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2、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3、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教学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20年,在印度发现了“狼孩”,取名卡玛拉。七八岁时,相当于6个月婴儿的智商,很难适应人类社会,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学会独立行走,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至死没讲话,据估计,她死时已16岁左右,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二、新课讲授(一)引导自学1.人的成长是不断______的过程。2.什么是社会化?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___。4.亲社会行为的表现。5.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7.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求:①自学课文,做好圈画批注,时间5分钟;②有疑问的,组内互相交流,统一答案。(二)展示交流1.人的成长是不断______的过程。2.什么是社会化?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___。4.亲社会行为的表现。5.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7.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求:①声音洪亮,条理清晰;②先说页码,再答内容。(三)合作探究一总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四)合作探究二下图与社会上的哪些行业或职业有关系?总结: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农业、制造业、纺织业、建筑业等行业和很多职业岗位所提供的物品,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也为每个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五)【畅谈与分享】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2.请你谈谈自己的亲社会行为?①看新闻;②宣传环保、交通知识;③制止吃饭插队的同学;④函谷关研学之旅、⑤一日果农研学活动;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⑦去敬老院看望老人⑧参加志愿者活动⑨保守国家秘密……3.这些亲社会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有利于①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塑造健康的人格;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④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⑨维护国家尊严和形象。(六)【合作探究三】1、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链接视频)2、黄大年,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放弃外国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在他的带领下,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链接视频)3、灵宝56岁的王天军背81岁老母看社火成网红,后来小爱变大爱,他将8000元奖金捐给敬老院,赢得无数网友的称赞。1.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2.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向他们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②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③学会谦让、分享,乐于助人;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⑤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⑥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不做“看客”⑦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学会明辨是非;⑧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进取,自立自强。(七)梳理归整(八)学效检测单项选择1.从G20杭州峰会的“小青荷”到江苏发展大会的“小流苏”,青年志愿者们积极传递文明礼仪,制止不文明行为。该举动告诉我们(A)A.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B.体验生活变化,领略现代文明 C.提高文化素养,突出个人发展D.强调服务社会,不应获取回报2.某学校在开展助残的活动中,许多同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冷漠的变热情了,脆弱的变坚强了。可见(C)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B.我们应该多了解社会C.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D.我们的情绪变化太大多项选择3.“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这句话告诉我们(BCD)A.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只讲奉献,而不能索取B.人的一生若只是索取,人生就没有意义C.真正懂得生命价值的人不但享受现实生活中的给予,而且会积极地为他人、为社会去奉献D.只要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生命就有价值,人生就有意义。4.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知识,同时也要(AD)A、关注社会并了解社会B、避免和别人的交往以影响自己的学习C、多交社会上的朋友D、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