁面为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与当地的盛行风向一致,有利于飞机安全起降。(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