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出版社《电子产品装配及工艺》项目一任务三电容器的认识及检测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语文出版社《电子产品装配及工艺》项目一任务三电容器的认识及检测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电容器的认识及检测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电容器,学会电容器检测 能力目标:会电容器检测 素质目标:养成积极动手检测、参与实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电容器检测
教学难点 会电容器检测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万用表、电容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组织
导入新课 电容器、电感器也是重要的电子元器件,与电阻器一起被称为电子产品的三大基础元件,它们在电子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电阻器和电容器,往往能占一个电子产品元件数量的50%以上。电容器、电感器作为储能电子元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学习也是必要的任务。 任务分析 一、电容器分类 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能的元件,由两块极板构成,两极板之间为绝缘介质,在两极板上分别引出一根引脚,就构成了电容器,用字母“C”表示。 1. 常见电容器及应用 2. 电容器常见图形符号 二、电容器标注的识读 1.电容器型号的识读 国产电容器的型号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称(用字母C表示电容器)。 第二部分:材料(用字母表示)。 第三部分:特征(用数字表示,个别类型用字母)。 第四部分:序号(用数字表示,区分外形尺寸和性能指标)。 例如: CD10 表示卧式铝电解电容器。 CBB81 表示高压聚丙烯电容器。 电容器型号中数字和字母代表材料的含义 2.电容器的主要参数及识读 (1)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1)标称容量和允许偏差 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叫做电容量,简称容量。 电容器外壳表面上标出的容量值,称为电容器的标称容量。电容器的容量单位为法拉,用F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常用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作单位,其换算如下:1法拉(F)=103毫法(mF)=106微法(μF)=109纳法(nF)=1012皮法(pF) 2)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指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可以连续加在电容器上而不损坏电容器的最大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如果加在电容器上的工作电压大于额定电压,电容器会被击穿。 (2)电容器的识读 电容器参数的标注方法主要有: 1)直标法 2)文字符号法 3)数码法 4)色标法 标注的方法和特点与电阻类似。小容量电容器常用数码法标注,其中第一位、第二位为有效值数字,第三位表示倍乘数,其单位为pF。 例如:识读图片电容器的容量及允许偏差。 标有2A224J表示电容器的容量是22×104pF=0.22μF,允许偏差为 5%。 标有332K、2KV电容器表示该电容器标称容量是33×102pF=3.3nF,允许偏差为 10%,额定电压为2KV。 三、电容器的检测 1.电容器一般故障有:击穿短路、断路、漏电或电容量变化等。 2.检测小容量固定电容器(5000pF100μF选用R×100挡。容量越大选用挡位越小。 2)短路放电 将待测电容器的两引脚短路,放掉电容器内残余的电荷。 3)正向漏电电阻 万用表的黑表笔接电解电容器的正极,红表笔接负极,检测正向漏电电阻,指针先向右做大幅度摆动,然后再慢慢向左回归。根据指针摆动情况判断其质量,方法和小电容的检测方法相同。 3.检测电解电容器极性 1)第一次漏电电阻测量 先假定某一引脚为“+”极,将其与万用表的黑表笔相接,另一引脚与万用表的红表笔相接,测量漏电电阻,等指针稳定后记下电阻值R1。 2)第二次漏电电阻测量 调换两表笔再次测量电阻,等指针稳定后记下电阻值R2。 3)极性判断 比较两次电阻值,阻值较大的一次黑表笔所接是电解电容器的正极。 思考回答 1.如何检测小电容器的好坏? 2.电解电容器的质量检测与小电容器的质量检测有什么不同? 3.失去标注的电解电容器如何判断它的正、负极? PPT展示元件的图片,展示学习目标 PPT展示常见电阻器图片 通过举例学习识读方法 引导学生记忆 通过示例学习识读方法 演示操作 演示操作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