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学校2023_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学校2023_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我去过很多地方,但只有杭州如画卷般 【甲】 的景色令我陶.醉.,这是一座历史悠
久又充满魅.力.的城市。西湖边,孝子坊里,橙红色的花儿掩映在翠绿的叶子间,jiāo mèi 耀
眼,一面凌霄花墙藏于其中;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 【乙】 的少女
们,黛眉微展,笑语盈盈。阳春四月,漫步在紫藤路上,抬头望那辉煌的浅紫的藤萝,便能
领会“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的意境。到了九月,玲珑 dàn yǎ 的桂花满怀喜悦,捧出了灿
烂的花朵,向远方的客人发出了醉人的芳香;若是逢上 xī11 小雨,更是不得了,每一滴雨
里、空气里都 yùn niàng 着它的香,它的甜。放眼望去,目之所及,一片 【丙】 ,繁
花如织,正与这座城盛世太平的景象相映成趣。
如今,这座美丽的城市刚刚召开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亚运会。来自世界各地
的运动员们齐聚杭州,既尽情展示力量,又真诚传递友谊;杭州人也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
和博览会向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更有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志
愿者们,以热情有度的礼仪和贴心周到的服务,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体会到宾至如归的舒适
愉快。杭州,在这.里.向世界人民完美诠释了“ 【丁】 , 【丁】 ?”(出自《〈论语〉
十二章》)的含义。
1.请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2 分)
①jiāomèi(▲) ②dànyǎ(▲) ③xīlì(▲) ④yùnniàng(▲)
2.请根据前后文,将下列三个成语的序号填入文段中相应的地方。(3 分)
A.花团锦簇 B.花枝招展 C.美不胜收
【甲】 ▲ 【乙】 ▲ 【丙】 ▲
3.请写出文中加点词的词性。(2 分)
陶醉: ▲ 粉白黛绿: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 分)
5.请根据前后语境,在【丁】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句子。(2 分)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6.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2 分)
时至深冬,苍翠雄浑的松树 ▲
▲ .
7.第 19 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将于 2023 年 9 月 23 日晚 20 时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我校积极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激发同学们的运动热情,特在六楼礼堂进行亚运会开幕式的现场直播,
请你以学校学生处的名义发布一则通知,请七年级的同学们按时参加直播观看。(3 分)
8.【分门别类辑诗文】请根据要求完成古诗文赏析积累单(10 分)
古诗文赏析积累单
我的摘抄 我的赏析
(1)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 第一句点明远游的时令,又形容月色之美,
眉山月歌》) 信手拈来,自然入妙。第二句两个动词不仅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
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2) ▲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 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
南逢李龟年》) 无奈,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
限感慨。
(3)遥怜故园菊, ▲ 。(岑参《行军九 此处的想象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
日思长安故园》) 乡,而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
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4)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 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诗人如此
上受降城闻笛》) 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
境的愁惨悲凉。
(5)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此句勉励士人恳切求教,勤加思考,以达到
(《〈论语〉十二章》) 仁德的境界。
(6)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拟人的手法,付明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月以深情,让人动容。
(7)学以致用:当我们立于高山;面朝大海,看着涛涛白浪席卷而来,一次又一次地拍打
在石壁上,我们总能想到《观沧海》中: ▲ , ▲ 。”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漂
泊在外的游子每到萧瑟深秋总是心生惆怅,眺望远方的落日时,常常发出“ ▲ ,
▲ 。”(《天净沙·秋思》)的吟叹,更添无限的悲苦与愁绪。
9.下列对古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颔联中“阔”字是神来之笔,既写江水之势,又写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之景。
B.颈联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C.尾联“归雁洛阳边”没有直接抒情,而是以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写游子之思。
D.全诗各联都运用精妙工整的对偶,因而读来琅琅上口,表达富有神韵。
二、阅读(4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0-13 题。(11 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奸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① ①
子曰:“君子周 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③ ④
子曰:“君子上达 ,小人下达 。”(《宪问》)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 矣。”(《卫灵公》)
(选自《论语》)
【注释】①周:团结。②比:勾结。③上达:通达仁义,懂大道理。④下达:追求财利。⑤
滥:无所不为。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忠诚
B.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C.不如丘之好.学也 好:喜爱,爱好
D.君子固.穷 固:坚守
11.用“/”符号为下面的句子断句。(2 分,划两次)
十 室 之 邑 必 有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不 如 丘 之 好 学 也。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3.中学生正处于需要谨慎交友的特殊时期,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择友时朋友应具备
怎样的品格。(3 分,写出三点即可。)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4-16 题。(9 分)
材料一 这几日,家长圈掀起了一阵波澜:咋又新增课程哦?这些东西还需要开课教吗?不
会影响其他科目嘛?要考吗?影不影响升学……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这一切都要从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说起。该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其中提到“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根据课程方案的规定,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
践、总结交流等”。
(摘自《秋季开学中小学新增“劳动课”,咋上?咋考?影响升学吗?》,有删改)
材料二 曾烙印于 80 后记忆中的劳动课,如今要再度出现在他们孩子的校园里。“我们很少
让孩子下厨干活,他以后总不能天天汀外卖吧。”张凯星是合肥市南门小学一位六年级男生
的母亲,她希望设立固定长效的、具备文化氛围的劳动课堂,让孩子在劳动同时,学到课外
知识和新思维。
“眼下的痛点是没有统一课程标准体系,缺少专业的老师、场所和环境设备。此外,每
所学校所处地域和学生成长背景不一样,如何形成自己的劳动特色值得探究。”合肥庆平希
望小学德育主任王俊关注到劳动课“怎么上,上什么”的问题,他建议,固定开展集体活动、
主题班会、双减特色课堂等活动,为劳动教育搭建载体。
“劳动课会不会成为家长的课?”“谁来上?在哪里上?怎么上?”《中青报》记者注意到,
讨论背后体现大家的普遍短感,也反映家长对安全性的担忧。合肥潜山路小学一位四年级学
生的母亲表示,很多家长连孩子自己烧开水都不放心。她建议在保证孩子人身安全的情况下,
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夏令营活动,让孩子接受包括做饭、洗衣服等一整套生活技能的劳动教
育。
(摘自《劳动课学做饭引热议校本课程开发成呼吁焦点》,有删改)
材料三 劳动技能伴随一生,一生受用。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一些家
长逐渐忽略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只专注于知识学科学习,导致不少孩子养成“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习惯。能否掌握整理收纳、烹饪清洁等基本劳动技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
独立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劳动有助于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标准》
中提到,让学生在劳动中“遵守规矩、讲究方法”“不怕脏不怕累”“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理解
劳动最光荣最伟大”……这些都是劳动对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劳动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劳动除了解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以外,还能使处于高负荷状
态的心神得到调节和放松。劳动中往往融入了设计、审美、哲理等元素,让它们以更鲜活的
形式得以呈现,往往能安抚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更多劳动项目的引入意在丰富学生
的技能,挖掘学生的兴趣。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很多技术的难题源自于日常生活劳动,其解决也可能受益于
劳动中蕴涵的知识。古今中外众多的发明创造中有很多是从日常劳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
的。这充分说明劳动中充满着知识,劳动技能充满着智慧。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
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为了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
化为实操能力。
(摘自《人民来论:感受劳动课带来的无限魅力》,有删改)
14.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劳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已体现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
B.学生在劳作时,很多家长会担忧安全,也有的家长只专注于学习学科知识,导致孩子
缺乏劳动意识。
C.能否掌握整理收纳、烹饪清洁等所有劳动技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独立的标准。
D.劳动带来灵感,古今中外许多的发明创造都能体现劳动的智慧光芒。
15.根据材料二,分点表述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课程。(4 分)
16.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后,好朋友小深悄悄地跟你说:“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学习,劳
动是长大后的事情,何必要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劳动呢!”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对他进行劝导。
(3 分)
(三)文学类作品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7-21 题。
花园
汪曾祺
①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③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注:过去指房子),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
安定与寂寞里,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④“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什么也不做,
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
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见。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
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⑤花园里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有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的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
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
等一个合适地点劝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
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
吱吱扭扭的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
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
⑥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
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和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
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
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
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膝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
蟋蟀还没喂呢,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茭,都要分给它一点。正
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
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邵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
它立刻就化成一摊水了。
⑦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盎头轰脑的家伙,我觉得它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
有点不配,因此常常逗弄它。土坯是在泥地上抠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
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
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据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扭的
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
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
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
不响了。
⑧我们那里有这么个风俗,谁拿着掐来的花在街上走,是可以抢的,表姐姐们每带了花
回去,必是坐车。她们一来,都得上园里看看,有什么花开得正好,有时竟是特地为花来的。
掐花的自然又是我。我乐于干这项差事。爬在海棠树上,梅树上,碧桃树上,丁香树上,听
她们在下面说:”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目一
点险,用一点力,总给办到。有时我也贡献一点意见,以为某枝已经盛开,不两天就全落在
台布上了。某枝花虽不多,样子却好。有时我跟她们一道回去,路上看见有人看过这些花一
眼,心里非常高兴。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选自《汪曾祺散文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7.选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回忆了多件童年的趣事,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成事件。(3 分)
①“我”躺在草地听巴根草断裂的声音。
② ▲
③ ▲
④ ▲
⑤花儿盛开的时候,“我”为表姐们掐花。
18.本文题为“花园”,但开头却写了整个家的情况,似与“花园”无关。这一部分可否删去?为
什么?(3 分)
19.仿照示例,给第⑧段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3 分)
【原文】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
【朗读设计】朗读时,“听,哪里”可以轻读,“这儿了”可以重读,读出“我”认真聆听的
状态和发现蟋蟀时的惊喜;整句话可以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表现出“我”一心扑在游戏中的童
真童趣。
【原文】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
【朗读设计】
20.汪曾祺先生回忆儿时住所里的小花园时,语言活泼灵动,充满盎然意趣。请就第⑤段画
线句子进行赏析,体会语言的妙处。(3 分)
21.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并结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和《花
园》内容,分析两位作者对生活往事的不同情感态度,谈谈你对二者的看法。(4 分)
材料一: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
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小引》)
材料二:汪曾祺曾这样谈自己对散文的理解:“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
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
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此外,他还有一句名言:“生活,是很好玩的。”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四)名著阅读
22.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小文所在班级开展了多个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8
分)
语段一: 语段二: 语段三: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 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
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 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 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
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 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 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
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 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
地读下去。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 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 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
三十行罢,他说: “阿妈,恭喜……” 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
“给我读熟。背不出,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 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
就不准去看会。” 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 说道,“你看,不是跌倒么?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 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 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
进房里去了。 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不要旋……”
(1)请分别写出语段相对应的人物。(3 分)
语段一中的“他”是 ▲ ,语段二中的“她”是 ▲ ,语段三中的“她”是 ▲ 。
(2)鲁迅善于以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甚至其对话描写中的标点符号都有着极强的表达
效果。结合语段二画线部分中的标点,说说展现了该语段中主要人物的什么性格。(3 分)
(3)围绕《朝花夕拾》这部文集,小文和班级同学展开热烈讨论。小圳认为以上三个语段
共同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请你探究一下,鲁迅先生思考的社会问题是什
么。(2 分)
23.作文(书写分 3 分,作文 45 分,共 48 分)
七年级的同学们,当你们走进校园的时候,是不是渴望在这里寻找到一个性情相投的朋
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也可以是自己的一张名片。例如尊老爱幼是莫怀戚的名片,
坚强豁达是史铁生的名片,勇于解剖自我是鲁迅的名片……那么,你想向你的朋友们亮出一
张什么样的名片呢?
请以“ ▲ 是我的一张名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 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深圳百合外国语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
1.娇媚; 淡雅; 淅沥; 酝酿
2.【甲】C 【乙】B 【丙】A
3.动词;形容词
4.如今,这座美丽的城市刚刚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亚运会。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坚韧不拔,伸出笔直的树枝,向远方的客人展示它那顽强坚忍的意志。
7.
通知
七年级全体同学:
第 19 届亚洲运动会将于 2023 年 9 月 23 日晚 20 时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我校
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激发同学们的运动热情,特在六楼礼堂进行亚运会开幕 名校
真题
式现场直播,请七年级的同学们按时参加直播观看。 试卷
学校学生处
2023 年 9 月 21 日
8.
(1)影入平羌江水流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应傍战场开
(4)回乐烽前沙似雪
(5)博学而笃志
(6)随君直到夜郎西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D
【解析】
尾联没有用对偶。
1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二、
(一)
10.A
【解析】
A 项,解释为:竭尽自己的心力。
11.十室之邑 /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 不如丘之好学也
12.
(1)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
的缺点。
(2)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3.从甲文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可以看出交朋友要具备真诚,诚实的品格。
从甲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可以看出交朋友也要善学发现他人优点善于学
习。
名校 从乙文中“君子坦荡荡”一句可以看出交朋友要心胸宽广,能够包容。
真题
试卷
(二)
14.C
15.立固定长效的、具备文化氛围的劳动课堂;固定开展集体活动、主题班会、双减
特色课堂等活动,为劳动教育搭建载体;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设劳动课程。
16.劳动有助于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是人实现高质量生
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中充满着知识,劳动技能充满着智慧。
(三)
17.②“我”和伙伴在花园大垂柳上捉天牛;
③“我”在花园捉到蟋摔,精心喂养;
④“我”逗弄土蜂的经历;
18.不可以删去。开头写家的情况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花园的回忆;家在“我”的记忆
里颜色是深沉的,是黑色的,与花园给“我”的印象是红色的形成对比,突出花园
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所以,不可以删去。
2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解析】
结合第①段中“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第②段中“每
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的内容可知,开头
写家的情况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花园的回忆;
联系第⑤段中“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的内容可
知,家在“我”的记忆里颜色是深沉的,是黑色的,与花园给“我”的印象是红色
的形成对比,突出花园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所以,不可以删去。
19.朗读时第一个“唉”可以轻读,读出可惜的感觉;第二个“唉”可以重读,读出
认同、欣喜的感觉。整句话可以用充满期待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表姐们在花下指导
我时的迫不及待。
20.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牛“温文尔雅”的特点,表
达出“我”对天牛的喜爱之情,体现出“我”童年生活的趣味无穷。
21.鲁迅对童年趣事的回忆,表现的是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追求,以及儿
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汪曾祺对童年的回忆,力求展现真实自然的生活。
名校
真题
(四) 试卷
22.
(1)鲁迅父亲; 阿长; 衍太太
(2)语段二中“我”的话后用“……”,而阿长的话后用“!”,形象地再现了当
时的对话情景:阿长不等我把话说完即对我反反复复说“恭喜”,体现了阿长听到
“我”的祝福后心情激动,可见其迷信的特点。
(3)鲁迅对儿童教育的思考,反映封建思想对儿童天性的禁锢与摧残。
三、
【解析】
“___________是我的一张名片”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有更多的自由度。我们知道半命
题作文的第一步是找到突破点,将作文题补充完整。我们是一个充满个性的群体,
而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自身的个性开始突显,这个作文题非常贴近中学生的
个性特征。
【审题立意】除了从传统的“微笑、坚持、乐观、爱心”这些角度出发,考生可结
3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最为鲜明的某种特质进行写作。
【思路点拨】更为关键的是在文章当中我们所要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作为个人的名片,
最好能遵循作文主题要“以小见大”的原则,对立意进行拔高和提升。它不仅是“我”
一个人的名片,还可以是“我们”一代人的名片,这样更能使一篇简单的作文具有
打动人心的力量,提升作文的档次。
【创新设计】可以在文前加一段优美的文字作为题记;也可以在文章中加入几个相
得益彰的小题目;也可以把一般人使用的第三人称写法改为第一人称,等等。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名校
真题
试卷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名校
真题
试卷
{#{QQABAYYQoggoAABAAQhCEwGQCEAQkAACACoGRFAMMAIBAQ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