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政治认同。
2.通过小组探究提高学生在复杂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养成健全人格。
3.学会合法有序表达爱国情感,落实法治观念。
4.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决捍卫国家利益,落实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1.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2.捍卫国家利益
教学难点:
捍卫国家利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视频:《孟晚舟回国》“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从孟晚舟的演讲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导入语:经历了一千多天的煎熬,孟晚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通过她的演讲我们感受到她的爱国情怀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设计意图:通过时政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快速抓住眼球,引发共鸣,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二、导学目标,自主预习
1.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思想上)
2.如何捍卫国家利益(行动上)
三、讲授新课,自然生成
目标导学一:思想篇
1、播放视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美方的目的是为了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华为,思考“孟晚舟事件”背后的阴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我们要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3.合作探究:有网友倡议:“抵制苹果手机,买苹果手机就是不爱国的表现,更有甚者排挤使用苹果手机的同胞,对此你怎么看?
学生1:这些人的爱国热情值得肯定,但是在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简单抵制并非良策。
学生2:爱国不是将拳头砸向自己的同胞,而是努力在各方面将自己的国家建设的更好。
层层深入,继续追问:通过讨论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情感。
过渡语: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设计意图:通过理清孟晚舟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教师层层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辨探究中学会合理合法表达爱国情绪,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接下来我们进入
目标导学二:行动篇
1.出示材料:在扣押孟晚舟的过程中,美国人不止一次通过美国或其他西方媒体向华透露许多交换条件,包括要求华为向美国共享所有5G的技术专利等。任正非毅然决然的拒绝了美国的要求。
思考:任正非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的?
学生: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矛盾时,应毫不犹豫的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出示材料:任正非在采访中提到:“如果加拿大在释放我女儿的问题上一定要让国家做出让步,用国家利益交换,我和我的女儿宁愿受苦,我做好了余生不见女儿的准备。”
思考:任正非的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作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学生: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要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对任正非采访的探讨,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明白维护国家利益的做法。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决捍卫国家利益,落实责任意识。
4.点拨学生,归纳总结:捍卫国家利益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四、课堂小结、总结梳理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系统掌握如何维护国家利益,从思想上到行动上两方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五、学生宣誓
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维护国家利益
保护国家安全
坚决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
坚决同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宣誓,感召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落到实处。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取一案到底设计思路,整体内容清晰明了,易于学生接受,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责任意识,政治认同,增强了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堂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我们还能怎么做?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落到实处。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