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设定】1.通过导入视频、沂蒙图片和小组讨论沂蒙人民为国牺牲等活动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政治认同。2.通过不同时代的模范人物的呈现以及假想没有这些人民、不同年代人民面对的场景的对比、习总书记考察朱村和李强总理讲话等体现出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通过学科融合活动让学生真正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增强家国情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3.通过新沂蒙红嫂的视频、学生写下强国诺言等活动传承沂蒙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对家乡、对社会、对祖国的担当精神。【基于教学目标下的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播放《国家》的歌曲视频。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从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国与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利益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设计意图:创设“暖场”的情境,让学生先行进入“预热”,通过歌词自然导入新课,自然顺畅,不着痕迹地开始教育内容。二、内容讲授活动一:国字的故事投影展示:篆书“国”字 师:从“国”的象形字中,可以看出“国”中有什么?师生得出结论: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 国家兴亡。师:“国”中不能没有什么?如果没有了军队和范围,“国”会怎样?师总结:任何国家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如果土地、人口不存在,国家就难以生存;如果没有了军队的保护,没有了 主权,人口、土地、资源就得不到保障,人民就会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近代的中国,就是如此。设计意图:结合篆书“国”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探究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落实基础知识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基础铺垫。活动二:国家的故事投影:《时局图》师:让我们把思绪拉回一百多年前的旧中国。这是一张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每个动物代表对侵占中国的一个国家,以及它们所侵占的区域。这漫画生动形象地反映出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请一位同学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上台给大家讲讲这张图。师提问:近代中国出现这个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当时中国的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十分落后,清政府又腐败无能。师过渡:那时候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个场景。师总结:因此,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师:通过以上事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师:一个多世纪过去,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中国!如今的中国日渐强盛,采取了各种措施捍卫我们的国家利益。投影图片:成立三沙市政府、保护文化遗产、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歼-20隐形歼击机列装空军作战部队保卫祖国领空。上述举措分别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维护了国家的哪些利益?师: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 域,包括安 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呢?结论: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保障。设计意图:通过古今中外的事例对比,营造一种有震撼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关联时政信息,补充社会热点,促进学生对思政课学科特性的了解。活动三:回家的故事播放视频:在叙利亚的中国工程师自述自己“回家”的经历。师:里面有个镜头不知道 大家注意了没有,有个人下了飞机后,跪在地上亲吻脚下的土地。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土地、山川,不仅仅是土地山川,更是我们的根和魂。看完这个回家的故事,请你回答:1.这位工程师面对危机孤立无援时,做出了一个什么举动?我国政府做了什么?2.听了他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阅读课本89页,用一句话概括。教师引领:我们应该知道,无论你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危险,中国护照都能带你安全回家。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家里那么好,随时都能回得来。这就是强盛的国家带给我们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 还表现在国家发展带给老百姓的实惠和幸福。投影展示:民生和教育投入师:政府的这些实事充分表明,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活动四:大家的故事学生课堂汇报采访情况。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爱着祖国。农民种好每一块地,工人做好每一个零件,爱国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请你采访一下自己的亲人,完成以下问题:1.我采访了我的。2.他(她)是这样为国家做贡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