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7.1促进民族团结 课时 1 第几课时 1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九年级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教学内容分析 《促进民族团结》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两目组成: 第一目介绍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民族政策,引导学生认识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二目通过事实描述,阐述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所采取的各种举措,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最终引导学生在身心言行上坚定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成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自信中国人。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从个人能力看,大多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辩证分析能力。总体上看,九年级学生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有所了解,但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党对少数民族的方针、政策,培养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增强爱国之情,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2.道德修养: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内涵和表现,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 3.法治观念: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言行作斗争; 4.责任意识: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推广普通话 思考并回答:国家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倡导人人都要学习普通话?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普通话对个人、国家的意义。讲授新课 一、我国民族概括 1.展示中国地图 提问: 根据地图,请你回答: (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我国各民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格局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在我国,各民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据你所知,我们国家为了民族团结统一做了哪些举措? 2.展示图文: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方针 3.展示我国民族概括的笔记 提问:在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怎么样的民族关系? 二、巩固民族团结 1.展示92页的相关链接 2.提问: (1)有人说推广普通话,导致民族方言逐渐消失,因此不能推广普通话。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2)除了推广普通话,我国还在哪些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3.展示图文: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1) (2) (3) 4.提问:国家为什么要通过这些举措来发展民族地区 5.提问:有人认为国家负责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人民只用享福就好了,对此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一、我国民族概括 1.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根据图片,回答相应图片对应处理民族方针的哪一点 3.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 二、巩固民族团结 1.阅读相关链接,思考并回答问题: 相关链接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道理? 3.阅读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上述做法属于哪一方面?体现了基本原则的哪一点? (2)上述做法属于哪一方面?国家为什么要注重民生? (3)上述做法属于哪一方面?国家为什么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 5.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 本环节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只要了解即可。通过简单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分布格局特点,初步感知学生对民族之间的关系、国家对民族团结统一所做举措的认识,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通过实例图文,展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方针并落实的举措,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付出,培养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坚定党的领导。 通过引用《宪法》的有关规定,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作出的规定,强化学生法治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普通话推广与民族方言并不是对立关系,语言资源保护与推广普通话是相辅相成,都属于我们中华文化。 通过图文,了解我国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感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发展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堂小结 展示板书课堂练习 1.连线题 2.【海南2019】民主改革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成为幸福生活的奋斗者和享有者。这表明( ) ①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己经解决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新时代各民族地区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23 四川南充】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加快消除高速公路“孤岛”,进一步改善抵达地区、牧区交通条件,打通西藏运输通道。这有利于( ) A.①促进西藏地区共同繁荣 ⑤增进西藏地区民生福祉 B.②提高城镇化水平 ⑤促进西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C.③西藏地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⑤实现同步富裕 D.④扩大西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权 ⑤巩固民族团结 4.【2023 湖南邵阳】民族团结我行动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重视,省委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2022年初,邵阳市委召开民族工作会议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大会。会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九县(市)三区,“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穿梭在大街小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画和标语随处可见;广大农村,“村村响”响彻院里庭外、田间地头,为群众送去民族团结进步知识。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可以为群众送去哪些有关民族团结进步的认知。(写出两点即可) (2) 请你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设计两条标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民族团结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实现民族团结至关重要,与国家的生存、统一和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学生对此可能感受不深,兴趣不大。因此,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理解能力,提高分析能力,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