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课件

资源简介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一下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或者说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评价点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属外向型经济;教师:答得很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外向型经济
[讲授新课]
师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生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教师及时激励评价)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大量外资来自哪里呢?
投影1:“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7.3)
珠江三角洲外
资的主要来源地
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资74%来自港澳地区,这是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3%的外资来自祖国的台湾地区;23%的外资来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区。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引导学生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边想象边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投影2:“外向型经济一例”(图7.4)加深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呢?
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师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P53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
评价点拨: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影3:“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7.5)
分组探讨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读图7.5,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
(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请你分析其原因。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幅度较大,而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却较小。(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因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上升。
分组探讨2: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台湾各大电脑厂商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了完备的电脑零配件生产体系。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深具潜力的市场,使得这里开始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近几年来,台商投资已经向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昆山、苏州、南京一带转移。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税收减少等。这些现象毫不奇怪。因为投资者追求的主要是经济效益,什么地区获得经济效益大,就投资什么地区。什么地区投资环境好,就投资什么地区。这是商人的经营之道。投资要考虑各种因素,才可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分组探讨3:我国地区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的条件,可以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经济。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试比较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地区经济特色和条件的差异。
投影4:出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和“辽中南地区图”,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两地区产业分布图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比较两地区主要产业部门和发展主要产业所依托的地理条件的差异。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点拨:
地区
主要产业部门不同
依托的地理条件不同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电子通信设备等产业
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侨乡,有利于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且海陆交通便利
辽中南地区(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钢铁、机械、石油、化工、船舶制造工业
有色金属、煤炭、铁矿资源丰富,海运便捷、铁路运输发达,有利于发展重工业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城镇的迅猛发展,可以说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的发展。
板书:城镇的发展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后的录像。让学生说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明确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前者农田广阔(以农业用地为主),后者却是城镇密集。土地利用方式的显著变化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
师问: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土地利用方式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形成这种巨大变化需要哪些条件呢?
投影5:《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图7.6)、《川流不息的民工潮》(图7.7)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短文加深印象。
启发思考:同学们,画中的城镇幢幢建筑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居住、建工厂、办学校、办医院等)城镇的建筑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学生:当地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越来越多,人口急剧膨胀。教师:及时鼓励)
讨论表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投影片)珠江三角洲地区下列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序号将它们排列起来,并派小组代表加上适当的动词,用一段完整的话表述出来。
①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②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 ③城镇的发展 ④大量就业机会 ⑤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 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生:①②④⑤⑥③)
评价点拨:学生讨论、排序、口头表述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业、娱乐业、运输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不仅吸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还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正是由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才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散布在城郊和乡镇,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有力地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小结:由于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才使本区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可见,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的形成条件是:外向型经济繁荣,产业结构调整。
填表:(见投影)
地区
最显著的变化
形成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

土地利用方式
型经济繁荣
以 用地为主

用地、 用地、 用地和 用地交错分布
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前:以农业用地为主;后:居住、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与农业用地交错分布。形成条件:(1)外向型经济繁荣;(2)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
投影:《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的变化》(图7.8)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后,结合地图说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学生:1984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稀疏,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非农业人口增长缓慢;2000年时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越来越密,数量大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增长很快。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很现实!
分组讨论:下面同学们结合图7.8和前面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一下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促使各种服务业迅速崛起,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因而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过渡: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70%以上,而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亟待加快发展步伐。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分组讨论: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会对环境及人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等)和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等)。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解决城镇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呢?
角色扮演: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分别充当普通工人、工厂厂长、深圳市市长、广东省省长角色来谈谈自己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角色
建议
设想
普通工人
城镇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居住环境
城镇应适度发展,科学规划,保证居民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工厂厂长
要尽量少建或不建污染性工厂
要大力兴办环保型企业
深圳市长
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城建规划要科学、合理,注重环保
把城市建成花园式城市
广东省长
城镇发展要注意节约耕地、合理用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
要努力实现广东省各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城镇人口
评价点拨:刚才同学们扮演的角色很成功,提的建议和设想很有道理,操作性很强。珠江三角洲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适度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注重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才有可能解决好本区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获得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条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利弊和解决办法。
知识要点与检测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请你课余从报刊、杂志、电视或电脑网络上搜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有关资料,解释其城镇化发展的原因。
2.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影响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请你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进行书面说明,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你的建议和设想。
课件37张PPT。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知识储备我国有哪几个经济特区?其中有哪些位于广东省?哪些位于珠江三角洲?厦门我国的经济特区示意图汕头深圳珠海海南30多年前的...如今的...珠三角地区30年前的珠三角地区现在的珠三角地区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珠江三角洲的范围*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2.改革开放的先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珠江三角洲在全国的位置纬度位置亚热带季风气候温 带 季 风 气 候京广线京九线北回归线珠海深圳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2.海陆位置广东东南部,临南海,交通便利3.相对位置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称为我国的南大门南海马 来 西 亚文莱印 度 尼 西 亚新加坡菲 律 宾珠江三角洲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江三角洲,我国的南大门想一想?国家为什么会选择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地,它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成为对外开放前沿的条件是什么?
区位因素:


人文因素:


政策因素: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珠江三角洲成为开放地区的有利条件1、图中字母B表示的城市( )?
A.香港??????? B.澳门????  C.深圳??????? D.广州 2、能到达A特别行政区的铁路干线C是( )
A.京沪线??????? B.陇海线???? C.京九线??????? D.沪杭线 试一试BC课堂练习(1)一、填空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__省的东南部,___江下游,毗邻_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与_____ 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厦门、汕头、_______、_______。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__________。
3.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_____贸易渠道出口至_______、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珠海珠香港 澳门东南亚深圳广东经济开放区港澳东南亚二、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靠近香港和东南亚 B.许多地方是侨乡
C.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D.矿产资源丰富
2.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汕头 C.珠海 D.厦门
3.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是:( )
A.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
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交通便利
B.许多地方是侨乡
C.这里平原广阔,水网密布,物产丰富,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D.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享有发展经济的
优惠政策课堂练习(2)ABACABCD0全国珠江三角洲单位:亿美元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年份珠三角为什么能吸收怎么多外资?这些外资来自于哪里?二、外向型经济(1)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2)海陆交通便利
(3)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1、发展的有利条件2、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1)“前店”指港澳地区
(2)“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19801985199019951、在GDP变化上,珠江三角洲与全国相比
有何差异?(增长速度高于全国)2、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单位:元年份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全国珠江三角洲问题 企业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1、土地和
劳动力成本上涨;2、远离市场;3、人才储
备不足。主要产业部门不同: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地区经济特色
和条件差异对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如纺织、服装
辽中南地区:重工业为主,如钢铁、煤炭、石油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辽中南地区: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发展主要产业所依托的地理条件不同:三、城镇的发展1.城镇化: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和城镇数量及规模的扩张。 2.主要原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民工潮形成原因是什么?1.珠三角地区就业机会多2.劳动报酬相对较高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变化1.城镇分布有何特点?沿河流分布1、珠江三角洲位于( )
A. 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云南省 D.青海省
2、我国的“南大门”指的是( )
A.香港 B.台湾
C.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试试看AD3、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的主要来
源是( )
A.东南亚 B.日本
C.台湾地区 D.港澳地区
4、珠江三角洲出口产品通过的主要
贸易渠道是( )
A.国同市场 B.港澳
C.台湾 D.美国DB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有利因素区位政策人文平原广阔,交通便利, 毗邻港澳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策略2、合作模式——“前店后厂”1.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3、以轻工业产品的加工为主课堂小结二、外向型经济
三、城镇的发展1.非农人口增加,城镇数目规模扩大区位因素政策因素人文因素纬度位置气候优越 农业基础好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便利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著名侨乡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改革开放珠三角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