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信息技术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信息技术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
技术(学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B B A C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1小题10分,第12小题10分,共20分。)
11. (1)① False (2分)
② isPrime(p) 或者 isPrime(p) == True (2分)
③ 2**p-1 (2分)
④ str(count) (2分)
(2)D (2分)
12. (1)① 10 (2分)
② B (2分)
(2)① (int(y1) - int(y2))**2 或其他可行答案 (2分)
② len(b) – 2 (2分)
③ dist(b[i], b[i + 1], b[i + 2], b[i + 3]) (2分)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
技术(学考)试题卷
2023年10月
考生须知:
1. 本试题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术,第二部分通用技术。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数据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具有时效性和真伪性
B.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会引起价值的改变
C.信息是数据的载体,没有信息就没有数据
D.信息可以重复利用,不会因为被别人获取而发生损耗
2.下列关于数据与大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数据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B.计算机中的数据都以十进制数编码存储
C.大数据的数据量庞大,价值密度高
D.大数据的应用降低了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
3.下列不属于字符编码的是( )
A. ASCII B. GB2312 C. JPEG D. Unicode
4.下列有关信息的数字化与编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数字化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B. 条形码与二维码中的信息可以由专用设备扫描获取
C. 图像数字化一般需要经过采样、量化与编码过程
D. 声音的数字化过程中,信号保真度与采样频率有关,与量化位数无关
5. 通过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判断其是否有实数根,合适的算法控制结构是( )
A. 顺序结构 B. 分支结构 C. 循环结构 D. 树形结构
6. 某算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当输入t的值为8时,则最后输出n的值是( )
A.2 B.3 C.4 D.5
7.以下Python表达式的值为5的是( )
A.abs(int(-5.91)) B.min([2, 3, 4, 5, 6])
C.round(5.91, 2) D.ord("5")
8. 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import pandas as pd
s1=pd.Series(range(1,12,3))
print(s1)
该程序段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
A. 0 1 1 12 B. 1 1 2 12 C. 0 1 1 4 2 7 3 10 D. 1 1 2 4 3 7 4 10
9.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p = "Call-168"
c = " "
for ch in p:
if ch >= "0" and ch <= "9":
c += str(9-int(ch))
elif ch >= "a" and ch <= "z":
c += chr(ord(ch) - ord("a")+ord("A"))
else:
c += ch
print(c)
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A.cALL-168 B.CALL-168 C.call-168 D. CALL-831
10. 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import random
a = [34, 12, 93, 8, 14, 18, 24, 17, 51, 57]
num = random.randint(2, 3)
List = []
for i in range(len(a)):
if a[i] % num == 0:
List.append(a[i])
print(List)
执行该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可能是( )
A. [12, 93, 18, 24, 51, 57] B. [34, 12, 8, 14, 18, 0]
C. [34, 12, 93, 8, 14, 18] D. [14, 18, 24, 17, 51, 5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1小题10分,第12小题10分,共20分。)
11.“梅森素数”指的是符合条件m=2P-1,其中指数p与整数m均为素数,则m为梅森素数。如要找出250-1以内所有的“梅森素数”及个数。为此,我们先将问题抽象成条件的判断与素数的判断,并完成建模和算法设计,编写Python程序段如下。
from math import *
def isPrime(x): # 判断是否为素数
i = 2
while i < x :
if x % i == 0:
return ①
i += 1
return True
count = 0
for p in range(2, 50): # 判断否为梅森素数
if ② :
m = ③
if isPrime(m) == True:
print(m)
count += 1
print("2的50次方减1以内的梅森素数共有:" + ④ + "个")
(1)为使程序能正确运行,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2)为使程序的运行效率最高,加框处可修改的最合适代码为( )(单选:填字母)
A.i < x//2 B.i < x//2+1
C.i < sqrt(x)+1 D.i < int(sqrt(x))+1
12.在平面坐标系中,给定一组有序的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这些点,构成一条折线。其中字符串a为输入的坐标系中的各点坐标,以逗号为界从a中取出存入b列表中,列表b的第1、2个元素为第一个点的x坐标和y坐标(即x1,y1),第3、4个元素为第二个点的x坐标和y坐标(即x2,y2),依次类推。编写Python程序段如下,用于计算折线的长度。
from math import *
def dist(x1, y1, x2, y2):
length = sqrt((int(x1) - int(x2))**2 + ① )
return length
a = input("请输入各点的坐标:") # 如“2,3,4,5”则表示坐标点(2,3)和(4,5)
b = a.split(",")
if len(b) % 2 != 0:
print("输入的坐标有误!")
else:
s = 0
for i in range(0, ② , 2):
s = s + ③
print("折线的长度为:", s)
(1)如输入的数据为“2,3,5,7,8,11”,则折线的长度为: ① ;如果输入的数据为“2,3,5,7,8,11,”则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② (单选,填字母)。
A. 程序输出正确的折线长度
B. 输入的坐标有误!
C. 程序运行出错!
(2)为使程序能正确运行,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