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望海潮》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4.1《望海潮》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新)
1.下列对《望海潮》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
C.“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2.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B.自胡马窥江去后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堑(qiàn) 堤沙(dī) 千骑(qí) 都门(dōu)
B.凝噎(yē) 暮霭(ǎi) 老叟(sōu) 罗绮(qǐ)
C.重湖(chóng) 叠 (yǎn) 嬉嬉(xī) 骤雨(zhòu)
D.箫鼓(xiāo) 珠玑(jī) 参差(cān) 羌管(qiāng)
二、情景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柳永在《望海潮》中仅用“ , ”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景概括出来了。
(2)《望海潮》中,柳永用了“ , ”八个字展现出杭州的繁华富庶。
(3)姜夔《扬州慢》中“ , ”用“扬州芍药甲天下”反衬“寂寞开无主”的荒凉,一声长叹,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5.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运用夸张手法,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景象的词句是“ , ”。
(2)《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不同季节的花来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 , ”。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柳永的词不仅继承了婉约词的风格特点,而且往往是情景交融,虚实兼写,不仅章法谨严,层次分明,而且铺叙与点染紧密结合,是一种雅俗兼备的语言艺术。
柳永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和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与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和所关注的情事。北宋诗人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宋代有名的学者王灼也在《碧鸡漫志》卷二中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都揭示出了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雅俗结合的风格最能体现柳永继承与革新相结合的精神,也最受后人的关注,成为褒贬不一的聚讼话题。
柳词风格上的雅与俗和柳词所表现的内容题材紧密相关。柳词在内容上的拓展与贡献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描写自己与歌伎的艳情生活,二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和感慨,三是描写都市生活与城市风光。
柳永描写自己与歌伎艳情生活的词总的说来是比较俗的。但柳永词并非一俗到底,也有很多雅的成分。对此,清代今文学家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写道:“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如清代朱彝尊《词综》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柳永)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
又如晚清著名词人郑文焯在《与人论词遗札》中写道:“屯田,北宋专家,其高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柳永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
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与词法,并且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
晚唐五代词中,除了韦庄和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和男欢女爱等类型的情感,柳永的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
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中就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和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稍后的苏轼便就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的。
(摘编自文光华《中国文化风采录——柳永与婉约词》)
材料二:
柳永的词在词史上的确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他把词从传统的“小园香径独徘徊”“庭院深深深几许”引向“东南形胜”“千里烟波”,引向“怒涛卷霜雪”“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他大量运用“恁么”“一晌”“厌厌地”等口语,使典雅的文人词与清新活泼的民间语言和民歌风格再度结合起来,而在艺术上又远远高于以往俚俗的民间词和典雅的文人词;他把词作为自己唯一的文学创作体裁,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情。尽管人们通常仍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偎红倚翠”“浅吟低唱”来形容柳词风格,但他的词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婉约”情调,或者说传统的婉约词到柳永手中已发展到多姿多彩的丰富绚丽之境,在体制上也从短小的小令大规模地向长调发展。北宋中叶的大政治家、散文家兼诗人王安石的少数词作中有一首最著名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柳永的《望海潮》《八声甘州》等词的影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从写景、怀古到总结历史经验,意境雄浑阔大,“一洗五代旧习”(清·刘熙载《艺概》语)——但这毕竟已是在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之后了——甚至可以说,此后苏轼豪放的“大江东去”一派新词风也从柳词中吸取了营养,获得了灵感。自柳永之后,宋词开始进入了自身发展之高峰迭起的阶段。
(摘编自金诤《宋词综论》)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永的词之所以给当时和后世的人留下“卑俗”的印象,跟他的一些作品描写自己与歌伎的艳情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B.柳永的词在内容上不局限于离愁别恨和艳情生活,还有写羁旅行役和都市繁华等题材的作品,题材的范围有所扩大。
C.柳永的词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苏轼沿袭此风格,宋代其他词人则都是表现离愁别恨等类型的情感。
D.柳永的词在词史上的确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他的词在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清代朱彝尊的《词综》认为:柳永的词作都是“精金粹玉”,因为柳永一生精力都只放在了词的创作上。
B.柳词在语言风格上能有重大的拓展与贡献,根本原因是柳永本人沦落社会底层,并有漂泊羁旅的经历。
C.尽管一些柳词婉约缠绵,但柳词不再是传统的“婉约”情调,传统的婉约词到柳永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D.柳永的词雅俗结合,具有以婉约为主的多样化风格特色,王安石、苏轼等人词作上成就都缘于他的影响。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柳永的词句中最能体现柳词“雅”的特点的一项是( )
A.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玉女摇仙佩·佳人》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望海潮·东南形胜》)
C.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甘草子·秋暮》)
D.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长寿乐·尤红殢翠》)
9.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内容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10.“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畤《侯鲭录·卷七》)。而李清照《词论》云:“柳屯田永者,……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己未朔,李纲至行在,奏曰:“金人不道,陛下总帅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帝,抚万邦,责在陛下与宰相。”甲子,以李纲兼御营使。纲入对,言曰:“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帝善其言,问谁可任者,纲荐张所、傅亮。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曰:“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若委中原,金人将乘间以扰,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乙亥,召河东经制副使傅亮还行在。纲言:“圣意必欲罢亮,乞付黄潜善施行,臣得乞身归田里。”或曰:“公决于进退,于义得矣,如谗者何?”纲曰:“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会侍御史张浚劾纲以私意杀宋齐愈,且论其招军买马之非,潜善、伯彦等复力排纲,请帝去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凡在相位七十七日。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李纲辅政》)
材料二:
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二帝何至于北行,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夫用君子则安,用小人则危,不易之理也。然纲居相位仅七十余日,其谋数不用,独于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之言,信而任之,恒若不及,何高宗之见与人殊哉?纲虽见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噭噭焉挽其裳裾而从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九)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还有三处需要添加句读,请选出需要添加句读处的数字序号( )
今1国2势3不4逮5靖6康7间8远9甚10至11于12所13当14急15而16先17者18则19在20于21料22理23河北、河东。料24理25稍26就27然28后29中30原31可32保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甲子”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序中“丙辰中秋”的“丙辰”,同是用干支来纪日。
B.文中的“东南”指地处东南方向的江浙一带,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东南”所指接近。
C.文中的“扬州”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扬州”,处于宋金对峙的前线。
D.文中“裳裾”的“裳”,与《离骚》中“集芙蓉以为裳”的“裳”含义一致,指的是古人所着的下装。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上奏高宗,指出国难当前之际,君臣应该担当起迎还被扣押的徽、钦二帝,安抚国家的大任。
B.当高宗还都之意有所动摇时,李纲直言皇帝下诏不久,答应留驻中原,怎可出尔反尔、失信于民。
C.汪伯彦、黄潜善暗中主张迁都扬州,高宗准备召还河东经制副使傅亮,李纲决定用辞职来据理力争。
D.黄潜善、汪伯彦因排挤李纲而被降为观文殿大学士,李纲因为张浚的弹劾,在位七十七天就被罢相。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
(2)纲虽见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
15.材料二认为“用君子则安,用小人则危”,请结合两则文本概括,李纲何以被《宋史》称为“君子”。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①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①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16.下列对这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情景。
B.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C.陈词开头两句从大处着墨,概述西湖的非凡气象,接着对景物作了具体描述。
D.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17.“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8.全词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来?本词的诗眼是什么?
1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
1.D
2.B
3.C
4.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5.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6.C 7.C 8.B 9.相同点: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柳永词的开拓性意义和苏轼等对柳永词的借鉴。
侧重点:材料一则重从柳词雅俗兼备的语言艺术特点来谈,分别从内容题材,词调词法,审美趣味方面分析。材料二侧重从柳词的题材、语言、体制上来谈。 10.语言通俗是柳词的本色,柳永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景,抒情。但柳词的语言艺术是雅俗兼备的,正如苏东坡所言。而李清照只看到了柳词“俗”的一面,却未看到其“雅”的一面。柳永功名失意,漂泊四方,内容上,除写艳情生活外,更有羁旅行役和都市繁华,词多凄凉沉着。柳永所写的自然景物高远而博大,如《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柳词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怀乡、怀人、怀帝都,这种士大夫情怀正是“雅”的表现。
11.(10、18、27) 12.A 13.D 14.(1)我懂得竭力做到侍奉君主的道义,不能做到时就要保全进退的气节,个人的祸患并非我顾虑的事情。
(2)李纲虽然被贬斥,忠诚却没有一点减损,不因为是否被重用而选择直言还是沉默,如同孩子依恋他的母亲。 15.①李纲对于国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将自身荣辱、安危置之度外;②面对皇帝的贬斥和小人的攻讦,始终保持着对君主和国家的忠诚;③宋高宗摇摆不定时,他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敢于直言进谏。
16.B 17.不一样。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陈词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18.全词主要写思乡怀人之感,从“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和“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可以看出。本词的诗眼是“愁”。 19.本词上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词人登楼远望,景色苍茫辽阔、萧瑟凄凉,抒发了词人的悲秋之情,为下文的思乡怀人作铺垫。下阕运用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的手法,词人自己思归心切,因而联想到故乡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地盼望自己回家,进而想象佳人妆楼颙望,误识归舟的情形,从而加倍写出作者对佳人的怀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