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萧红的《呼兰河传》在当时的文坛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萧红以呼兰河村庄为一个切入点,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这一历史环境下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刻画出呼兰河人们的心理弊病,由此揭露国民的劣根性,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盲目、愚昧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以及她对民族命运与民族前途深切的担忧与恐惧。
教学价值
  1.阅读《呼兰河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丰富其精神世界。
  2.储备积累更多知识。阅读完《呼兰河传》后,孩子们更能关注到人物形象的多面性;能从人物描写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以及人物的典型事例等方面,更多面地认识书中人物,感悟人物性格。并且,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在看待事物上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也渴望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
  3.勾连课内速读的阅读策略和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结构-用结构,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设计理念
一、理念依据:
  2011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来还原真实的阅读感受,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积累速读、概括等多种阅读策略, 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定的思辨性,对人物或现象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
二、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完成识字写字的学习、进入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小学生使用的主要阅读方法是精读法,但是,这样单一的方法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阅读效率降低,不适用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整本书阅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设计,重心下移,渗透速读和复述等多种阅读策略。并且在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是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给长篇小说写梗概,语文园地六也要求学生掌握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同学们学过的《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都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这两篇选文都是以儿童化的视角和语言进行叙述的,读起来更具有童真童趣,更具吸引力。所以想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萧红笔下的故乡——呼兰河,了解她的童年和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速读的阅读策略和概括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学生能够加快阅读速度,概括每个章节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赏析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赏析人物形象。(重点)
  2.体会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难点)
教学案例
导读阶段
明晰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一、谈话导入,了解学情
  同学们好,上课前我们先来回顾两篇文章,同学们还记得《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吗 同学们记得这连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是啊,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萧红,并且都是选自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整本书的阅读,感受更深层次的美。这本书的名字是——《呼兰河传》。
二、回顾速读策略,走进作者
  (一)回顾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的阅读方法
  1.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逐字地读,更不要回读,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意思。
  2.带着问题读。
  3.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增加对作者或者书中人物的了解。
  (二)速读作者生平简介,走进作者
  (三)小组合作:以时间为轴,列表格
  【设计意图】很多作家的作品都会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有较大的关联,在阅读之前先让学生收集作家资料,尤其是他创作的经过,对深入了解文本有较大的帮助。
三、制定共读计划,落实阅读任务。
  (一)根据阅读计划,每天坚持阅读。
  (二)边读边完成《呼兰河传》人物点评表
推进阶段(一)
找出人物描写句子,感悟人物形象
  一、感悟人物形象
  (一)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交流《呼兰河传》人物点评表,组长进行资料整合,在班级进行小组汇报。
  (二)借助班级交流丰满各人物形象,完善人物点评表。
  【设计意图】学生一开始可能只能找出比较明显的几处人物描写,但是在组际和班级交流中,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补充,人物描写的句子已经能找完整。学生对人物评价的词汇从一开始的单一,渐渐也变得多样起来。学生不仅能通过人物描写感悟人物形象,还能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性格,说出自己对该人物的独到见解,这是一个具有思辨性的过程。
  二、呼兰河乐此不疲的“看客们”
  (一)在《呼兰河传》中,“看客们”一直贯穿其中,请同学们找出关于“看客们”的人物描写,并且从中感悟“看客们”的性格特征。
  (二)出示相关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大神说,洗澡必得连洗三次,还有两次要洗的。
  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这来看热闹的,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看吧,洗一次就昏过去了,洗两次又该怎样呢 洗上三次,那可就不堪想象了。所以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怀奥秘。
  果然的,小团圆媳妇一被抬到大缸里去,被热水一烫,就又大声地怪叫了起来,一边叫着一边还伸出手来把着缸沿想要跳出来。这时候,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总算让大家压服又把她昏倒在缸底里了。”
  【赏析】以上的选段有看客们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如“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是对看客们的神态描写。“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是对看客们的动作描写。
  从看客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中可以从侧面看出,正是因为看客的“热情”围观,更是将小团圆媳妇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当村民们听到小团圆媳妇要再次被热水烫的时候,他们感到的不是怜悯,而是感到精神振奋。当他们看到小团圆媳妇痛苦挣扎的时候并不是施以援手,而是协助大神一同按住反抗的小团圆媳妇,其中大部分村民是围在一旁兴致勃勃地旁观。我们可以从看客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中体会看客们的麻木,对生命的漠视。
  (三)身临其境:假如你当时在场,面对正在被热水烫的小团圆媳妇你会怎么做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种麻木的“看客”现象。
  【设计意图】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看客们”是一直都存在的,通过让学生们收集对“看客们”的描写,感受到萧红是批判“看客们”那种麻木和对生命的漠视。通过身临其境和联系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要成为麻木且冷漠的“看客”之一。
  三、教师小结
  萧红虽然在《呼兰河传》中只描写了她所熟悉的特殊地域环境;但是她以呼兰河村庄为一个切入点,由此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这一历史环境下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透过她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人们麻木的看客行为、对生命的漠视的强烈批判,她的批判方式似乎更为婉转一些。可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萧红在激烈的批判背后是她对民族命运与民族前途深切的担忧与恐惧。
推进阶段(二)
多元分享,章节梗概
  一、勾连旧知,复习内容梗概的方法
  (一)重温文章梗概的主要方法:
  1.关注章节小标题;
  2.抓关键句;
  3.边读边列提纲。
  (二)观看微课,重温文章梗概的方法。
  (三)生生交流: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说明理由。
  二、小组合作,尝试进行章节内容梗概
  因为《呼兰河传》没有贯穿整本书的主线,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与中心人物,章节也没有概括性特别强的标题,但是每个章节都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可以分别概括。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关键信息的提取,针对故事的内容,为大章和小节拟订标题。比如,下图为学生拟定的第一章大小标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章节尝试写内容梗概,并且评出“最佳梗概奖”。
交流分享阶段
多种形式呈现,提升阅读素养
  一、好书推广
  读完本书后引导学生梳理每个章节内容,再将整本书的内容写故事梗概,然后分小队,到同年级的其他班级进行图书推广。
  图书推广过程中,学生必定要先对书本内容较为熟悉,并且对一些有可能较为吸引读者的章节有一个预判,并且需要有较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对书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有独到的思考。
  图书推广环节后还设有一个答疑环节,这个环节可以让同学们对书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这就要考验同学们对书中内容是否熟悉,这个活动无疑是一次阅读再提升的过程。
  二、人物名片
  《呼兰河传》勾画了五位最典型的人物:祖父、祖母、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物设计恰当的阅读支架,比如,抓人物外貌特色,制作图文并茂的人物名片。
  三、思维导图
  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可先确定要选取的人物,然后在A4纸中画出人物,然后根据你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画出分支,将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补充完善的人物描写进行提炼关键词,相关事例,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剖析,在这个过程中既
  能够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与理解,也能增加学生的阅读趣味。
  四、根据思维导图撰写人物分析小论文
  (一)绘制思维导图后,学生对人物的了解已经比较深入,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之前,先和学生讲解撰写需要注意的要点和写作方法:
  1.先确定要选取哪一个人物,然后想一想选择这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特点是什么
  2.上网收集分析这本书人物形象的相关文献,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抄。3.给自己的小论文取一个最符合你阅读感受的名字(争取做到生动形象)。
  4.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概括你对这个人物的总体分析。
  5.按照典型特点、次要特点的顺序,逐段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要言之有物,从文本中选择关键词句、事例支持你的分析,但不能全篇照抄。
  (二)完成小论文后,先自己修改,再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分享。
  (四)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本小组的思维导图和人物分析小论文。全班制作《呼兰河的众生相》阅读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