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17. B 18. B 19. C 20. B 21. B 22. A 23. A 24. D 25. C 26. C二、作图题28.填空与实验题乙 先变小后不变 2:1逆时针 核外电子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关断路0.24 不同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由下到上甲、乙 不同液体升高的温度小 燃料释放的热量不能全部被液体吸收/液体向空气传递了热量(1)0.2 10B 电压表 2V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解:(1)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1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U=U1=I1R1=0.1A×30Ω=3V 2分(2)开关S1、S2均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由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U2=U=3V 2分(3)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开关S1、S2均闭合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仍为I1=0.1A,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R2的电流I2=I﹣I1=0.3A﹣0.1A=0.2A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2的阻值3分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 ℃)×500kg×(100℃-20℃)=1.68×108J; 2分(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Vq天然气=12m3×4.2×107J/m3=5.04×108J;燃气锅炉烧水时的效率:4分(3)可燃冰的热值为同体积天然气的160倍,则可燃冰的热值:q可燃冰=160q天然气=160×4.2×107J/m3=6.72×109J/m3,若换用可燃冰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应使用可燃冰的体积:V可燃冰 3分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1.68×108J;(2)燃气锅炉烧水时的效率为33.3%;(3)若换用可燃冰,应使用0.075m3可燃冰.36.从正极到负极电池寿命结束前进行的100%全循环次数2B串 103 6×104 87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查试卷九年级 化学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0 分)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A B D B D D C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题号 9 10 11 12答案 B B C C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物质没有写全、反应物与生成物写反均不得分,缺条件或写错条件扣 1 分;其余每空1分。错别字不给分。13.(6分)(1)三(2)B10失去;Mg2+E14.( 10分)Ⅰ.制取氧气锥形瓶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没有等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再收集气体或没有事先在集气瓶内装满水或收集满气体后,没有在水面以下盖玻璃片(任写一条即可)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复燃,则已收集满Ⅱ.氧气的性质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15.(7分)(1)Ⅰ(2)玻璃棒;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页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任写一条即可)(3)肥皂水(4)Na2FeO4(5)AD(6)C16.(7分)(1)混合物;-3(2)氮气+氢气氨气(3)①C②79;8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查九年级化学物理合卷2023.11本试卷共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试题为化学,第二部分试题为物理部分:其中化学卷面50分,物理卷面70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长为10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生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用 2B 型号铅笔把考生号涂好。全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考试结束,答题卡收回。3.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不得使用计算器。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 16化学卷一、单项选择题 I (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 某学校举行红色之旅研学活动,在体验的项目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稻草编鞋 B. 粗布裁衣 C. 竹子制筒 D. 红米煮饭2. 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加热液体 C. 称量氯化钠 D. 倾倒液体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空气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氧气:可以做燃料 B. 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C. 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一种污染物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稳定4.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2SO ~ : 表示两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B. H O: 表示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2H: 表示2个氢分子D.He: 表示氦元素,表示氦气这种气体,表示一个氦原子5.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甲图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列出叙述正确的是( )A. 硒原子质量为78.96gB.y=6C.Se 是金属元素D. 硒与氧位于同一周期甲 乙九年级化学物理第1 页共12 页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A 春天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B 气体受热膨胀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物质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7.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铝7.73%A. 空气组成模型 B. 原子结构模型 C. 物质分类模型 D. 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8.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 H gFN O , 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 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达苯胺中含有5种非金属元素B. 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C. 西达苯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D.1 个西达苯胺分子含有48个原子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2 分,共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9. 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NF 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甲物质中含有氮、氟两个元素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1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B. 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水,所以燃烧能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C. 催化剂MnO 能加快 KCIO 分解速率,所以MnO 可以作为任何反应的催化剂D. 利用红磷燃烧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也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九年级化学物理第2 页共12 页11.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项 目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A 区别水和双氧水 取样,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B 区别氧气和空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C 实验室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 用嘴来品尝味道D 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硫气体 用扇闻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12. 某课题组通过数字化实验对白磷燃烧的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将5g 白磷加入试管中并将试管置于60℃热水中, t 时,推注 H O 溶液;实验装置及数据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温度是60℃)A. 实验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B.t4 时温度大于t 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C.t ~t4 对应温度升高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放热D.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和防止生成的 P Os 污染空气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13. (6分)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结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H 氢 1.008 2 He 氦 4.003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0 氧 16.00 9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图一(AB) (E)C D图二(1)图一中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 周期。(2)镁元素与铝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填序号)。A. 中子数 B. 质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3)氟原子的中子数为 ▲。(4)图二是5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D 微粒容易 ▲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离子的符号是 ▲(5)图二中与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填字母序号)。14.(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I. 制取氧气(A) (E)B C D(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②(2)根据所给的药品,实验室里选择一种节能环保、操作简便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的药品是 ▲(3)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若用C 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有 ▲ 。 (写一条即可)(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用固体石灰石和液体稀盐酸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应选择 ▲ 。 (填字母编号)(5)若用F 装置收集一瓶于燥的氧气,如何验满:Ⅱ .氧气的性质如图所示, “探险队员”——氧气,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 (即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氧气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九年级化学物理第3 页共12 页九年级化学物理第4 页共12 页(6)“箭头”画出了氧气走迷宫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填字母)。A. 硫 B. 水 C. 氮气(7)氧气在走迷宫的过程中,除了甲,还看到了两种“吃人的野兽”,请写出其中一种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 。15.(7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如图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国体1) 加A物质,(I) (I) (II) 图三图二(1)图一中操作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是 ▲ ( 填“I”、 “Ⅱ”或“Ⅲ”)。(2)在图二的Ⅲ操作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若经过过滤后,所得液体C 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填一种原因即可);(3)小李取少量液体 D 于试管中,滴加 ▲ 振荡,发现泡沫较少,并且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 D是硬水。(4)高铁酸钾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是由Na+和,则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5)实验室用图三装置做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A. 与 b 管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B.a、b 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C. 该反应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该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6)水的净化再利用是天宫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重要措施。“生命吸管”是一种户外净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_。(单选)进 水 口 ■出水口超滤膜 PP 棉 椰 壳 抗 菌 PP 棉活 性 炭 颗 粒A. 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B. 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C. 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净水D. 椰壳活性炭消除异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16. (7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 (NH HCO ) 的流程,图2是某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碳酸氢铵-定条件化学式:NH HCO 净重:50kg含氮:16.0%保存:密封、防潮、阴暗处施用:阴天,避免雨天、高温天气图2其他方式制得的CO 其他气体H O③空气NH HCO H ②图1N ①O NH )(1)空气属于 A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NH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氨气,请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图2为某碳酸氢铵化肥样品的标签。①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填字母)。A. 易溶于水 B. 有挥发性 C. 受热易分解②碳酸氢铵(NH HCO )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该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_ kg。九年级化学物理第5 页共12页九年级化学物理第6 页共12 页物理卷一、单选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7. 下图所示的用品中,通常情况下不属于绝缘体的是(:“)(玻璃杯) (陶瓷盘) (木铲)不锈钢锅A B C D18.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时刻物体内能为零B.t 、t 时刻物体内能不相等C. 该物体改变内能的方式与人冬天搓手取暖相同D.t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 tz时小19. 对下列物理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B.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能发生C.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 热水中糖块化得更快,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20.2022年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截止5月5日累计生产清洁电能100亿千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电站通过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来进行发电B. 泄洪时,水奔涌而下,水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C. 科技进步可以使水电站的能源利用率达到100%D. 因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1. 如图是某四冲程汽油机顺序被打乱的工作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个冲程的顺序应该是 B→A →D→CB. 只有冲程 A 获得动力,其他冲程都是靠惯性运转的C. 冲程 D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热机是利用化学能做功的机器22. 如图所示,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上下飞舞,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摩擦时,电子在头发与气球之间发生了转移B. 上方的气球可能不带电C. 若把气球靠近头发,气球与头发将互相排斥D. 两个气球带的是异种电荷23. 小明同学发明了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 号,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 (S ) 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 (S ), 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B.)A.(D.)C.24.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将两个小灯泡L 、L 依次连接到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 较亮,灯 L 较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灯 L 的电流较大B. 灯 L 、L 的电阻相等C. 灯L 、L 中的电压相等D. 灯 L 、L 两端的电流相等 L L 25. 如图所示,关于该滑动变阻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作接线柱 AB间电阻丝的材料应该选择细铜丝B. 滑片P 和 AB电阻丝间有很薄一层绝缘物质隔开C. 如果接AD 接线柱,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阻值变大D. 电流必须从上端接线柱流入,从下端接线柱流出26. 某校实验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记录跳绳次数的装置,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AB 间接信号记 录仪, R 是定值电阻,R'是一种光敏元件,当R'接收不到红外线时,其电阻会变大,两端的电 压也会变大,此时信号记录仪计数一次,已知电源电压为3V,AB 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物理第7 页共12 页九年级化学物理第8 页共12 页(乙)甲A. 该装置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B.R '接收不到红外线时,R '两端的电压大小为1VC.AB 两端电压为1V 时,信号记录仪计数一次D. 绳子遮挡红外线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未遮挡时的2倍二、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27. 小明使用家里的烘干机时发现:同时闭合定时开关和温控开关产生热风,仅闭合定时开关只产生冷风,而仅闭合温控开关时烘干机不工作。请将电路图补充完整。28.如图所示,试在图中两个“〇”内选填“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三、填空与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每图1分,共22分)29. 把凉的奶制品放入盛有热水的保温桶中,经过一段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奶制品与热水的质量相同,则代表奶的温度变化图像的是 (选填“甲”或“乙”)。若不考虑热损失,在整个过程中,水的内能变化趋势是 _。从图像可以发现,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30. 在原子内部,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会形成一种环形电流,如图所示, -表示电子,若电子顺时针绕原子核运动,则形成的环形电流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失去了 。31. 小明和小林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中:(甲) (乙)丙实验次数 1 2 3电流表A 的示数/A 0.18 0.2电流表A 的示数/A 0.18 0.2电流表A的示数/A 0.18 0.2(1)他们按题图甲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在题图乙的实物图中还差一根导线没有连接,请在题图乙中画出该条导线(2)小林在连接电路时,当接好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就亮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3)在实验过程中, Lo突然熄灭, L 亮度不变,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4)排除故障后,用电流表测出通过L 、L 和干路的电流,记录如表格所示的数据,第三次 实验时电流表 A 指针指在如题图丙的位置,其读数应为 A; 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后 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电流相等。小林认为小明 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他们应该更换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再次实验;(5)本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32.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 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甲 乙 丙(1)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该是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2)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比较燃料热值的大小;(3)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值相比偏 (选填“大”或“小”),原因可能是九年级化学物理第9 页 共 1 2 页九年级化学物理第10 页 共 1 2 页(全循环放电次数)33. 图甲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电压为3V) 、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52、102、202 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es(丙) (甲) (丁)乙(1)小明连接好电路后进行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A; 此时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 ;(2)若将定值电阻从10Q换为20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选填“A” 或 “B”) 端移动,这一过程中眼睛要一直观察 示数的变化,直到其示数为 为止;(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I-R 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图像得出的结论是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34题7分,第35题9分,共16分)34.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 的电阻为30Q, 当只闭合开关S , 电流表的示数为0.1A; 当开关S 、S 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3A 。求:(1)电源电压;(2)R 两端的电压;(3)电阻R 的阻值。35. 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它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开采是世界难题,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可燃冰已试采成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用燃气锅炉烧水时,把质量为500kg, 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12m 天然气,已知水的比热容cx=4.2×10 J/(kg·C), 天然气的热值q=4.2×10 J/m , 可燃冰的热值为同体积天然气的160倍,求:(1)水吸收的热量;(2)燃气锅炉烧水时的效率;(3)若换用可燃冰,应使用多少 m 可燃冰.五、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8分)36. 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放电深度对电动车电池寿命的影响随着新能源技术利用的普及,电动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这离不开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众所周知,电池的使用是有寿命的,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容量会不断衰减,而电池寿命的结束并非指电池的容量衰减至0%或者不能用,而是指电池总容量衰减到设计容量的80%或者以下。电池寿命可以用“循环寿命”来衡量,是指电池寿命结束前进行的100%全循环放电次数。很多 因素都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如电池温度、充放电电流等。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放电深度也会 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例如, 一辆电动车将电池电量从70%用到30%,则这次的放电深度为40%; 再次使用前将电池充电到90%后,又用到30%,这次的放电深度就为60%,则这两次总共完成了1 次100%全循环放电。研究人员以不同的放电深度,对电动车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研究,得到了电动车电池100% 全循环放电次数与放电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我们不难看出,合理规划充放电策略,可以有效延长电动车电池的使用寿命。100%放电深度(%)(1)在电池放电的过程中,电池外部的电流方向是 (选填“从正极到负极”或“从负极到正极”)(2)电池循环寿命指(3)小东家电动车每天使用前都充电电量为95%,行驶一天后电池电量为55%.每周需开车5天,则电动车的电池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 次100%全循环放电,(4)根据文章所述,下列使用策略最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寿命的是 ;A. 电池用掉一点电就及时充电 B. 电池用掉40%的电量时充电C. 电池用掉60%的电量时充电 D. 电池用掉80%以上的电量时再充电(5)某质量为2t的电动汽车在行驶时能输出370V 的电压,若采用电压为3.6V 的电池包进行供 电, 则至少需要 (选填“串”或“并”)联 个电池包;充满电后能供该汽车以 30m/s 的速度运行500km, 若汽车在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0.1 倍,则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功率为 w, 某家用燃油车的效率为25%,同样行驶500km, 需要消耗g 汽油。 (q*=4.6×107J/kg, 结果保留到整数)九年级化学物理第11 页共12 页九年级化学物理第12页共12 页九年级化学物理 第1 页 共 2 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查九年级化学物理(合卷)答题卡学校: 班级: 姓名:贴 条 形 码 区 考 号 填 涂 区………………………… ………………………… ………………………… ………………………… ………………………… 3……………………… 9……………………… ………………………… ………………………… …………………………缺考标识 (考生禁填) 注意事项:1. 2 3. 在每页考生信息框中填写姓名及考生号。 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修改时用橡皮擦 干净。解答题作答必须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 笔填写,答题不得超出答题框。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化学部分一、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1.5分,共12分)1. [A][B][C][D] [A][B][c][D] 3. [A][B][C][D] 4. [A][B][C][D]5. [A][B][C][D] 6. [A][B][C][D] 7. [A][B][C][D] 8.[A][B][C][D]二、选择题(共4题,每小题2分,共8分)9. [A][B][C][D] 10.[A][B][C][D] 11. [A][B][C][D] 12.[A][B][C][D]三、非选择题(4小题,共30分。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13. (6分) (1) (2) (3) 。 (4) ; (5) 。14.(共10分)((2)) (c)(1)②__ _(_(2分);)(3)(4) .(5) _((2分)。)(6) 。(7) _15.(共7分)(1)_ _。(2) ;(3)_(4) 。(5) 。(6) 。16.(共7分) 1) ; (2) _ (2分)。 (3)① ② *(物理部分)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7. [A][B][C][D]18.[A][B][C][D]19. [A][B][C][D]20.[A][B][C][D]21.[A][B][C][D]22.[A][B][C][D]23.[A][B][C][D]24.[A][B][C][D]25.[A][B][C][D]26.[A][B][C][D]) (二、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发热管时电源) (27.(2分)28.(2分)) (三、填空与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每图1分,共22分)) (29.) (30.) (31. (6分)(1)在右图完成(2)(4)(5)3 2.(5分)(1)(3)33.(6分)(1)_(2)_(3)) ((3)) (乙) ((2)) (_)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34.(7分)35. (9分)五、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8分) 36. (8分)(1) (3) (5) (2) (4)九年级化学物理第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化学参考答案.docx 9-物理答案.docx 九年级物化合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