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西北地区第二课时 草原风情一、教材分析草原风情──围绕内蒙古草原牧区的文化生活展开。内蒙古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滋润了丰美的水草,养育了肥壮的牛羊,让世代生活在草原的人们得以生存繁衍。牧民的衣食住行和风俗文化等,深深烙上了草原牧业的印记。二、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这个案例,初步学会分析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从草原生活角度入手,体会牧民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牧区生活。2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图表录象获取有用信息,能够应用多种资料,描述一地区域的环境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游牧文化的描绘,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认识人地关系的和谐对居住在那里的人们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难点: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与草原的关系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对比法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一看到这个标题《草原风情》,我们同学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画面?(七嘴八舌草原)生1:茫茫一片草原,一眼望不到边,天很蓝生2:有很多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很多姑娘和青年男子在草原上骑马玩耍生3:那里的人们喝马奶……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的风土人情吧!(二)新课教学展示内蒙古草原的位置地图 师:观察地图,大家发现内蒙古草原的位置有何特点? 生: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师:提到内蒙古大草原,同学们肯定会想到白居易的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根据这首诗,再结合老师这里给你提供的两张地图,思考一个问题——内蒙古大草原有什么特点?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内蒙古大草原是属于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所以当地的牧民不能四季放牧,只能逐水草而居。)师:出示概括——温带草原,草原平坦辽阔,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量较少,季节性牧场,逐水草而居。师:了解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之后,我们再进入第二个话题——考察内蒙古草原风情。师:你知道内蒙古草原都有哪些风情吗?(从衣、食、住、行、民风民俗等方面进行讨论)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讨论师:看来同学们对内蒙古大草原风情了解得还真不少!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图片,现在想跟大家一起共享一下。欣赏过程中有一个要求——思考:牧民的这些生活与草原、牧业之间有何关系?你现在最想了解的是那一方面的风情呢? (教师出示有关图片并且简单介绍)生活情况:衣——蒙古长袍、长靴等;食——烤全羊、奶茶、奶酒等;住——蒙古包;行——马匹、马车等;民风民俗——那达慕大会、摔交、射箭、载歌载舞等。(民风民俗观看录像:那达慕大会每年什么季节举行?蒙古族当中的“好汉三赛”,指的是那达慕大会上进行的哪三种比赛?从中可看出蒙古族的哪些精神?)师:了解了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土人情后,我们再来思考刚才这个问题:牧民的这些生活与草原、牧业之间有何关系?(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派代表发言)生:畅所欲言师:出示答案(见课件)师:从同学们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生:自然环境决定了这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当地的牧民因地制宜,创造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师:自由论坛——草原依旧是原来的草原,但是由于现代化生活大背景的影响,牧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游牧生活改为定居生活(如图),思考一下,把保持了千年的游牧生活改为先进的定居生活对牧民来说合适吗?为什么?生:畅所欲言(向机械化生产过渡) (三)课堂延申:师:滕格尔唱的歌曲《天堂》,他的歌声曾被喻为“来自大草原、无污染的绿色的呼吸”,草原也被其称为理想中的“天堂”。但草原是否一如既往的是牧民们的“天堂”,这里的天是否还蓝?水是否还清?草是否依旧嫩绿?师:出示图片,学生欣赏,感悟草原的变化师:小组讨论——1. 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你认为如今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有哪些?2. 你有什么良策帮助牧民治理草原退化问题? 生:1. 气候恶化、垦草种粮、过度放牧 2. 退耕还草、造林种草、禁牧轮牧、圈养移民(四)新课总结师:出示澳大利亚大草原和内蒙古大草原的不同表格,学生填充完整提问——同样是大草原,为什么那儿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导致澳大利亚和内蒙古大草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自然环境师:所以我们说自然环境决定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会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正是由于不同而精采,各地的人们要根据各自区域的特点来选择生活的方式、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学们,神奇而美丽的内蒙古,仅用短短40分钟,在小小的课堂里是说不完的,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就把目光投向书本,投向网络,投向大自然,去关注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去关注内蒙古的资源开发利用,去关注你想关注的问题。课件42张PPT。草原风情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的位置西北内陆 远离海洋内蒙古大草原有何特点?找一找中国的气候类型 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旱少雨。年降水量自东向西明显减少,景观也随之自东向西过渡明显,由东部较湿润的森林草原,向西逐渐过渡到半干旱草原和干旱的荒漠。所以内蒙古水草肥美的草原应当位于自治区的东部,并属于典型的温带草原,草原“一岁一枯荣”,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如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考察内蒙古草原风情牧民的这些生活与草原、牧业之间有何关系? 感受内蒙古服饰参观草原民居骑马放牧 体验民风民俗 品尝民族食品考察内蒙古草原风情衣 :蒙古袍--- 食:奶茶---住:蒙古包--- 行:骑着骏马—娱乐:摔跤、骑马----便于抵御严寒和骑马---适宜草原生活与活动牛奶或羊奶---饲养奶牛---草原牧业生产便于拆装搬运--- 适宜草原牧业生产便于驰骋和驱赶羊群---适宜草原上大范围活动草地柔软、草原辽阔牧民的这些生活与草原、牧业之间有何关系? 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手把肉奶茶奶豆腐炒米煮 马 奶内蒙古人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饮食习惯??肉食奶食为主,不仅荤素搭配,稠稀结合,口中不腻,胃里舒服,而且容易消化,做法简单易行,适合游牧生活的需要。衣:蒙古袍蒙古袍十分肥大,颜色鲜艳,腰带红红绿绿又宽又大,领高袖长,冬用毛皮,夏用棉布或丝绸制成,便于在马背上活动自如,晚上还可以当被子,适应蒙古草原的气候特点。想一想这种服饰如何适应草原生活环境的?住蒙古包古代称“穹庐”或“毡帐”,是蒙古民族的传统民居,蒙古包呈圆形尖顶。 行行过去:骑马、骆驼、勒勒车现在:飞机、火车、汽车、摩托车、拖拉机马头琴马刀舞那达慕大会每年什么季节举行?蒙古族当中的“好汉三赛”,指的是那达慕大会上进行的哪三种比赛?从中可看出蒙古族的哪些精神?草原依旧是原来的草原,但是由于现代化生活大背景的影响,牧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游牧生活改为定居生活牧民新生活 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会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正是由于不同而精采,各地的人们要根据各自区域的特点来选择生活的方式、发展的道路,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敕勒歌》 滕格尔唱的歌曲《天堂》,他的歌声曾被喻为“来自大草原、无污染的绿色的呼吸”,草原也被其称为理想中的“天堂”。但草原是否一如既往的是牧民们的“天堂”,这里的天是否还蓝?水是否还清?草是否依旧嫩绿?课堂延伸 资料显示,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现在,内蒙古7880万公顷天然草原中,退化面积达到4673万公顷 ,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59%,并且每年还在以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退化、沙化,不仅严重危及内蒙古数百万农牧民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接威胁着首都北京和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你知道吗?触目惊心!!!材料二:从西部的乌拉特草原到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扑面而来的是众多而庞大的畜群衔头接尾地在戈壁荒漠、乏草瘠原上无奈地游弋的景象。许多地方已变成寸草不生、遍地沙砾的戈壁滩。一些草场牧草枯死,裸露的地面旱起一层浮土,稍一起风便尘土飞扬。不少草场河湖干涸,枯黄的牧草遮不住脚背。一些草场尽管有几簇绿色,却长得是标志草原退化的马莲草和牲畜不 吃的狼针草。材料一:1998年4月15日上午9时,大风卷着遮天蔽日的黄沙,出现在内蒙古的西部,当时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最高每立方米达到69毫克,是标准值的230倍,在部分地区能见度只有300米。这种恶劣的沙尘暴,持续了4天,其时间之长,沙尘之多,前所罕见。这一从内蒙古西部开始的沙尘暴波及了我国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北京、济南受到影响,其时北京也有昏天?刂?校??夷嘤攴追伞3そ?阅喜糠值厍?灿蟹从Γ?16日的杭州,也有黄色尘土飞扬。这次沙尘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22亿元。1、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你认为如今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有哪些?2、你有什么良策帮助牧民治理草原退化问题?小组讨论气候恶化垦草种粮 过度放牧 退耕还草造林种草禁牧轮牧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四季放牧夏秋旺季定居生活游牧生活现代化人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草原风情.doc 草原风情.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