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 “参与民主生活”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课第二框题。本框承接上一框“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确认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基础上,认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是实现其民主权利的必要途径。本框包含两目内容,第一目“行使民主权利”从参与民主实践的视角探讨问题,公民要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二是公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第二目“增强民主意识”从公民的角度,阐述民主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分析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具备的能力,培育公民民主意识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增强民主意识的价值。2.学情分析 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延展和能力的提高,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扩展到国家和社会。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知识储备来看,初中生已从宪法的角度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学习了国家机关、国家制度等内容;从生活经验来看,由于年龄限制,初中学生缺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直接经验,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获得对民主生活的碎片化认识。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微课和对南京市民参与民主生活新闻图片的辨识,让学生认识到参与民主生活的五种民主实践,并能从图片的辨识与分析中,知道国家为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提供了法律和物质条件,提供了多样且方便的参与途径,进而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2.通过对学生参与民主生活意愿的课前、现场调查以及课前采访活动中有些学生思维误区的释疑解惑,让学生知道参与民主生活是权利,更是责任,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积极意义,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民主生活。 3.通过课前调查采访活动的延续,开展小组讨论,针对课前调查的现象,提出两条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分享小组课前采访的经验和收获,课后将结果整理成微提案提交给有关部门,这样通过课前调查采访、课中讨论提建议、课后提交微议案,带着学生真实参与了一次民主生活,丰富学生参与的经验和知识,提升参与的技能。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建设性参与者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电子相册。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参加听证会,参加社区组织的议事会等行为,都是参与民主生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具体行动。【讲授新课】总议题:参与民主生活子议题一:公民能不能参与民主生活学生活动一:参与民主生活之辨识1.播放五个民主实践的微课,教师概述任务一:观看微课,自学知识。任务二:教师呈现图片,学生连线,判断图片是哪一个民主实践。①拨打市长热线,反映公共围墙开裂问题②公民积极参加人民网组织的意见征集活动③居民在凤凰熙岸小区议事亭协商议事,调解邻里关系2.通过辨识图片,师生共同概括国家为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提供哪些条件 3.议学共识:①国家为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提供了法律和物质保证②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和途径多样、便捷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公共事务管理等各领域④参与民主生活的人群全覆盖子议题二:公民要不要参与民主生活1.展示前测问题调查结果:你愿意参与民主生活吗? 172人愿意,0人不愿意,16人不知道/无所谓。2.学生活动二:参与民主生活之释疑(1)有些同学不愿意参加采访活动,认为这样的活动没意义,浪费学习时间任务:请帮助组长说服小苏参加活动。(2)有同学曾经给市长写过信提过建议,但是发现没什么改变,也不想参加任务一:找到小文的困惑是什么?任务二:运用所学知识和你的经验帮她澄清困惑。3.议学共识:①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②参与民主生活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个人成长都有积极作用。③作为现代公民,我们要不断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自觉信仰,把民主的意识体现在日常言行中。子议题三:做民主生活的建设性参与者1.教师解释建设性参与者建设性参与者就是要求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为我国民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积极的贡献。2.学生活动三:参与民主生活之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2条有建设性的建议。选出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讨论时间5分钟。 3.展示小组建议,师生共同补充完整,依据针对性、可行性、创新性的标准,评价建议等第,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4.议学共识:①在思想上愿意参与、积极参与②在能力上要掌握必备技能③了解并熟悉参与民主生活的方法、途径等④在参与过程中要守法、依规、依程序,做建设性参与者【课后任务】课后完善调查报告和建议,形成一份微提案,提交给有关部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