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三章 认识电路第1节 电现象1.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与观察,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物体带电的实质。2.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4.知道电池的极性、外部的电流方向及供电时电池中的能量转化。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电现象:知识点1静电现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靠近纸屑,会看到什么现象?纸屑被橡胶棒吸引再试试看,其他物体摩擦能带电吗?1. 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用接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还可以通过感应使物体带电等。2.带电体的性质 能吸引轻小的物体。知识链接静电: 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的秋天,人们常常会碰到以下现象: 晚上脱衣服时,常听到“噼啪”的声响,且伴有蓝光;早上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开水龙头时会“触电”,会发出“啪”的声响等,这些都是静电现象。3.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思考: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会起电呢?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能带电?4. 摩擦起电的实质(1)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② 原子结构中的各种粒子带电情况:电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质子:带正电。一个质子带的正电荷量与一个电子带的负电荷量相等。中子:不带电。特别提醒带电体吸引某物体时,通常会错误地认为另一物体一定带了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带电体还可以吸引轻小物体。(2)摩擦起电①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如果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减少,则原子带正电;如果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增加,则原子带负电。②摩擦起电的认识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结果 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质得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质失电子,带正电实质 电荷的转移能的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易错提醒 同种物质相互摩擦不能带电特别提醒在理解摩擦起电现象时,易出现以下错误:(1)认为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2)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得到电子的物体带正电。理解要点◆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在摩擦起电现象中,一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则另一个物体就得到多少电子。因此,在摩擦起电发生时,两物体一定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摩擦的两个物体与外界绝缘,即摩擦的两个物体不与外界发生电荷的转移。当两物体摩擦时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因得到电子,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5. 电荷量(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2)单位:库仑(库),符号为C。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 而带了电,带电体有 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解析:用干绸布擦拭穿衣镜时,镜面因摩擦而带了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能将细小的绒毛吸引在镜面上。摩擦吸引轻小物体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 带电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叫做电场。通过电场,带电体之间不需要接触就能产生相互作用。知识点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 验电器(1)作用:检测物体是否带电。(2)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3)使用方法:让待测物体与金属球接触,若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则待测物体带电,否则不带电。(4)验电器只能粗略地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箔片张角越大,表明带电体带的电荷越多,不能直接检验出带电体带哪种电荷。金属球绝缘垫金属杆金属箔金属罩接线柱规律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 利用带电体的性质判断:看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2.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3. 利用验电器检验。[中考·永州]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B解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选项A、C中两带电小球应互相排斥而远离;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选项B、D中两带电小球应互相吸引而靠拢。1. 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1)其中定向指的是能移动的电荷,都大致朝一个方向移动。(2)正电荷和负电荷都可以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2. 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导线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知识点3电流知识链接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早期发现电流后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并依此进行理论研究。后来发现了导线中只有电子才可移动,电子带的是负电,理应把电流方向改为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但这样许许多多规定都要重建,且电流方向的不符合实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影响计算,所以并没有更改。(1)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电源内部,电流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为了不在表述时出现错误,表述电路中电流方向时,可以加上用电器。如:电路中的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不要表述为电路中的电流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2)电池① 伏打电池:1800 年,伏打用锌片和铜片夹上盐水浸湿的纸片,发明了电池。② 电池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③ 电池的种类:电池的种类很多,如锂电池、纽扣电池、蓄电池、干电池等。但大多数都是利用了伏打电池的基本原理,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使A 带负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 和B 连接起来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 金属箔的张角减小B.A 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C.A 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的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A 流向B,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解析:A 带负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 和B 连接起来,A 上的部分负电荷会转移到B 上,因此验电器B 的金属箔由于带负电会张开; 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电流的方向是从B 流向A。答案:B特别提醒在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总是负电荷,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的反方向才是电流的方向,不能将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当成电流的方向。应对策略:为防止出现以上错误,可用等效思想理解,即可以认为,负电荷定向移动时,等效于正电荷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静电现象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电。正电荷:丝绸摩擦过得玻璃棒所带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得橡胶棒所带电荷。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验电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检验是否带电。原因: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电子从本领弱的转移到能力强的物体。电流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的方向。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由+极流向-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