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思维导图】
【知识大串讲】
一 世界的物质性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比较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特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有生有灭,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联系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2.正确理解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内容的客观性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形式的主观性 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 包括感性认识形式,还包括理性认识形式。这两种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便反映的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 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 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二 运动的规律性
1.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①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理解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强调 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离不开物质
误区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2)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①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点拨:图示规律的含义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制约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 尊重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四个要求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两个结合 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两个反对 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易混易错】
2.1世界的物质性
1.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
【解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但意识来源于实践。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答案】正确。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应方式的变化。
【答案】错误。
【解析】意识是对实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变化。
4.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答案】正确。
【解析】意识是对实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没有被反映者即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5.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答案】错误。
【解析】意识是对实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才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6.思想的伟大在于他独立于客观存在之外。
【答案】错误。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思想不能独立于客观存在之外,思想依赖于物质。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答案】错误。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思想不能独立于客观存在之外,思想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与意识。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答案】错误。
【解析】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实践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意识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
【答案】正确。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诗词的创作源于作者的内心感悟。
【答案】错误。
【解析】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诗词的创作属于意识,它源于实践。
科幻作品也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答案】错误。
【解析】科幻作品属于意识,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不一定是如实反映。
诗词是以客观形式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答案】错误。
【解析】科幻作品属于意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龙的概念无法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
【答案】错误。
【解析】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龙的概念作为意识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依据。
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答案】正确。
【解析】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答案】错误。
【解析】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如神话、传说等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2.2运动的规律性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解析】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
2.规律是客观的,所以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万古不变的。
3.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解析】意识有正误之分,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4.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
【解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5.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解析】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6.科学理论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解析】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7.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8.规则也是一种规律。
【解析】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他们是主观的,是对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9.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状态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可能。
【解析】物质世界的相对静止状态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可能。
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认识自然规律是利用自然规律的前提。
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可以创造出现实世界。
【解析】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可以创造出理想的世界。但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创造现实的世界。
揠苗助长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揠苗助长的主人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尊重客观规律。13.坚持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正确的说法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4.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变化。
15.意识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客观事物。
【解析】意识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客观事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说法,但可以说意识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具体事物。
16.意识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解析】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积极地意识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答题模板】
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或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分析……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
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措施+意义
【答题模板】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发挥正确意识(或科学理论)的促进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设问模式】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题要素】
客观存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反对两种错误思想
【答题模板】
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设问模式】
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
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结合+措施+意义
【答题模板】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在运动变化中利用规律。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二者结合
【答题模板】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重要条件,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