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洋流及其影响 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洋流及其影响 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4.2洋流及其影响 练习
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两支洋流交汇处(BMC)纬度位置的年内、年际变化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示意1993~2016年BMC所在纬度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BMC所在区域( )
A.常年受冰山威胁大 B.表层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小
C.水汽丰富,多海雾 D.沿岸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
2.与1993~2016年BMC移动总趋势成因相关的是( )
①西风减弱
②西风增强
③极地东风减弱
④信风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推测一年中BMC纬度位置偏北时( )
①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高
②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③长江入海口处盐度较低
④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海洋混合层是指海—气相互作用和风浪搅拌作用使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一定、水温均—的水层。下图示意东南信风不同强度作用下,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海水混合层的厚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赤道太平洋正常风、弱风及强风时,混合层厚度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b—c—a C.c—b—a D.a—c—b
5.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时,赤道太平洋海水环流是( )
A. B. C. D.
6.当赤道西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时,该海域( )
A.渔业增产 B.均温变高 C.降水增加 D.盐度降低
莱州湾(如图)是山东最大的海湾,其开口向北,东起屺坶岛,西止黄河入海口。有些年份,受冬季寒潮天气的影响,莱州湾封冻期会长达4个月。虾虎鱼个头小,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产量大,莱州湾大部分属于黄河冲积而成的浅滩,非常适宜虾虎鱼的生长繁殖,莱州湾虾虎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南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莱州湾海面冬季易封冻,黄河对莱州湾封冻起到的主要作用有( )
①增强海水流动性
②降低海水深度
③冲淡海水盐度
④增加海水浑浊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海面封冻对莱州湾海域大气的影响是( )
A.莱州湾海域内气温下降 B.大气接收海水辐射增强
C.海域上空空气湿度增加 D.促使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9.夏季虾虎鱼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南部,主要是由于莱州湾南部( )
A.纬度较低,夏季海水温度适宜 B.河流入海泥沙少,海域宽且深
C.有众多河流注入,营养物质丰富 D.海湾最封闭,海水流动性较差
下图是某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该洋流如果位于南太平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大陆东岸沿岸气候湿润 B.位于大陆东岸沿岸气候干燥
C.位于大陆西岸沿岸气候湿润 D.位于大陆西岸沿岸气候干燥
11.该洋流如果位于大陆东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B.位于北半球,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C.位于南半球,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位于南半球,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12.若该洋流位于北太平洋,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该洋流沿岸地区( )
A.降水增多 B.渔民失业 C.降水减少 D.海鸟死亡
海滩离岸流,也叫回卷流,是一股垂直于海岸流向外海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多发于沙质海滩的横向沙坝、沟槽等地形区域。某个时刻,在风、波浪、潮流等作用下,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最终大量的海水从较低的缺口冲出形成离岸流,强劲的水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此区域活动的人群拖到外海,造成溺水事件。下图为我国某海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海滩最容易发生离岸流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在海滩不幸遇到离岸流,最科学的自救方法是( )
A.尽全力逆流游回岸边 B.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
C.平行于海岸向两边游 D.下潜到水底走回岸边
15.假如你站在图中岸边沙滩上,会发现离岸流处的海水( )
①清澈透明
②颜色偏黄
③风平浪静
④浪花翻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下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聚拢在了一起,形成了数千米长,宽达1千米,厚数十米的“鱼带”,跋涉1000多千米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
(1)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
(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
(3)说出沙丁鱼大迁徙期间德班的常见天气特点。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索马里半岛是非洲最大的半岛,位于亚、非两大洲交界处,地中海和印度洋间海上航道要冲,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气候炎热干旱,年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以下,大部属热带沙漠气候,成为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沙漠气候区。
材料二:图为索马里半岛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分布图。
(1)据图,描述索马里半岛地区的地形特征。
(2)图中M地降水较多的季节是____,并分析原因。
(3)分析图中N地炎热干燥的原因。
18.阅读太平洋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海洋洋流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地理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1)图中,从A地到B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自西向东航行,而从B地到A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简要分析两种航行路线的利弊。
(2)在南太平洋海区标注箭头表示大洋环流,说明图中M洋流的名称。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M洋流有何变化?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3)发生厄尔尼诺期间,秘鲁渔场渔业生产受到怎样影响?分析其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BMC所在区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表层海水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大,水汽丰富,多海雾。BMC所在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受冰山威胁小,沿岸分布着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答案:B
解析:图中信息显示,1993~2016年BMC呈南移趋势,主要是因为局部减弱的西风导致北上寒流减弱,信风增强导致巴西暖流增强,从而使得BMC南移。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不会影响BMC所处纬度的海域。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盛行西风带、信风带与北上寒流及巴西暖流的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受其影响BMC纬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受其影响BMC纬度位置偏南。因此,当BMC纬度位置偏北时,为北半球夏半年,此时段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高,长江入海口处盐度较低,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洋混合层是海—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区域,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混合层的厚度变化受东南信风的强弱影响较大,东南信风较弱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冷海水上泛较弱,太平洋表层的热流转向美洲,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混合层增厚,而赤道西太平洋水温则因信风减弱而自东向西暖流动力不足,导致混合层变薄,信风增强时,则东西混合层变化相反,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混合层的厚度变化受东南信风的强弱影响较大,赤道东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时,东南信风增强,赤道太平洋东侧海水上泛,西侧海水下沉,两侧海水循环呈逆时针方向运动,C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赤道西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即赤道东太平洋到达赤道西太平洋暖海水减少,东南信风减弱,从而产生厄尔尼诺现象,赤道西太平洋海水上升增强,将深水区大量的海水营养盐(磷酸盐、硝酸盐等)带到表层,鱼类饵料增多,渔业增产,水温降低,降水减少,盐度升高,A项正确,B、C、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水汇入海湾之后,泥沙堆积使得海湾更浅,海湾水浅,海洋性弱,更易结冰,同时黄河直接汇入海湾,因黄河流量大,淡水汇入海湾后海水盐度很可能降低,盐度越小越易结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封冻后冰面的反射率增大,使海水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大气接收的海水辐射也减少,使海域内的气温下降,A正确、B错误;海湾封冻会导致海水蒸发减弱,海域上空空气湿度减小,C错误;海冰中盐分较少,海湾封冻会析出大量盐分,促使冰下海水盐度升高,但这不是对大气的影响,D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莱州湾南部沿岸有众多的河流注入,夏季是雨季,降水量大,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汇集在入海口处,鱼类的饵料较多,因此夏季虾虎鱼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南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凸向相同,位于南太平洋且由南向北流的洋流是秘鲁寒流,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在其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广布。故D正确。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位于大陆东岸,洋流向北流动,是北半球的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12.答案:C
解析:若该洋流位于北太平洋,则该洋流应为亚欧大陆东岸的日本暖流。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海区海水升温,与该区域海水温差较小,使沃克环流减弱,该区域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因此C正确。该区域的水温变化不大,且鱼类并非冷水鱼,不会大量死亡。因此B、D错误。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离岸流多发于沙质海滩的横向沙坝、沟槽等区域;结合图例可看出,丙处北侧有一横向沙坝,南侧等深线向水浅的方向弯曲为沟槽地形,可判断出丙最容易发生离岸流,C正确;甲处等深线向水深的方向弯曲,为山底山脊地形,不易发生离岸流,A错;乙和丁两地等深线稀疏平直,不易发生离岸流,BD错。故选C。
14.答案:C
解析:由材料“强劲的水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此区域活动的人群拖到外海”可知,离岸流速度快,因此不易逆流回岸边,可暂时随波逐流,A错;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可行,但离岸流速度快,别人不一定发现,且别人发现后的救援不属于自救,B错;离岸流是在海浪和水底地形共同作用下,底层海水也发生扰动,下潜更危险,D错;由于离岸流宽度较窄,因此可向平行于海岸的两边游,C正确。故选C。
15.答案:B
解析:由材料“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可知,离岸流发生时,海水聚集会使底层沙质搅动,使海水浑浊,颜色偏黄,①错、②正确;离岸流速度快且表面平静,不易发觉,③正确、④错。②③正确,故选B。
16.答案:(1)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5~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搅动起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3)多晴天,云量少;风力较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
解析:(1)读材料可知,“沙丁鱼喜冷水”,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好群居”,说明沙丁鱼需要较大的生存空间,由图可知,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读材料可知,“低温的沿岸流”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向北流动”则与沙丁鱼迁徙方向一致,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同时由图可知,沿岸流与厄加勒斯暖流交汇,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3)沙丁鱼大迁徙时间为每年5~7月,此时为南半球冬季,且南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风力小。
17.答案:(1)山地高原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大;海岸线平直。
(2)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到达图中M地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
(3)冬半年N地受到陆地上来的东北风的影响,性质干热,降水稀少;夏半年N地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离岸风使得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寒流),降温减湿,使得降水稀少;位于低纬度地区,全年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解析:(1)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起伏、特殊地貌等,沿海地区还包括岛屿、半岛、海岸线平直程度等。读图可知,索马里半岛的海拔多在500m以上,可知索马里半岛以山地高原为主;根据图中山峰的分布及东南方向海域可知,索马里半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较大;读图可知,索马里半岛海岸线平直。
(2)降水的季节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进行分析。由所学季风环流知识可知,索马里半岛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水汽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东北季风来自亚欧大陆,水汽较少;故索马里半岛的降水与西南季风有关。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到达图中M地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
(3)本小题主要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等角度进行分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冬半年N地受到陆地上来的东北风的影响,性质干热,降水稀少;夏半年N地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在N地表现为离岸风;离岸风吹拂表层海水,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层海水上涌补充,使得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寒流),降温减湿,使得降水稀少;索马里半岛位于低纬度地区,全年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综合上述分析可知,N地炎热干燥。
18.答案:
(1)A地到B地的航线沿较高纬度航行。利: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航程较短。弊:风浪较大,冬季多大雾,不利于航行。B地到A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利:顺着洋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弊:航程相对较长。
(2)绘图略。(逆时针方向);南赤道暖流。M洋流将减弱。原因: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太平洋南赤道暖流减弱。
(3)渔业减产;东南信风减弱,使该海域冷海水上泛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饵料减少。
解析:
(1)考察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A地到B地的航线沿较高纬度航行,是沿着北太平洋暖流航行,航行速度较快;且航行的距离较短。不利的方面,受西风带控制,风浪较大;冬季容易出现海雾,不利于航行安全。B地到A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是沿着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航行,航行速度较快。不利方面,航行的距离较远。
(2)考察洋流的分布规律。据图可知,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现逆时针方向转动,图中M为南赤道暖流。当发生厄尔尼诺时候,由于东南信风减弱,风海流减弱,导致太平洋南赤道暖流减弱,故M洋流将减弱。
(3)考察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常情况时,上升补偿流使秘鲁渔场海区海水上泛,鱼饵丰富,渔场形成;当东南信风减弱,使该海域冷海水上泛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饵料减少,渔场渔业生产减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