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9张PPT。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 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指没有头发,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音,是骂他参加过反元的起义军,因而大怒,立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你说冤不冤?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维民所止”,这本来是《诗经》上的,可硬是被告密说“维止”二字是“雍正”去了头,雍正于是钦定了“大逆不道”的罪名,株连的范围也极为广泛。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指影射满人没文化,被灭族。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处斩弃市。沈得潜“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李一“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凌迟处死。一、大兴“文字狱” 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借题发挥,加以歪曲解释,然后罗织罪名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清朝大兴文字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这是因为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廷为了树立其权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人们的言论稍有嫌疑,即严加镇压。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清廷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族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大兴文字狱的深远影响: 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消极一面:
大批书籍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加强了文化专制。积极一面:
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汇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传播中国古代文献作用 据说一个叫儒太素的官员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万言书,结果朱元璋读了四个小时也没读到正题,失去耐性,朱元璋忍无可忍,就命令 武士把儒太素打了700大板,打的儒太素皮开肉绽。
朱元璋认为问题出在文章的形式上,于是他命令手下寻找一种简洁明了的文体,来规范大家的公文写作,于是八股文出现了。二、八股取士来源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什么是八股文??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的举子的七种表情: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狭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危害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评价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观点l肯定科举制历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 顾炎武之所以这样评价八股取士,是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 列表比较秦朝 、西汉、明朝、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1.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诗经》 B.四书五经
C.《二十四史》 D.八股文2.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3.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C.文章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4、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5、“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宋太祖时 D.明太祖时B D 6、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B7、关于明朝科举制( )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 D.①不对②③④对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