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5张PPT。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一、 课前预习
1、16世纪中期, 和 奉命抗倭,抗倭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的倭寇基本肃清。
2、17世纪初, 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年, 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 横渡 ,胜利围攻 后,向台湾进攻。 年初,荷兰守军被迫签字投降。 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年,清朝设置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 。
3、1685---1687年,清军两次大规模围攻 ,击毙侵略军头目,取得胜利,沙俄被迫谈判, 年,中俄签订了 ,从 上确定了 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4、17世纪下半期,蒙古草原西部的 在首领 的统治下,发展为强大的割据势力。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了准噶尔,统一了 地区。之后天山以南地区又爆发了 叛乱。清军进行讨伐,最终平定叛乱,后来清政府在该地区设置 ,管理整个 地区事务。
5、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 ,代表 与 和 共同管理西藏。后来驻藏大臣的职权进一步加强,如主管 ,掌管 ,办理 ,等等。
6、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 ,西北达 ,北接 ,东北至 ,东临 ,东南到 及其 等,南至 ,是亚洲 的国家。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措施东南东北一、明清时期对抗外族侵略1、抗倭代表人物:戚继光、俞大猷16世纪中期2、收复台湾代表人物:郑成功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3、反抗沙俄入侵代表人物:康熙皇帝雅克萨之战(1)事件;(2)结果;彰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打击外族侵略的决心,也反映了清政府保家卫国,维护主权的史实。清军胜利,签订《尼布楚条约》(3)意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三国隋朝元朝明末清初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孙权派将军卫温到夷洲郑成功收复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明清时期加强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北西北西南西(西藏) 结合书本P6材料,和图册P10,说一说明长城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明长城:甘肃嘉峪关
——辽宁鸭绿江明长城除了防御作用外,还在民族交融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及文化的重要纽带)。三、明清时期对少数民族措施三、明清时期对少数民族措施清朝的反分裂斗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边疆的稳定,奠定了今天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1)平定准葛尔康熙(2)平定大小和卓乾隆设伊犁将军意义清朝的怀柔政策表现之一:修建避暑山庄用途:(1)清代皇帝避暑的地方 (2)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目的:利用联姻、豪饮、围猎等手段,与他们联络感情表现之二:西藏民族问题(2)驻藏大臣的设立:时间:1727年(雍正年间)意义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关系,有利于国家和西藏地方的发展。(3)金瓶掣签制:时间;1792年(1)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3、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明朝初期:任命当地民族首领为官进行管理 明成祖的时候;从中央派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直接进行管理。(改土归流) 清雍正时期:改土归流大规模推行(1)事件;(2)意义;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边疆的稳定。 承德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是统治者避暑的场所,更是他们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政务中心,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反映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代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 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以德化人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2、对比明朝疆域图与清朝疆域图,看看有哪些变化。1、说一说明清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什么意义? 这些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明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清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