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笔记 整本书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童年笔记 整本书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童年笔记》整本书教学设计
一、 整本书介绍
《童年笔记》由金波先生亲自选编,收录了金波先生21篇回忆童年的散文作品。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游戏匣子,主要记载金波爷爷回忆里有小时候玩的猪蹄儿灯、泥泥、兔儿爷和蛐蛐罩;有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抽陀螺、踢毽子时无忧无虑的笑声;第二部分是陪伴在我身旁,金波爷爷用稚嫩的双眼观察自然时心头涌上的新奇和探究。在金波爷爷的笔下童年的花草树木、昆虫鸟兽都别有色彩。第三部分是我渐渐长大,金波爷爷记录了眼睛看到的事物,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同他人交流,这些都成为金波爷爷成长大养料,让读者在充满童趣和温馨的文字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学设想
1.导读课上,从封面、作者、目录入手,抛出三篇贴近儿童生活的“鲜事”,激发阅读兴趣。
2.交流课上,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或收获。通过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初步评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学习金波爷爷人物品质。
三、教学对象
二年级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童年笔记》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阅读封面,了解作者,初步学会借助目录了解书中内容。
2. 通过题目、图片和抛出三篇贴近儿童生活的“鲜事”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聊封面,悉作者
1.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本——《童年笔记》(出示封面),这本书可是我们一位非常熟悉的作者说编著,我们曾经学习过作者的《雨点儿》、《树和喜鹊》,还有《沙滩上的童话》,你们猜猜这是谁?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金波爷爷的《童年笔记》,是把自己的童年的回忆记录在里面。充满好奇的你,一定想了解金波爷爷的丰富而有趣的童年吧!
3.了解作者(出示图片)
金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全国幼儿图书奖。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他出版的作品,主要有童话《乌丢丢的奇遇》《追踪小绿人(三部曲)》《影子人》《开开的门》《铁锚咔咔咔》,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我们去看海》,散文集《和树谈心》《做一片美的叶子》,选集有《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等。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从学生原有的阅读经历,激发阅读兴趣,并且对作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 读目录,知内容
1.这本书主要记载金波爷爷回忆里有小时候玩的猪蹄儿灯、泥泥、兔儿爷和蛐蛐罩;有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抽陀螺、踢毽子时无忧无虑的笑声;也有用稚嫩的双眼观察自然时心头涌上的新奇和探究等等。请你读一读目录,猜猜金波爷爷笔下的童年回忆主要讲了什么?仔细读一读三个部分的小标题,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小结:这本书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写了金波爷爷童年的玩具以及有趣的游戏,第二部分主要写了陪伴下不一样的发现,第三部分主要写了自己成长经历的故事。 原来通过目录,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书中主要的内容。
2.对目录提出质疑——你对哪个故事感兴趣,你怎么从目录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小结:通过目录,我们除了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还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的页码,真方便!在这里,介绍一个好玩儿的阅读方法给大家——浏览每个小故事的题目,猜测一下故事可能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先把这些你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读完对照一下,跟你想象的一样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本书结构,学会通过目录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从题目入手做内容猜测,并提出质疑。
(三) 看图片,激兴趣
这本书有很多精美的猜图,我们先来欣赏欣赏!
1. 分别画了金波爷爷哪些童年回忆?
【设计意图】金波儿时的玩具学生并没有看过,借助图片,让学生基本了解以前的玩具。同时将图片与故事联系起来,训练观察图片的能力,激发趣味。
(四) 赏片段,猜一猜
各位同学,金波爷爷的童年生活实在太有趣了,我来挑选几个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抽陀螺》
陀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先来讲讲金波爷爷小时候玩的陀螺,听说自己动手都可以做的:
陀螺,是一种很简单的玩具,小孩子们自己都可以制作:找一块木头,削成一寸多高,直径也一寸多的圆柱形,再把下端削尖,尖端安一粒滚珠,陀螺就算做成了。再做一根鞭子,就可以玩起来了。
玩的时候,先得用鞭稍一圈一圈缠住陀螺的腰身,然后直放在地上,用手指轻轻按住陀螺顶端,用力一拉编绳,陀螺就在地上旋转起来,再用鞭子不断抽打,越抽转得越快。
金波爷爷还把如何玩详细地告诉大家,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做一个陀螺来像金波爷爷一样跟人比赛比赛?
猜一猜:抽陀螺的比赛规则是怎么样的呢?
《快乐鸡毛》
不用花钱买的鸡毛竟能成为与好朋友间好玩的游戏?我们来看看鸡毛游戏怎么变成金波爷爷儿时的最难忘的经历呢:
我们玩的鸡毛游戏很简单,几个小伙伴,每人选一根自己最满意的鸡毛,找上谁家的大门,把鸡毛平贴上去,一只手按着鸡毛根部,另一只手一下一下抚摸鸡毛,使它“发电”,贴在门上面。然后把手松开,谁的鸡毛贴的时间长,谁就是赢家。
贴上鸡毛的时候,金波爷爷还要念一首儿歌,就是想自己的鸡毛贴的时间长一点:
抚摸鸡毛时还要唱一首儿歌:
鸡毛鸡毛你看家,
我到南边采梅花。
一朵梅花没采了,
挣了钱,给你花。
你花七个我花仨。
歌里唱的是希望,是许诺。歌声很悠扬,感情很真诚,真心地把鸡毛看成是善解人意的小精灵,仿佛它们受了感动,就会贴在门板上替我们“看家”。
金波爷爷在书中悄悄告诉要想鸡毛在门板上贴的长,选择鸡毛可是有妙招。
猜一猜:怎么样的鸡毛在门板上的时间待得最长。
《背课文》
金波爷爷在成长过程中也遇到过跟你们一样的难题——背课文。一提起背课文,同学们一定哀嚎连天。那么金波爷爷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有一天,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人一篇补充教材,题目是《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古文。
老师像讲故事似的,先把课文的内容复述一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催老师快点儿串讲。老师却没有那样做,她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课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渐渐地,那字句不再生疏,变得铿锵悦耳。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课文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
我们几乎都能背下这篇课文了。
老师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猜一猜:金波爷爷的窍门是什么吗?
看来金波爷爷的童年不仅很有趣,而且还给我们很多小窍门呢!这本书大家一定去读一读呢!读完这本书,记得给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标星星。
学习单
读完这本书,把你最喜欢金波爷爷的玩具、游戏或者故事写下来,并标上“★”,★号越多代表你越喜欢他们哦!
【设计意图】选取片段,一方面引导学生赏析,欣赏作者写作技巧,指导写作方法。另一方面用提出问题,猜测的办法,激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兴趣。借助学习单,加深引导学生将印象深刻的玩具、游戏或故事找出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